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娛樂公司的老板,他開創了“制播分離”的新模式,他還將旗下的光線傳媒打造成了“中國著名娛樂主持人的搖籃”,他被稱為中國娛樂新聞“教父”,他一直報道娛樂,而今卻成了娛樂新聞報道的焦點。歲末年初,他投的《泰囧》已經熱翻了天。
他就是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
燃燒影視業
《泰囧》票房突破13億,成為華語片票房之王,王長田必定有揚眉吐氣的感覺。連他自己都承認,《泰囧》成功給他帶來的感受,甚至比光線上市來得更強烈。但一個月前,他必定沒有想到現在這樣的反應。
2012年12月12日是光線影業出品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公映的日子,那一夜,從七八點開始,王長田在辦公室寫了一晚上的書法,焦慮得不停發微博等票房數字。公映前有電影公司的人跟他說,票房能到四億。那時候,王長田連想都不敢想。在賀歲檔電影大量上映的時候,首當導演的徐錚卻打敗各大名導成為票房之王,從突破10億到12億,再到如今的13億,從影6年,王長田帶領下的光線傳媒終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王長田開玩笑說:“做了十三四年的公司,這個時候卻變成了我最風光的時候。”
與華誼兄弟、華策影視純粹依靠電影、電視劇內容賺錢的商業模式不同,光線傳媒的業務最主要的是將地面頻道和城市臺價值不大的散亂播出時段,拼成一張獨特的廣電內容網和經營網。但從2006年開始,被稱為“中國著名娛樂主持人的搖籃”的光線傳媒決定進軍影視業。
華誼兄弟既有演員、導演等眾多影視劇主創資源,下游還有電影院、音樂和游戲等配套設施,實行全產業鏈化運營。而在進軍影視業之前,除去娛樂報道,光線傳媒主要從事宣傳發行工作,公司在上市之后有了更多的資金,才開始進行影視劇的投資。
2006年以來,光線傳媒斥資上億元,投資近20部電視劇,包括《新上海灘》、《暴雨梨花》、《房前屋后》、《中國兄弟連》等一批熱播電視劇。但先后推出的《銅雀臺》、《四大名捕》等電影,其票房成績均在1億元左右,市場反應較為平淡。
光線進入電影行業6年,從《傷城》開始,很長一段時間是跟香港導演合作。2011年下半年起,光線開始更多地轉向內地導演,王長田認為,內地導演“對藝術特別認真,大部分是把電影當成他們的生命,同時更了解內地觀眾的需求,他們也沒有以前的框框,會拍出一些新的東西來”。
2012年,光線傳媒決定出品四部處女作導演作品,徐錚的《泰囧》就是其中一部。如今憑借《泰囧》光線逆襲成功,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
在光線的編年史《光線十年》中有這樣一段話,“他是灰堆里的暗火,他不是明火,但你弄不滅他,他會一直燃燒”,這似乎可以解釋光線在夾縫中的成長史,進入影視業較晚,卻并不意味著落后,光線自有自己的發展道路。
新聞與娛樂的糾結
如今的王長田被稱為中國娛樂新聞“教父”,但相較于娛樂人,王長田更喜歡媒體人這個稱呼。低調的傳媒人與高調的娛樂人,自從光線傳媒的成立,媒體人出身的王長田一直處于糾結當中。但即便今天,王長田依然以傳媒人的身份自我定位。
1988年復旦大學畢業的王長田被分配到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工作,負責對外新聞宣傳和內部資料整理。在那里王長田看到了一份新報紙——《中國工商時報》。那一天是《中國工商報》創刊的第二天,王長田看到了創刊號。他一看就很激動,中國怎么還有這么好的一份報紙?當天下午,他就拿著報紙到了報社,問報社的領導要不要他?得到的答復是:同意你過來,該辦手續就辦手續吧。
3年后王長田升任市場新聞部副主任。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長田見到了時任北京電視臺副臺長吳天錫,吳要辦一檔全新的新聞欄目。很快,王長田跳槽了。最后這個不是電視人的外行人不但做了電視,還做出了一番名堂。他推出了《北京特快》,一經推出它便以節奏快、信息量大而著稱,一改過去頌歌式的新聞報道方式,這檔節目迅速打進北京地區收視率前三,并直接導致了《東方時空》的改版。
1998年7月,王長田告別了自己一手創建的《北京特快》。此后,王長田同幾個媒體朋友成立了“光線電視策劃研究中心”。5個合伙人湊了10萬塊錢,靠寫策劃和拍攝專題片賺錢。
位于北京西三環的一座四層磚樓——嘉德寫字樓成了光線傳媒的大本營,這座貌不驚人的樓房見證了王長田和他的光線傳媒的成長。成長伴隨著痛苦,后來由于幾次競標的失敗,到1999年3月,5個合伙人走了4個,就只剩下王長田。
體制內10年的工作經歷,讓王長田對電視臺運作弊端看得一清二楚。他認為,娛樂資訊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但在國內又是一片空白。王長田考察了美國和香港的娛樂業,發現娛樂節目都是綜合性電視臺的重頭戲,甚至有專門的娛樂頻道。
1999年4月,王長田決定做《中國娛樂報道》的樣片,當時的光線只有8個人。最初選定的主持人不是日后憑借《中國娛樂報道》紅透半邊天的李霞,而是北京音樂臺的DJ梁紅。王長田堅持了一點,“一樣的娛樂圈,不一樣的立場和聲音”,他對主持人的要求是“板著臉看笑話,要有冷眼看熱鬧的感覺”。
當年5月,樣片出來了。試片里用25分鐘的專題形式關注了娛樂圈里的北漂一族。沒有資源,只好從新人下手。《中國娛樂報道》第一個人物專訪是尚未從中戲畢業的章子怡:她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暢談對張藝謀、鞏俐以及《我的父親母親》的看法。
1999年7月,《中國娛樂報道》正式在湖南臺生活頻道播放,3個月后覆蓋五十多個省市級電視臺,平均收視率達8%。進入2000年,電視臺的數字擴大到130家,被業內人稱為“娛樂界”的“新聞聯播”。1999年光線的收入是300萬元,另一種說法是230萬元,但一年后增加10倍,達到3000萬元。
這時的王長田已經成了電視圈內頗為著名的人物。而他的成名不僅在于被同行所稱道,而且在于他的公司生產的電視節目,《娛樂現場》、《海外娛樂現場》、《最佳現場》、《影視風云榜》等成為國內王牌娛樂節目。更憑借自身的娛樂傳媒背景,光線傳媒成為與內地、港臺、日韓等地藝人合作量最大的國內公司,全面進軍主持人、影視演員和歌手經紀業務,被稱為“中國著名娛樂主持人的搖籃”。
王長田成了中國娛樂新聞的“教父”,然而對于娛樂界,他一直保持著距離。十幾年來,王長田基本不去夜店、不交明星朋友、不帶女主持去見客戶。他只是低調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從媒體人到娛樂人,從娛樂新聞報道到投資影視業,王長田喜歡用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一首詩《未選擇的路》來表達他轉型的原因:那天早上,有兩條路,相差無幾。都埋在還沒有踏上腳印的落葉底下,而我,選擇了一條更少人跡的路,于是帶來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如今的王長田正忙著向大家解釋《泰囧》的成功秘笈,而接下來的2013年,還有十多部電視劇和十多部電影正等著他的籌劃!
責任編輯/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