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剛過,張老伯就經常感到腰部酸疼,照鏡子發現眼瞼浮腫,到醫院驗尿顯示尿蛋白偏高,被診斷為腎小球腎炎。當醫生詢問他小便是否起泡沫時,他才想起,小便后便池內起一層泡沫的情況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醫生告訴他,這正是腎臟疾病的重要表現。
尿有泡沫或是腎病先兆
尿液中泡沫的形成,是液體表面張力高所致。表面張力越高,形成的泡沫越多。若尿液中的成分發生變化,如蛋白質、黏液量和有機物質增多,就可使表面張力增高。一般來說,如果泡沫較大或大小不一,并且持續時間較短,屬于正常沖起的泡沫。這種泡沫尿不一定表示身體出了問題,無需緊張。
若尿液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則很可能是蛋白尿。自己鑒別的最好方法,是取一支試管裝20毫升尿液,用手來回振蕩,如尿液表面出現細小而久不消散的泡沫,為可疑蛋白尿,應及時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因為,如果腎臟發生“故障",變成一個大“漏斗",每天就會有大量的蛋白質從尿中排出,為正常人的10~100倍(正常人24小時最多從尿中排出150毫克蛋白)。蛋白質被大量排出,勢必引起血液中蛋白的減少,人就要發生水腫,并容易出現感染等;長期大量蛋白尿還會使腎功能受損害,最終導致尿毒癥。
另外,隱匿性腎炎也是一種患者沒有任何臨床自覺癥狀的疾病。由于隱匿性腎炎的發生發展十分隱蔽,不能被早期發現,大多數患者因此而喪失了及時治療的時機。一部分患者在經過若干年的隱性發展后演變成為腎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癥。實際上,由于持續性輕度蛋白尿,隱匿性腎炎患者也會存在尿尿起泡泡的情況。所以,識別尿中泡沫,提防腎病的“蛛絲馬跡”,才能做到對腎病的早發現,早治療,維系好自己的健康。
尿起泡沫先查尿常規
腎炎最早期的改變就是尿液中出現蛋白,此時往往除尿潛血外尚無其他任何癥狀或體征。因此,出現尿中有大量泡沫的狀況時,應去醫院進行尿常規檢查。這是一項簡單又準確的泌尿系統疾病篩選性檢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統疾病的線索,對早期診斷有幫助。
尿常規不但可以反映尿中的酸堿度、比重等,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等項目更能提示患者是否需要進行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追蹤、隨訪等,以免延誤病情。再者,分析尿液成分的變化,還能為腎臟病變和功能狀態以及一些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診斷提供依據。
在做尿常規檢查時,應盡量采用新鮮晨尿,因為夜間飲水較少,腎臟排到尿液中的多種成分都儲存在膀胱內并進行濃縮,易于查到,提高陽性檢出率。其他隨機留取的尿液也可,但應以留取中段尿為好。
最后要提醒的是,除尿起泡沫外,腰部酸痛、乏力、雙眼瞼水腫、尿呈深茶色或洗肉水狀等都是腎病的早期癥狀,應予以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