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將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推送平臺,更是一個新的創作模式和數字出版模式,這十幾年來,在中國喊叫的“自助出版”終于真正來臨了。
幾年前,我們還在為亞馬遜的“自助出版”模式驚呼,不用聯絡編輯部、印刷廠,不用滿頭大汗跑腿填單子,認為它要革掉傳統出版的命。沒想到,今天它已淪落為“傳統自助出版”,并要被革命。不過,這次不是所謂的強大反盜版軟件,也不是強大的推送平臺,而是一個小小的手機應用,它就是帶給更多草根、手藝人、中小微型企業新的機會——微信。
閱讀習慣正在發生變化
目前以拷貝紙質版變電子版,用平臺推送的模式,這種“傳統數字出版”正在受到巨大的挑戰,這個挑戰不是來自于終端、內容、寬帶、平臺、資金和品牌,而是來自新生代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
隨著去年微信公眾平臺的開通,騰訊科技、財新網、蠻子文摘、商業價值、雷鋒網、36氪、猛科技MTC等紛紛加入這一平臺,筆者平常的閱讀(資訊類)需求,基本上都能夠在上面解決,它完整地解決了碎片閱讀的需求,還有諸如管鵬、許維、潘越飛等擁有獨立觀點分析性類的自媒體,以及正在開始流行的微小說創作,它已經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多人的閱讀習慣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自媒體人許維曾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做過一次關于數字閱讀習慣的調研,微信已經在一小波人中成為排名第一的“閱讀軟件”,APP已經排到非常后的位置,雖然這個調研不算權威,但也說明了一個趨勢。至少在資訊的獲取方面,誰都無法否認微信上的《騰訊新聞》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到達率最高的媒體(而不是CCTV的《新聞聯播》)。
為什么用戶喜歡“訂閱”模式?
目前的各類手機閱讀軟件,必須要用戶下載APP才能得到更好的閱讀體驗,這種模式對更多的普通用戶要求較高,而且推廣成本很高。大家都只知道,這些年沒有出現幾家賺錢的手機應用,但我們卻養肥了很多APP渠道商。
同時,手機閱讀應該是輕量級的應用,APP模式給潛在的大規模用戶帶來了流量、硬件等方面的門檻,我相信應該有更好的模式來取代它。
在廣大普通用戶嚴格控制流量的背景下,微信無疑將成為最佳解決方案。從傳統出版到數字出版,我們見證了從讀者到用戶的改變,微信將會開創“訂閱”模式。
為什么?用戶不需要安裝APP,節約了流量費用和時間成本,再爛的網絡也不用擔心,不喜歡?取消也方便。同時,對智能手機的處理器和內存都沒有太高要求。
新的市場被挖掘
由于網絡、終端、使用習慣等原因,在國內真正用上數字閱讀的用戶還很少,而微信以其通信免費、產品體驗好等優勢,迅速發展到近4億用戶,成為新的移動互聯網入口,成為碎片閱讀的主要陣地。微信的普及,迅速帶動了低端市場,諸如三四線城市手機網民使用移動閱讀的習慣,這個群體的用戶規模在3—4個億。
事實上,微信已經成為消息推送的最大渠道商,如果出版業積極挖掘這一市場的潛能,研究這一新興市場對閱讀產品的具體需求,將會在銷售規模上增長到一個全新的水準。
出版模式將被悄然顛覆
與傳統出版模式對比,這種依托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版模式”最大的優勢是知道誰看了這些內容,真實的ID,具體的數量。你還可以對用戶進行分類管理,精準營銷,直接對話,這是傳統出版模式永遠無法做到的,這也是Kindle這類自助出版平臺一直想做卻無法做到的事。
可以說,傳統的自助出版只是解決了“簡化出版流程”的作用,后續的傳播推廣,二次傳播和用戶信息的獲取,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微信做到了,并且還提供更加低成本的推廣,病毒性的傳播解決方案。好的內容,在微信的強關系鏈背景下,迅速被傳播,被無限放大,這比新浪微博的“閱讀量”靠譜得多。
最棒的還是全新的創作模式,原來的“自助出版”強調出版的主動性,并沒有強調讀者對創作帶來的影響,好比坐在電視機前看你比賽的球迷再多,也無法與現場球迷帶來的震撼相提并論,而且他們還和你直接對話。你的文字對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也會通過及時的回饋,對你的創作產生影響,其中利弊,全看你的駕馭能力。
當然,令作者最感興趣的部分是擁有版權收入的100%。微信出版,直接是消費者付費給創作者,再沒有任何中間商抽成,這個聽起來太high了。
出版社和數字出版平臺如何開始?
第一個階段,手機閱讀平臺開通微信公眾平臺,如筆者曾主刀的天翼閱讀率先開通的微信公眾號“readmore”,每天推薦熱門小說、圖書、漫畫以及有聲讀物,用戶可以直接點擊、閱讀(聽書)、付費,也可以發送“管理、財經、歷史”等關鍵詞,獲取自己想要的個性化內容。
第二個階段,直接與微信打通,目前測試的QQ閱讀,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可以在微信中打開QQ閱讀,可以選擇某本書籍贈送給你的好友。筆者注意到,最近QQ閱讀也曾出現過一次微信彈窗推薦免費書籍,后來也許擔心影響用戶體驗,停掉了。
作者也可以嘗試
如果作家(寫手)直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創作和推送,每日更新,讀者關注后直接閱讀,這就將“作者和讀者”打通,即傳說Kindle推崇的出版模式,中間再也不需要第三方的抽水。也類似《天下網商》許維、自媒體人潘越飛以及關注微信營銷和微信創業門戶(公號MTC)等的自媒體公眾平臺,作者自助創作、推廣和互動,這將是數字出版的最新模式。
試想,2012年淘寶電子書曾戰略合作的南派三叔的小說,如果通過微信進行連載售賣,這不僅是三叔的新商業機會(100%的自主收益),更是廣大三叔粉絲的福利,你不用再去安裝任何APP了,你可以真正意義的第一時間看到三叔的最新更新了,你真的能與他對話了。
一些靠譜的案例
誰會積極投身到新的出版變革中?筆者認為,當然是那些沒有包袱的人,這種全新的創作模式,只會從新的人中產生,因為,過去成功過的人,是很難自我變革的。這就造就了一些新人,如微信第一女刊《她生活》,最近又出現了一個男刊《他生活》。
還有一個不錯的案例,微信昵稱叫“NBC二當家的”,從2012年開始寫作國內首部微信小說《搖的是你,不是寂寞》并通過公眾賬號連載,3個月左右累計到15萬字,關注人數達到5000人左右。在“NBC二當家的”發起的關于10元付費閱讀的調查中有60—70%表示愿意付費。
少部分嗅覺敏銳的傳統出版單位,例如《時尚先生》雜志將最新的內容通過微信進行宣傳,提供高清圖片下載、部分精彩文章試讀等增值服務,也通過“每日提問”等互動活動,一方面與讀者進行很好的互動,并成為新的宣傳推廣渠道,也在逐漸摸索新的盈利模式。
還有一個由曾子航推薦的很棒的案例——《呼呼收音機》,每日提供兒童睡前故事,這顛覆了之前的音響出版模式,工作團隊是工作室自己創作,零推廣成本。對于用戶來講,也是零成本,打開微信,用上家里的wifi就可以了。
一些工具的配合使用
就目前微信在用戶管理、群發管理、數據分析等方面還沒有推出具體產品,騰訊掌門人馬化騰也多次表示,微信要做一個開放式的平臺,讓更多的創業者發揮自己的潛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服務用戶的產品。
據了解,備受業界關注的自定義菜單停止審核,讓門外的人郁郁寡歡,其次是公眾平臺的使用體驗和交互功能遲遲沒有優化,一些有開發能力的公司和團隊,都在做一些二次開發和接口,如樂享微信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海量的用戶查詢接口和自動生成H5頁面服務,實現微信LightApp概念。
如果出版社或作者利用這類工具,就更好地實現了用戶的交互,使用體驗更好,實際上成為一個出版社或一本書籍的APP,為企業和個人節約了APP的開發成本。
盈利模式隨之而來
微信的支付即將開通,優質的內容,如小說、漫畫、雜志、音頻可以選擇付費,例如每月3元等,當然,你也可以通過微信的傳播平臺賺足名氣后,再做紀念版或者完整版的紙質書和光盤等產品。
除此之外,微信出版的盈利模式足夠多元化,付費和免費的結合,與紙質書的聯合營銷,賣賣廣告,做做宣傳。有興趣的朋友,看看樂嘉老師的微信是怎么玩的吧!
總之,微信將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推送平臺,更是一個新的創作模式和數字出版模式,這十幾年來,在中國喊叫的“自助出版”終于真正來臨了。我們相信,騰訊公司會在數字出版生態上有所規范,特別是對版權的保護和支付的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