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男女之欲,乃陰陽自然之道。《易·大傳》曰:“天地絪媼”、“男女媾精”是也。然傳引《損卦》爻辭以為言,“損”乃損剛益柔之象,故自然之中,非無損焉。老年斷欲,亦盛衰自然之道。“損”之爻辭曰:“窒欲”是也。若猶未也,自然反成勉強,則損之又損,必至損年。
翻譯:夫婦男女間的情欲,是陰陽所體現的大自然客觀事物的法則。《周易·大傳》這本書中早就說過:天地二氣交會,使世間萬物得以化育生成;夫妻男女交接受精,使人類得以生生不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接著該書還引用損卦的爻詞加以進一步解釋說,損卦由于其乾坤陰陽的交錯,使損下益上,也即是損乾男的陽剛有余之氣,補坤女陰柔的不足,故損卦有損剛益柔之象。這說明自然事物中并非全是增益,有時也需減損以相輔相成。老年人斷絕性欲,本來也是符合自然界生物形體盛衰差異的道理的,故損卦中所說的斷絕情欲,也就是這個意思。如到了老年體弱時而仍不能斷欲戒房事,那就使本來自然而然的事變得有些勉強而為了。這種形體和精神方面的一再傷損,最終必致減年折壽。
古代名家性事談
黃帝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又曰:“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圣人不絕和合之道,但貴于閉密,以守天真也”。
彭祖曰:“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若念頭真正無可思者,大佳、長年也。”又曰:“人能一月再泄精,一歲二十四泄,得壽二百歲。”
上蔡曰:“色欲已斷二十來年矣。蓋欲有為,必須強盛,方勝任得,故斷之也。”
翻譯:黃帝說:一陰(如雌、女)配一陽(如雄、男),這是自然的規律。如果有陰無陽,有陽無陰或陰陽偏盛偏衰,就可引起事物失調和病痛。如陰陽不能調和,就如四季中有春無秋,有冬無夏一樣,不能風調雨順;如能調和陰陽,這就符合大自然的規律。懂養生之道的人,是不會違背陰陽調和的法則的,但他卻能閉守精氣、永保氣血的充盛。
彭祖說:有男不可無女,有女不可無男,如果能夠真正做到無男女情欲的人當然更好,因這樣能心境平和,故多可長壽。
謝良佐(北宋著名學者)曾說:“我已斷絕色欲二十多年。因為我認為,人要有所作為,必須具備有強健壯盛的身體才能勝任,而斷絕色欲,則是強身壯體的重要措施。”
【養生課堂】
人到中年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欲望,于身于事大有助益,謝良佐所言頗有道理。此正如宋代陸游在《劍南詩稿》中所云:“中年絕欲不復念,今日肉食夫何難,天公賦與本來薄,一概掃空方少安。”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白香山詩集》中也有詩云:“夜長無睡起階前,寥落星河欲曙天,十五年來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這些詩都是前人有感中年寡欲有利祛病延年的感慨。
老年人更應該注重兩性養生之事。本來是順應自然界陰陽形體盛衰的法則的,如老年體弱而仍不能斷欲戒性事,則心神和形體倍受摧損,必至病生壽折,這是值得注意的養生之道。
(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