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辛苦“耕耘”了一年的人們忙著趕進度、寫總結,煩心事兒似乎不少,但此時最讓上班族期待的,莫過于年終獎的發放了。
年終獎為幾何
年終獎,顧名思義,年終的獎勵,獎勵多少,那要看你的單位收入幾何,你又在單位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去年,一汽大眾27個月工資的年終獎讓很多人羨慕,今年的年終獎是縮水還是膨脹呢?
12月26日,科銳國際研究中心發布《科銳國際2012企業年終獎調研報告》,較之2011年,五成受訪企業輕微上調年終獎,一成企業維持不變,但是近四成企業將下調年終獎。總結來看,至少對六成企業的雇員而言,2012年不會比去年糟糕。
本次調研,超過1000家企業向科銳國際提供了2012年年終獎信息,其中,國企、民企、外企樣本比例各占三分之一。調研顯示,較之2011年,58%的受訪企業將上調年終獎,并以微調為主(增幅低于10%)。面對2012年外需放緩與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32%的受訪企業選擇下調年終獎,另有10%的受訪企業維持不變。其中,71%的受訪國企、64%的受訪民企將上調年終獎,而受訪外企上調年終獎的比例僅為52%。
本次調研顯示,二三線城市中,61%的受訪企業將上調年終獎,略高于一線城市57%的比例。對此,有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梯形轉移與城鎮化建設,二三線城市迅速發展,企業通過與雇員分享利潤,不僅能保留人才,更期望從一線城市吸引高素質人才。
而在行業上,逐漸回暖的地產業上調了年終獎,原因在于地產業抑制了兩年的剛性需求在2012年集中爆發,這令十幾家大型地產企業提前完成了2012年度銷售目標。
年終獎的上調與下降與整個經濟環境及企業的經營狀況有關,不過發的越多,得到的卻不一定多。
2011年,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施行,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2000元調整為3500元,在當年的首個年終獎發放季,“年終獎臨界點”成為網絡熱詞,按七級稅率計稅。如果年終獎在1.8萬、5.4萬、10.8萬、42萬、66萬和96萬這幾個臨界點上,會出現年終獎多發1元甚至1分錢,稅后收入反而減少的情況,最極端的是多給1元收入減少8萬多元。有專家發文說,“寧可少千元,不要超一元”,新個稅下的年終獎遭遇了“得不償失”的尷尬。
個稅政策沒有變,今年的年終獎仍然躲避不了“臨界點”的尷尬,但這一次老板們發年終獎的時候應該早就搞清楚年終獎發放與計稅問題中的道道了,發多少,老板們說了算。
老板發年終獎,一是為了犒賞,二是為了激勵。如何發年終獎才能體現公平公正原則,才能讓員工滿意?這個問題讓不少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和HR經理發愁。專家提出,企業不同部門應采取不同的獎金形式,運用不同的公式,并以準確的員工行為和能力考評結果為主要依據。如果員工的績效優良,工作成績突出,為企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就應該給予獎勵,以激勵員工實現更佳的工作表現。
花樣翻新的年終獎
年終獎一定是以大紅包的形式出現嗎?每到年底,曬曬自家單位的年終獎是網絡上的盛事,不管是紅包還是獨具匠心的禮物,人們總是期待著在年底收到一份驚喜。行業不同,年終獎更是五花八門。
有發蘋果寓意“平平安安”的,有發饅頭寓意“蒸蒸日上”的,更有慷慨的老板發鉆戒,當然這樣大方的老板還是少數。
2010年,智聯招聘曾做過一次“年終獎發放形式”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企業的年終獎為現金,另有21%的企業會發放購物卡,18%的企業則發放實物,還有8%和5%的企業會獎勵旅游或培訓。
如果年終獎可以選擇,多數人還是選擇發錢。如果不發錢,不少人最想要的是單位出錢給一次培訓提升的機會,還有人希望年終獎是消費卡,如果能有“獎勵游”也不錯。那老板一般選擇怎樣的年終獎發放形式呢?有的企業年終獎不僅發給員工,還會惠及員工的親屬,南京某出版社除了績效外,就給每人發1000元的“伴侶費”。不過最普遍的還是下面兩種方法。
年末雙薪制:年末雙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終獎發放形式之一,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外企更傾向在年終獎的問題上運用這種比較簡單干脆的處理方法,即按員工平時月收入的數額在年底加發一至數月的工資。比如英特爾公司,普通員工的年終獎是2—4個月的薪水;而朗訊公司的高級員工,其年終獎就有可能達到近6個月的工資水平。
差異性年終獎金制度:將年終獎金與年終評估掛鉤。通過對員工進行一定程序的年終評估,然后以此為標準發放年終獎勵的形式越來越受到企業的歡迎,因為這種規范的考核方式比較容易做到公正公平、賞罰分明。要想在年終時賺的盆滿缽滿,就要看員工在平時的表現了。
何時拿到年終獎
去年年末,一條“為達收入增幅7%目標,北京要求國企提前發年終獎”的新聞躥紅各大媒體,原因在于年終時年終獎都不一定發下來,更鮮有提前發放的情況。
年終獎本是年終要發的獎,但為了防止員工跳槽,許多企業將年終獎的發放時間推遲到了年后。“年終獎”屬于工資的一部分,如果勞動合同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中對年終獎有明確規定,則用人單位必須按照約定或制度發放,推遲發放相當于欠薪。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都有明確規定,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不過現實中,面對年終獎,職場人士只能看單位的“臉色”了。
至于北京年終獎的提前發放,那只不過是為了完成當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目標“獨辟蹊徑”的一種手段罷了。
不要讓你的年終獎睡大覺
對于一些職場人來說,一年來的積蓄和投資收益,加上豐厚的年終獎即將到賬,這將是一筆不小的資金。而對于這筆“巨款”的處理,各有各的想法,除了購買心儀的東西犒勞自己外,剩下的錢是儲蓄?是投資?還是提前還貸?或者就讓它躺著睡大覺呢?
除了必要的消費支出,包括過年所需開銷和改善個人生活所用花費,如果還有剩余,不妨讓年終獎活起來,比如存定期、買保險、投資基金、買實物黃金或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
對于貸款購房的工薪族們來說,加息后,貸款利息支出增加了,發了年終獎,首先該考慮的是視情況部分或全部提前歸還貸款,以減少利息支出。
如果你的年終獎數額達到了5000元,那就不妨購買貨幣型基金。它較為靈活,可以隨時贖回,很適合年終獎并不高、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市民。當然也可以選擇基金定投,這是一種比較好的低風險投資方式,投資者用小額的資金,以定投為投資理念進行長期投資。
年終獎能夠達到20000元的人們,就可以適當選擇分紅型的保險產品,既有保底收益,又能分享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即分紅。短繳型的分紅產品投入資金會比較大。不過投資費用最好不要超過總結余的30%,這樣家庭財務仍然安全。在保險購買比例的分配上,可以簡單參照“442”的原則,即分紅險占40%,重大疾病險占40%,20%用來購買意外保險加上住院醫療。
拿到30000元年終獎的工薪族們就能考慮貴金屬類產品了,在近期全球資本風險事件增多以及全球貨幣寬松的大背景下,黃金的避險功能將逐步凸顯。因此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傾向中長期投資的投資者可以在金價回落整理時逢低買入一些投資金條長期持有,而偏好低風險的投資者可以用年終獎購買紙黃金或進行黃金定投。
年終獎能達到50000元以上的選擇余地就大了,如果喜好風險較低、收益較穩的產品,可以選擇銀行發售的各類短、中、長期理財產品(理財產品一般起點金額都在5萬元以上)。
年終到了,不知道又會有多少幸運的人會在網上曬自己的大紅包了!拿得多的自己偷著樂,拿得少的多少羨慕一下別人。不管多與少,權當犒勞自己一年辛苦的勞作!經濟學家靠著年終獎分析經濟發展的形勢,而我們把年終獎的故事當做一年中最后的狂歡!
責任編輯/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