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體操運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被淡化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本文提出了扭轉體操教學淡化的途徑,從而使體操運動真正回歸小學體育課堂。
關鍵詞:體操運動;回歸;小學體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11-0069-01
一、體操教學在課堂上的回歸
1.將體操運動與游戲教學相結合
將體操教學內容設計成游戲形式,有助于學生練習興趣,消除恐懼感。如支撐跳躍:跳上成跪撐或蹲撐,起立,向前跳下。把體操動作設計成障礙跑形式,把2~3節跳箱作為障礙跑其中的一個環節。跳箱的高度根據學生的身高進行調整。對于體能好、膽量大的學生可適當增加高度。用踏跳板起跳,跳箱前安排兩名學生做好保護幫助。
2.將體操運動與體能素質練習相結合
簡化體操技術動作,以體能素質練習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如低單杠:屈體懸垂——擺動,可以作為三、四年級學生鍛煉手臂力量、腰腹力量的練習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一切行動聽指揮,通過“比一比誰懸垂的時間久”來達到提高手臂力量的目的。經常作為體能素質練習,再增加動作難度,完成“跳上支撐——后擺下或前翻下”。重點是先做好安全保障,在低杠下放海綿,教師做好保護幫助。
3.將體操運動與其它運動項目相結合
A 與球類活動相結合。如排球正面雙手墊球,做一個前滾翻站起來接來球。
B 與跳躍運動相結合。如支撐跳躍,斜向助跑直角騰越動作可以進行簡化動作,與跨越式跳高動作接近。
步驟:
(1)助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動作;(2)斜向助跑起跳動作;(3)斜向助跑起跳——騎坐在跳箱上;(4)斜向助跑起跳——支撐提臀舉腿——單腿坐上跳箱。要求大部分學生做到第三步,對于體能、技能好的學生完成第四步。場地布置在跳高場地,把橫桿設計成跳箱,跳箱高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而定。
4.與準備活動相結合
如將體操教學內容——分腿騰越“跳山羊”,設計成“跳背”游戲,在課堂準備活動時進行,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輕松練習。在學生基本掌握動作要領的情況下上器械練習。教法采用分層指導,大多數學生樂學,熱情高漲。在先掌握動作的學生中,挑選認真負責的學生擔任保護幫助工作,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體驗。
二、課外興趣活動的引領
1.開展社團活動
把體操內容納入社團活動,讓學生自主報名,選擇體操運動項目(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限定人數12~16人,這樣有利于教師保護幫助,保證有一定的練習次數。
2.普及到大課間活動
大課間活動時間,體育教師與班主任配合,提前布置好場地,把小墊子擺放成各種形狀,連成一片,讓一年級的小朋友做團身滾動“比一比哪只小刺猬滾得快”。折疊放成“小樹林”形狀,讓小朋友做“穿過小樹林”游戲;在小墊子上放體操凳,讓二年級小朋友先練習前滾翻,再爬過“鐵絲網”;把兩塊小墊子連起來,讓三年級學生練習前后滾翻,做各種創新組合動作;四年級:低單杠下面提前放好大海面包,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練習“屈體懸垂——擺動”;體能好的學生練習“跳上正撐——后擺下或前翻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能選擇動作練習;五年級:可以進行跳山羊游戲,方法:分四路縱隊站立,前后間距2~3米,一個學生做山羊,兩腿直,低頭彎腰,雙手扶膝蓋或踝關節,另一個學生助跑1~3步,分腿跨過“山羊”,在最后一只“山羊”前兩米處,接著做“山羊”,讓其他學生練習。體育老師在旁指導,提醒“山羊”不亂動,并保持間距。這種游戲,必須按學生身高、性別分組。個子矮的學生組成一組,力量大且個子高的學生為一組,男女生分開練習。六年級:安排“障礙游戲”,其中有一個障礙擺放跳箱,讓學生進行支撐跳躍練習,如“跳上成跪撐、起立、跳下”。跳箱后放跳板,前面放大墊子。體育老師和班主任做好保護工作。按身高、體能排隊分四組,跳箱高度設計三種高度。有一組安排“跳山羊”,讓膽小、個子矮的學生練習。
總之,體操教學雖然相對于其它運動項目而言具有一定的風險,但只要體育教師懷有敬業的工作態度,孩童般的愛心,從學生身心發展出發,克服到諸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有的放矢,有序組織,同樣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