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已經習慣于求醫問藥來抵御疾病,而忽視了人體自身的力量。其實,面對疾病,人體也有一種自愈的力量,積極利用人體自愈力,通過調節自身,也可以消除體內的致病因素,對修復受損的機體和養生保健大有益處。
身體里住著位“神醫”
自愈能力是人體與生俱有的潛能,具有巨大的力量,不會因年齡增大而消失。它就如同大樹的根,根壯葉就茂。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對此早有認識。傳統醫學論述當中,我們常見到 “真氣”、“元氣”、“正氣”、“腎氣”、“陽氣”等說法,應該就是現在所指的自愈力。至于“邪氣”、“陰氣”、“瘴氣”等,自然就是致病因素。還認為“邪不壓正”,“正氣充盈,百病不侵”。
信心也是一種自愈力,一種強大的自我督促力量。我們無法判斷過分依賴藥物的病人是否不夠自信,但都知道,長壽者(即便身患疾病)無一不是樂觀豁達、內心強大之人。
不少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朋友長期服藥,除藥物副作用損害人體器官外,還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為長期服藥不僅使人體產生抗藥性,還會破壞人體自愈能力。求醫用藥是治療疾病的必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為自愈力發揮作用創造條件、爭取時間。
自愈力聽著有些玄虛,實則有可以讓人把握的規律。古埃及人早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人體7日自愈規律,提出“7日神力”之說。現代醫學也證實了疾病7日自愈的規律——感冒了,即使不治療,一般7天就會自愈;一般的咳嗽多在7天內自愈;骨折7天左右,斷骨處開始長出新骨;多數患者拆線的最佳時間是手術后第7天……人體為何會有7日自愈現象呢?研究發現這可能與人體激素分泌規律有關,人體松果體的分泌具有7日節律,腎上腺皮質分泌也具有7日節律。
既然人體存在7日自愈能力,對一些自限性疾病,就不一定立即吃藥,而應依靠我們的自愈力,通過免疫系統、排毒系統、修復系統等來自我康復。如發燒,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吃退燒藥,其實發燒是人體的免疫細胞抵抗病菌的正常反應,從抑制病菌在體內繁殖角度來說是有益的。只要不超過39℃,未必會對身體造成損傷,多可通過休息、物理降溫、飲水等措施緩解,不一定使用退燒藥。
自愈力需要激發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如何激發呢?
1.休息:休息是恢復體能最有效的方法。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可見養的作用特別重要,這種養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規律的生活。
2.運動:運動能治療多種疾病,特別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3.營養:營養在中醫里也叫做“水谷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后能被人體吸收的、對人體有益的精華部分。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所以營養對身體健康很重要,對于處于恢復中的人體尤其重要。
但需注意,相信自愈力不等于拒絕治療,利用自愈力祛病健身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它適用于防治“未病”以及疾病初起時。如果病情嚴重,自然要先以挽救生命為主,盡快到醫院診治,不可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