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象征著一種民族文化,它具有一定的中華民族的創造力與影響力。在我們進行書籍設計時用到的每一個傳統元素都并不簡單,他們都象征著一種文化、一種思想,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文化象征與文化積淀。
書籍的出版設計是一門藝術,某種程度上來說,書籍設計的好壞會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工藝水平的高低。如今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都日趨國際化,要想在我國現代書籍出版和設計當中體現出來自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個性,讓我們不得不繼承和發展我國的傳統元素。
書籍設計中的傳統元素
傳統元素并沒有一個嚴肅的界限來進行規范,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傳統文化元素博大精深。例如,我們熟悉的京劇,最先讓我們想到的傳統元素應該就是臉譜;說到過年,我們都會想到剪紙和對聯等,傳統元素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而在書籍的出版設計中,我們也有自己的文化元素,它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書籍的裝幀版式。
中國傳統書籍裝幀有蝴蝶裝、經折裝、卷軸裝、包背裝、旋風裝還有線裝等樣式,這些書籍的在出版后會給人一種典雅古樸的美感,讓讀者在看到書籍時不禁會感懷冥思,通過對書籍出版裝幀的分析,因為書籍本身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不同文化之美都可以從書籍體現。如佛家典籍盡顯禪意之美,彰顯空靈之感;儒家經典崇尚和諧與典雅;道家學術展現自然寫意,往往我們看到這些代表不同文化的書籍,最先收到的信息就是源于這些書籍的裝幀版式。在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句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見讀書人自古備受尊崇,而書籍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我國古代的讀書人中帶有一種書卷氣,而書籍也有自己的書卷氣,比如,線裝書具有質樸典雅氣質,其透著淡淡的書香體現中國華夏文明所獨有的歷史積淀,淡然灑脫、典雅莊重的文化底蘊。
現今,書店里出售的書籍基本都是膠裝書籍,中國傳統的線裝書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在書籍封面材質選擇上,可以突出書籍特征的材料應用不多,很多書籍上光等印后工藝處理使書籍在審美上顯得浮華和俗淺,往往忽視傳統元素的文化內涵對書籍設計的影響。在書籍出版設計中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
傳統元素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
現在膠裝書籍的封面都會附有書名、作者和出版社的名字,不僅如此,書籍的封面還會有圖案或推薦語等,這些與傳統書籍封面是很大不同的,我國古代書籍的封面往往是以一種主要單色為基調,基本不會有一些圖案在其上,所表達和展現的就是一種以簡馭繁思想。其字體不在是古書中的手寫體,則是現代的印刷體,而書籍的內容也不再是只講述書籍所要表達的內容,只有枯燥的文字,而是會附上一些圖片,與內容相關,方便讀者閱讀或領悟等。
第一,傳統設計元素的傳承。表面上看,也許只能看出傳統書籍和現代書籍的不同,但是經過細致觀察不難發現我們的傳統元素依然存在,只是換了一種形式體現。書籍封面的圖案或是書內所附的圖片往往都是和書中內容相關聯,例如古詩詞類的書籍,我們會看到一些很有意境的國畫,也會有現代手法的手繪圖,這些插圖所表達的內容往往會與書籍正文內容相聯系,讓讀者在閱讀書籍的同時,在看的有關意境的圖畫而產生聯想;還有如果是關于戲曲的書籍,其會將戲曲有關的元素運用到書籍當中等。
第二,創新設計風格的展現。《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曾獲得2004年度“世界最美的書”獎,這本書采用了中國傳統線裝方式,書籍的封面都是經典戲曲形象,而其出版印刷采用的是燙金工藝且字體使用凹版印刷,這些出版印刷工藝并沒有破壞書籍的整體美感,也不會產生與書籍內容不和諧的感覺,這些都向大眾傳達出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濃郁的中國傳統出版裝幀藝術。它成為中國第一本獲得書籍設計裝幀世界最高榮譽的書籍。不僅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也受到國際書籍設計權威們的一致贊譽。
第三,設計中傳統元素的應用。現在書籍市場上對于傳統元素的運用還是相當普遍的,這也體現出書籍設計是為讀者與內容服務的。書籍設計更應當從傳統視覺元素角度出發,將這些元素運用書籍當中,形式和寓意兩者相結合,從而傳達中國文化意蘊的效果,并為讀者營造愉快的閱讀氛圍。
書籍設計中的文化傳承
現在書籍設計方式五花八門,有些中國文化的書籍,在設計時應當注重本土傳統文化元素和多元化相協調統一,以文本內容所顯示的內涵轉化為視覺效果,表達出書籍所特有的“書香氣”。傳統文化是每個時代中產生的最精華的東西,正因文這些精華經過歷史的錘煉與琢磨,才得以光芒綻放。
第一,吸取大眾文化精華。向往最好的東西是社會大眾文化的普遍體現。我們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也會進行與時代相適應的改造,從傳統文化元素中尋找和創造。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將精神內涵與客觀事物相結合,胸有成竹,心中有溝壑,所以書籍設計中也應該如此。書籍自古就與文化緊密相連,在中國敦煌遺跡的書籍就是收錄與吸取了當時社會上最優秀的文化,從而誕生了極其經典且最具創造性的藝術文化。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書籍設計也只有本民族的文化為基礎,從中吸取豐富的文化意義和人民智慧,才能產生最優秀最受大眾讀者歡迎的文化。
第二,深入研究讀者心理。書籍版式設計如今也成為出版中的重要一環,并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讀者的心理結構域視覺特點進行研究,對各個環節進行細致的斟酌,包含空間的構架、色彩的搭配、圖形的應用和文字的編輯,這些元素在有限的版面空間能夠融合恰當,幫助讀者與書籍進行心靈的交流,理解書籍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書籍出版都極少進行封面的裝飾,也很少有具體的圖案,往往只是以單色為主調,寫上書名和題簽就完成了,其整體風格透著古典含蓄,屬于典型的東方文化審美,這些與現代過度的封面裝飾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第三,充分彰顯文化傳承。設計需要體現時代特色,具有現代意義風范的書籍設計風格,這些包含在書籍中的每一個構成:材料、圖像、文字、色彩等整體性的規劃。在書籍設計時應注重簡約卻不簡單的特色,讓讀者見之會產生思考,不會因為過分華而不實而思想走神。當前的圖書市場,書籍往往是走出版具有視覺效果,在眾多圖書中顯示其與眾不同,許多表面上看來很平淡的書籍,卻開始進入大眾讀者的眼球,這也說明,在書籍出版設計中不要只看重絢麗色彩,更應當思考如何含蓄典雅的表達出圖書的內在文化。
第四,靈活運用留白設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如古詩詞,水墨畫中都會有一種手法叫做留白,也就是留下一定的空間,這些空白空間中,給讀者思考想象的空間。所以書籍設計也可以將這種留白的藝術元素運用其中,在現代書籍中運用這些空白區域來烘托展示出文字的表達意境,空白不只是一個思考空間,還能讓讀者在閱讀中得到放松,也因為這些空白讓書籍中的文字表達更加清晰,更加明確。并且在進行合理的版式設計,色彩的搭配,內容布局具有條理性,閱讀有條不紊,更加舒服、快捷,從而獲得想要的文化信息。
第五,實現傳統現代的統一。傳統和現代表面上是相對立無法調和,但倘若認真研究就會發現,很多的書籍作品就將傳統和現代緊密結合一起,他們將傳統文化融合進現代出版設計當匯總,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現給廣大的讀者,從這些反思中,越來越說明傳統文化元素的重要,基于民族文化才能有所突破和創新,不過卻并不只有這些。要想走出一條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獨特書籍出版道路,前提就是繼承和發展本民族文化。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古詩中有這樣一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就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吸收新文化,才能在書籍設計中有所創新。尤其是如今的經濟全球化時代下,只注重我們自身文化,或過分崇尚吸收外國文化都是不理智的,只有學習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并積極進行交流,只有彼此溝通才可以產生提升的火花,發展我們自身。
書籍設計象征著一種民族文化,它具有一定的中華民族的創造力與影響力。在我們進行書籍設計時用到的每一個傳統元素都并不簡單,他們都象征著一種文化、一種思想,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文化象征與文化積淀。
[1]宋建明,王雪青.匠心文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
[2]邱陵.邱陵的裝幀藝術[M].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2001.
[3]《中國最美的書》評審委員會.中國最美的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4]邱承德,邱世紅.書籍裝幀設計[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