

與陽虛體質相對的體質類型即為陰虛體質。它是指由于體內精、血、津、液等水液虧少,以陰虛內熱和干燥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
陰虛質者或是先天不足(如孕育之初父母氣血不足,或是年長受孕、早產等),或是后天失養(如房事過度,縱欲耗精;或工作和生活壓力大,起居沒有規律,積勞陰虧;或大病之后,尤其曾患出血性疾病等)。另外,年少之時,血氣方剛,陽氣旺盛也容易導致陰虛。
陰虛水少,所以陰虛質者多口燥咽干、鼻微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眩暈、耳鳴、兩眼干澀、視物模糊、皮膚偏干、易生皺紋、舌少津少苔、脈細、形體瘦長等;陰不制陽,虛火內擾,所以陰虛質者多手足心熱、喜冷飲、面色潮紅、唇紅、睡眠質量差、性情急躁、外向好動。由此可見,陰虛體質的調理應以滋補腎陰、壯水制火、清熱理氣、健脾養血為主。
刮痧方法
根據陰虛者受力程度而定,一般可采取平補平瀉手法,選陰經輕慢刮,以滋陰降火。如果是年老體弱者則宜采取補法刮拭,手法宜輕且緩,以免耗津傷精。
采用治療刮痧和保健刮痧相結合的方法。治療刮痧(涂油刮)即裸露需要刮痧部位,涂上刮痧活血劑刮拭,會有痧像呈現在皮膚表面,一般3~7天刮拭1次,每次20~30分種。保健刮痧(隔衣刮)則是平時隔著衣服刮痧,以疏通經絡、調行氣血為目的,可以每天刮拭1~2次,每次10~20分鐘。
具體操作
刮拭背部督脈:從大椎(背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下凹陷中)經至陽穴(背后正中線上,第7胸椎下凹陷中)到命門穴(背后正中線上,與肚臍正中相對)。可清熱降火,滋補腎陰。手法宜輕緩,以疏經通絡為主,不必強求出痧。瘦者可以刮拭督脈旁邊的華佗夾脊穴(脊突旁邊凹陷處的穴區)。
2.刮拭背部膀胱經第一側線:從脾俞穴(第11胸椎凹陷處旁開2橫指處)經胃俞穴(第12胸椎凹陷處旁開2橫指處)、腎俞穴(第2腰椎凹陷處旁開2橫指處)至關元俞穴(第5腰椎凹陷處旁開2橫指處)。脾胃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刮拭脾俞穴可為人體化生氣血提供保障,同時對肺陰虛引起的咳嗽、潮熱、盜汗等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腎俞和命門,可壯水平火,滋陰益氣。
3.刮拭腹部任脈:從膻中(兩乳頭連線中點),經水分穴(臍上1橫指處)過肚臍往下至關元穴(臍下3橫指處),重點刮拭氣海穴(臍下2橫指處)、關元穴、中極穴(臍下4橫指處)(如圖3)。任脈為陰經之海,配合上下氣海,理氣養血;刮拭水分穴可調節人體水液代謝;關元穴是人體一大補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刮拭此穴能夠調節陰陽平衡。
4.刮拭從小腿外側前緣到第二、三趾段的胃經,并重點刮拭膝部下緣的足三里穴30~36次(如圖2),可健脾益胃,運化水谷。
5.刮拭從小腿內側到足大趾段的脾經,并重點刮拭血海穴(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和三陰交穴(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30~36次(如圖2)。血海穴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三陰交穴為脾、肝、腎三條經絡交匯的地方,能治療陰虛癥。
6.刮拭從小腿內后側至足小趾段的腎經,并重點刮拭陰谷穴(膝彎橫紋內側頭上)和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處)50~100次。足底涌泉穴為腎之起穴,是補給生命的泉眼,經常刮拭此穴可以補充腎的元氣、補虛滋陰,與陰谷穴合用可壯水以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