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城市》第25屆學校體育觀摩研討大會的核心內容是以“探索有效課堂,提升學生體質”為主題,組織了觀摩展示16節課(其中小學7節、初中4節、高中5節),并進行現場評課。本文針對小學段一等獎獲得者王曉江老師上的五年級“籃球行進間運球”課提出一些看法,以求與同行一起探討。
關鍵詞:《十城市》;籃球課;評價與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11-0006-02
《十城市》第25屆學校體育觀摩研討大會展示課的具體評價方法,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各學段學生生心理特點,在參考全國評分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小學段“興趣培養是第一,基本素質要跟緊,教材要有突破性,高低特征要分明”;初中段“技術處理要合理,技能、體能緊相配,教材靈活有創新,教學手段有特征”;高中段“教一定科學引導,學突顯高中特征,合作、探究要運用,教材傳授要分層”。本文針對小學段一等獎獲得者王曉江老師上的五年級“籃球行進間運球” 課(本課教案詳見《體育教學》論壇)提出一些看法,以求與同行一起探討。
一、本課教案分析
1.本課特點
本課教案設計采用四段式(導入、準備、基本、結束),40分鐘。王老師在教案設計過程,能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結合學生和場地實際,設置了一節五年級學生學習“籃球行進間運球”課。本課教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場地布置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合乎學習需求。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共采用了6種不同的練習隊形。
(2)準備活動針對籃球行進間運球的學習需要,設置了慢跑、球操、原地運球等練習,這種設計既能達到熱身的目的,又能為接下來學習行進間運球做好準備。
(3)基本部分安排了學習行進間運球的技術。采用的學練手段和方法能圍繞主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分解推進,循序漸進,以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這種形式既不單調、枯燥,又能滿足此年齡段學生的生心理特征,有利于提高學習質量。
(4)本課教案基本能做到思路清晰,層次清楚;重點突出,簡單明白;在教學實踐中有較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5)本課教案的KCBk89I171V0WWurRNLvSA==亮點。為提高教學效果,王老師在本課的四個部分均設置了預計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處理方法,這種預案有利于教師上課碰到問題時及時處理,以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2.本課不足
(1)教學目標的定位還不夠確切。如本課沒有制定認知目標,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完整的;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需要了解一些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術的相關理論。又如教學目標中的身體健康目標定的“提高學生四肢力量目標” 不太符合實際,在本課中未見有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來達成。
(2)本課基本部分圍繞“學習行進間運球技術”設置的手段和方法偏多,這種“晴蜓點水式”的教學,對學生學知識、掌握運球技術不太有利。
(3)教學過程教師關注重點與難點還不夠。由于體育課教學,教師不能只是機械地、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而應該在每一個分解或是完整的學習過程,除了進行講解示范、組織分解和完整學練之外;還要關注教學的重難點。教師應通過講解、示范、分解學練以及完整學練中的提示、強調,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學練中能關注到。
(4)教案還應規范。如可以把基本部分的體能練習寫進教學內容欄;課的內容和教與學的方法、措施以及預計問題與處理方法等欄的序號、標點符號以及書寫格式還應規范。
二、本現場課分析
1.本課特點
(1)場地設計集中練習隊形多樣,有利于教師教和學生學。從這節課可以看到:王老師在場地布置上依據教學目標,結合場地和學生實際,設置了六種不同并可供學生學練的場地。這種場地設計,一方面有利于教師關注全體、進行分解和完整教學,同時也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糾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相互觀察,促進共同進步。
(2)基本部分的教學步驟,圍繞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教學內容,設置了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讓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分解到完整,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練,其教學效果良好。
(3)自制教具巧妙布置。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王老師結合運球的特點,利用“PVC地板”的材料,制作了大中小圓形的附助教具,并用于學練場地。這種教具的開發和利用,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行進間運球的教學效果。
(4)為檢驗行進間運球的技術,王老師借用最后的學習成果展示,組織了全體學生分成四組進行“聽號運球比快”練習。這種方式既可鍛煉反應起動速度,又能從中了解學生本次課掌握運球技術的情況,同時發現問題,及時提示學生改進,為下次課制訂教學方案提供參考。
2. 本課不足
(1)從教案中了解到,本課王老師在身體健康目標方面定了“提高學生四肢力量及身體協調能力”這一目標,但在實施中沒有看出有通過哪個途徑來達成。
(2)基本部分共設置了六個教學手段和方法,其中五個是圍繞學習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手段;還有一個是針對體能訓練而設置的。作為五年級的學生,隨著學生體能和技能的逐步提升,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逐步從水平一和水平二的游戲式教學方式逐步過渡到技術性的教學之中。那么,如果一節40分鐘的課,學生要在25分鐘內接受六個內容的學練,很容易造成“蜻蜓點水式”的教學,這樣學生要達成技能教學目標就顯得困難。
(3)教學過程,教師還應注意:教學目標的達成除了要有途徑之外,還要注意學生在學習間、練習間以及展示間的適時提示或強調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才能促學生學練中關注重點和難點,以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