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材出版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勞動出版社等大社,中小出版社的出版空間日漸萎縮,在這種形勢下,中小出版社的高職教材建設發展成為業內廣泛思索的課題。中小出版社要改變高職教材“強者愈強”的出版格局,尋求自身發展的發展路徑,必須充分調研,關注教改動態,找好選題建設的切入點,然后集中開發,同時配備合理的市場營銷戰略,開發具有穩定性和成長性的區域。
[關鍵詞]高職教材;強者愈強;中小出版社;現狀;發展路徑
[作者簡介]王華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一、高職教材發展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總體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學生人數近年雖因適齡人口的下降呈緊縮趨勢,但無論是學校數量,還是學生基數,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存在,因此,高職教材的開發建設依然是較有吸引力的“蛋糕”。但作為一個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就開始出現的“蛋糕”,其開發主體——出版社對它的分割態勢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國”字頭出版社“強者愈強”。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勞動出版社這三個“國”字頭出版社,通過多年經營,成為中國高職教材領域的“三巨頭”。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作為教育部所屬出版社,其出版的高職教材品種涵蓋我國高職教育領域的所有學科,在品種上是中國出版界當仁不讓的“霸主”;機械工業出版社作為機械工業部所屬出版社,在機電大類高職教材板塊傲視群雄;勞動出版社作為勞動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前身之一)所屬出版社,在技能鑒定上具有天然優勢,因此在中高職工科類教材板塊尤其是技能考試和培訓類教材上獨占鰲頭。其他具有類似特點的出版社還有人民衛生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等。
2. 地方出版社退出競爭。地方出版社在高職教育興起之初,曾在高職教材領域有所涉足。但隨著出版資源的開放、出版域值的降低以及出版利潤的稀釋,地方出版社無論在影響力還是在資源上都不占任何優勢,逐步喪失了高職教材開發建設的積極性,漸漸淡出這一“蛋糕”分享者的隊伍。這一類出版社代表有各省區市的科技出版社、教育出版社等。
3. 大學出版社“單個突破,薄利多銷”。大學出版社參與高職教材建設往往有以下三種情況:①依靠母體大學的學科影響力開發相應板塊的圖書,并在該領域高職教材的市場份額中占有較高比例。這一類的典型如清華大學出版社的計算機類圖書,人民大學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和立信會計出版社的財經類圖書。②秉持“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以低折扣追求碼洋的量級,從“國”字頭出版社“虎口奪食”,在高職教材這一“蛋糕”中分一杯羹。這一類型出版社典型的有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③依靠多年的執著,培育一定的合作院校和作者資源,在區域高職院校中擁有一定影響力。這一類出版社有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江西高校聯合出版社等。
4. 民營資本“蜂擁而入”。高職教材因其編寫門檻不是很高,民營資本紛紛加入逐利的行列。高職基礎課又因其量大而成了民營資本高度集中的領域,尤以公共英語等為甚。民營資本的加入活躍了市場,但也進一步使市場的競爭加劇,導致了一些不規范現象的出現。發行折扣和市場促銷手段對大出版社影響不大,但會進一步使中小出版社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它們吞咽著自釀的苦果。
二、形成目前出版社“強者愈強”格局的原因
分析高職教材出版態勢形成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 中國出版社的分級制度。中國的出版社主要分為國家級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和大學出版社。國家在成立出版社時主要考慮文化建設的需要,本無級別之分,但在現在的一些機構尤其是高校,出版社的類別也與科研緊密掛鉤,一些國家社的分值明顯高于其他中小出版社。這就誘使作者傾向于使自己的作品在國家社出版,從而形成了作者資源的大社趨向性,根本上導致大社“強者愈強”,中小社愈來愈弱。
2. 高校教材的規劃體制。國家每隔幾年就會組織申報規劃教材,這樣的規劃名目有“教育部規劃教材”“創新教材”等,本意是提高相關教材的質量,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國”字頭出版社作為相關部委直屬部門,在申報這些規劃教材時具有天然的優勢,其中選中率相對較高。使用教材中規劃教材的數量是學校評估的重要指標,這就為規劃教材的市場占有提供了政策支撐,因此,誰擁有規劃品種的多數,誰也就擁有了教材“蛋糕”的多數,這是導致大社“強者愈強”的政策環境。
3. 出版資源的差異。國家對書號出版資源實行“配給制”,近年雖有所寬松,但大社書號資源的獲得相對于中小出版社容易得多。此外,國家相關出版基金、獎項等的審核單位多在北京,相關大社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都具有其他出版社不可比擬的優勢,這是導致大社“強者愈強”的資源優勢。
三、中小出版社高職教材建設的路徑研究
基于以上的原因分析,中小出版社在高職教材建設方面的形勢非常嚴峻,要想在高職教材市場上有所作為,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避強補缺,著眼新專業。高職教材品種數以萬計,但大多集中在一些傳統學科,尤其是招生人數相對較多的專業。近年高職教育不斷發展,新專業層出不窮,至今已發展出近千個專業方向。這就出現了某些專業教材低端重復,而另一些專業教材卻相對稀缺的現象。究其原因,其實還是市場這一指揮棒調控的結果。事實證明,正是這些大社眼中的“雞肋”,反倒是中小出版社可以有所作為的著力點。因為這些模塊往往競爭相對較小,教材選用范圍有限,發行折扣可相對較高,運營成本相對較低,從而利潤率較高,無論在碼洋還是在利潤上都有相當大的空間。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高職日語教材和藝術專業教材。
2. 重點突出,集中建設。中小出版社在確定好建設的高職教材選題模塊后,應重點建設,力求組織好該領域的知名專家,把相應的教材品種做全,努力達到“只有你(學校)沒有開設相應的課程,沒有我(社)提供不了的教材品種”,從而擴充教師選擇的余地,降低推廣成本,提升市場占有率。
3. 關注教改,力爭先機。近年高職教育相繼提出多種教育理念,包括理實一體化、雙證融通、項目一體化、基于工作過程、案例教學等。所謂“船大難掉頭”,大社要推行一種新的出版理念,可能需要考慮庫存、原有市場等多方面因素,運營成本相對較高。但中小出版社則相對靈活,可以及時圍繞市場需要搶得先機,如能注重鞏固,則能在一定時間內在相應領域獲得先發優勢。
4. 定位區域,深耕細作。中國職業教育在經濟發達地區相對集中,如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人口教育大省,但這些省往往也是大社重點屯駐之地,市場競爭相對激烈。而邊遠地區由于交通不便、學校相對較少,因此往往被大社所忽略。如果中小出版社能對這些地區作些部署,借鑒“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加強推廣力度,往往會取得意外的驚喜。
5. 加強品牌建設。品牌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美譽度尤其重要。中小出版社應注重自身品牌建設,盡可能減少一些粗放式的合作出版模式,避免低折扣惡性競爭,維護市場的有序發展。只有建立品牌,培育出良好的出版環境,得到教材使用院校的認可,中小出版社才有安身立命之處。
6. 主動出擊,謀求政策機遇。規劃教材的評選和相關基金的立項申報主要集中于中央部委,中小出版社如能推動相關部委把審批權限下放至各省市,由相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評定或評定后統一提交中央部委備案公示,定能推動中小出版社及地方出版社的發展,也能充分促進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這一方面,浙江省教育廳的做法值得借鑒。它們對一些出版社進行了指導評級,其中被評為A類的既包括“國”字頭出版社,也包括一些大學出版社。在規劃教材方面,它們也推行了自身的規劃體系,在計算高校教師科研積分時作為參考。這些舉措促進了浙江省文化發展的繁榮。
綜上所述,中小出版社要改變高職教材“強者愈強”的出版格局,尋求自身發展的發展路徑,必須充分調研,關注教改動態,找好選題建設的切入點,然后集中開發,同時配備合理的市場營銷戰略,開發具有穩定性和成長性的區域。此外,出版社還需注重自身品牌建設,謀求政策支撐,力求獲得編者和使用者的雙重認可。只有這樣,中小出版社才能突出重圍,開辟出高職教材的建設空間。
參考文獻
[1]王華祖.淺析影響高職教材優化建設的影響因素及改進措施[J].出版發行研究,2011(11).
[2]張志軍等.高職教材的現狀與趨勢[J].編輯之友,2011(2).
[3]潘春燕.適應教學改革要求,作好高職教材開發[J].科技與出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