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可是有時候,失去,比收獲更加讓人記憶深刻。當然,也只有失去過,才能感悟收獲的可貴,也才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提筆忘字——失去的不僅是書寫能力
你會寫字嗎?會啊!真的會?大概吧……
最近,河南衛視推出了一檔十分有趣的節目——漢字英雄。組織者以《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為題庫,盡可能地向參賽選手發難。
高一女生李楚楚一開始信心滿滿,她在第一關答對了“秦晉之好”的“秦”,但是,第二關“舂米”的“舂”,就把她難住了。最后,她因寫不出“簸箕”的“簸”,沒能過關。
節目在錄制的時候,還會隨機選取現場觀眾組成“成人體驗團”,當 “攥拳頭”“桀紂”“甕中捉鱉”“癩蛤蟆”等詞語出現時,“成人體驗團”的叔叔阿姨表示壓力很大。
其實,讓我們尷尬的何止是一只“癩蛤蟆”呢?當很多人開始自嘲“語文課是體育老師教的”的時候,你會不會感同身受?
從遠古時期的甲骨文到現如今的簡體漢字,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先人們對文字都有一種敬畏感。因為在某種意義上,文字就是文化的象征,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明和進步。新技術的普及,只要輕擊鍵盤,瞬間便可傳遞千言萬語,但同時,書寫的儀式感和樂趣,大概也已悄悄溜走了吧?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說:“遺失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精髓與漢字原形,我們成了數典忘祖的新文盲。”忘記怎么寫“癩蛤蟆”并不可怕,但當所有人都失去了書寫的耐心和熱忱,一旦離開鍵盤屏幕,雙手便不知所措時,我想,那才是最可怕的。
當建筑工人——找回迷失的自己
涂建,28歲,湖南人。今年年初,已是某品牌地區營銷總監的他,主動辭掉高薪工作,當起了建筑工人。最近,他把這段經歷分享在了天涯論壇上。
“我覺得我已經把自己丟了,”涂建這么解釋逃離的原因,“我想尋找一些意義,弄明白以后朝什么方向走,去做什么。”
涂建畢業于某大專院校,第一份工作是銷售。畢業兩年,他存下了十多萬元錢。去年,他又當上了一個燈具品牌的營銷總監,成了親戚朋友眼中混得比較好的那一個。
涂建一開始也很得意,但他很快厭倦了這種生活。無休止的加班、熬夜,跟客戶的虛與委蛇,讓他心力交瘁。去年年底,他終于決定辭職,并加入了親戚的施工隊。親戚們都說他瘋了,涂建卻一笑應之。
被釘子扎,被方木壓,被鋼管砸……頭一個月,涂建在工地上經歷了各種疼。除了疼痛,枯燥單調的工作內容更令涂建崩潰,但是,涂建堅持了下來。
“最大的收獲是精神不萎靡了,身體好了。還有就是對父母有了更多的理解。我記得以前有一次我被割傷,去打破傷風針。我爸媽覺得,被割一下,還用去打破傷風針嗎?當時我很不理解。現在我知道,作為農民的他們,受傷是經常的。父母供養我們確實不容易。”
大半年的工地體驗,涂建瘦了20多斤,不過,他說依然沒有找到自我,他還將繼續在工地或是其他什么地方體驗下去。
誰的青春不曾迷茫?我們當然不可能像涂建這樣,去當建筑工人。但是,假如你也迷茫,可以試試勇敢地跳出慣性思維,去做點什么。說不定,你會找回一個更棒的自己。
保衛暑假——我們不能失去說“不”的權利
過去的這個夏天,祖國的南方超級炎熱,但更熱的是各種補課熱潮。官方投訴、媒體投訴、網絡投訴……為了保衛暑假,小伙伴們紛紛行動起來。
小劉是杭州一所知名高中的學生。這天,他給報社的記者打電話:暑假里學校給新高二全體學生補課21天,還要住校。
電話里小劉義憤填膺:“文件規定,只有新高三可以補,為什么我們高二也要補!”突然,小劉的聲音輕了下去,這時,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女聲:“讓你不要打電話你又打。”
原來,那位女士是劉同學的媽媽。媽媽不許他舉報,勒令他掛斷電話。小劉支支吾吾地對記者說,要不就算了,不要去調查學校了。如果老師知道是他舉報的,他會吃不了兜著走。
補課,是應試教育背景下最正常不過的一種現象,對于很多同學來說,早已司空見慣。
“補課都是為了你們好!”“其實補課是學校提高升學率最偷懶的方式。”“大部分家長觀念轉不過來,所以補課也是無奈之舉。”“我們都會是未來的家長,我們的觀念轉變過來,這才是最重要的。”“看吧,現在不補課,以后填志愿哭死你。”“看吧,你就知道補課,踏上社會哭死你。”……
怎么樣,有沒有覺得這番問答很給力呢?這是海寧市一名高中生在微博上吐槽學校不人性化的補課安排后,模擬各種網友評論,做的回答。
很多事情就怕較真。只要一較真,誰站在什么立場,誰的理由更充分更靠譜,就一目了然。對于補課這件事,父母、老師、學校自然各有說辭,而我們說“不”,更有正當理由——很簡單,暑假是調整身心的時間,是放下書本、去接觸社會感知陌生世界的時間,而這些,恰是一個生命成長的必需。
我們或許已經失去了暑假,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失去說“不”的勇氣和權利。
■·有話說·
手機丟了,學校不讓報警
小雨是沈陽一所重點高中學生。為了方便與家人聯系,媽媽給她買了個蘋果手機。小雨愛不釋手。雖然學校規定不許帶手機,但看到不少同學都帶,小雨也就每天帶著蘋果手機去上學。
最近的一個下午,小雨第一個走出教室,去別的教室上公開課。等上完課回到教室時,小雨發現手機不見了!小雨用別的同學的手機打自己的號碼,發現手機已經關機。
趁還沒放學,小雨趕緊用同學的手機給媽媽打電話說了這事。小雨媽媽當即給班主任打電話進行溝通,希望老師能幫助在班級里調查一下。老師卻說:“學校有規定,像手機這樣貴重物品是不允許帶到學校的。擅自帶手機上學,一旦丟失,學生應該自己負責。老師的職責是教學,并不是幫助學生看手機。”
第二天,小雨又找到德育主任,講述事情經過。德育主任也說,學校的確有規定不允許帶手機,責任完全在于學生自己。學校不同意報警。
對于這件事,你怎么看?假如你是小雨,又會怎么做呢?
參與討論:銳角網“新聞海報”圈子
歡迎登錄銳角網(www.ray-joy.com),搜索“新聞海報”,參與話題討論。
@feel:
我也覺得沒必要報警。因為丟手機的事情可能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小偷也已警覺,所以就算報警,恐怕也無濟于事。學校跟社會不一樣,而且學生都是未成年人,如果警方介入,容易讓事情變得更糟,影響班里的氣氛。總之,還是像老師說的,作為學生,既然帶了貴重物品,自己就要保管好。
@dreamsmile:
我不認同老師的做法。學生的確不該帶貴重物品到學校,但老師也應該替小雨想想啊,那畢竟是小雨的父母賺的辛苦錢。老師這樣的回應不能說錯,但是總感覺太沒人情味,太自私了。作為老師,教學當然重要,但是關心學生、幫學生排憂解難也是分內之事吧?
@龍二太子:
老師的態度我覺得蠻可笑的。如果老師的職責只是教學的話,那么她又有什么權利阻止小雨報警呢?難道她的職責是阻止學校抓小偷?很明顯,德育老師和班主任的態度都是怕學校的事情刊登在報紙上張揚出去。無論如何,學校有權責罰小雨,但無權阻止小雨報案。
@碎花綴流蘇:
小雨帶手機有段時間了,期間其他同學帶手機到校都沒被批評教育,說明是學校本身的管理力度不夠啊,老師現在說什么校規,不是很可笑嗎?再說一碼歸一碼,作為學生,在校期間丟失貴重物品,學校當然有義務幫助調查;而偷手機的同學如果因為學校不重視這種偷盜行為,從而滋生更大的偷竊欲望,那問題不是更嚴重?
當然,如果是我的手機丟了,我想我會先自己想辦法調查是誰偷走的。假如真是自己同學拿的,相信也是一時頭腦發熱所為,能用私底下溝通的辦法拿回手機,肯定是最好的了。
·我看見·
【“人墻”】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為你遮擋陽光的他們?鄭州十九中,軍訓時,幾位男生自發站成人墻,背對太陽,女生們則收獲了一片幸福的陰涼。
【美麗的臺階】
位于西西里島Caltagirone小鎮的斯卡拉圣馬利亞蒙特臺階歷史悠久。142級臺階用圖案不同的瓷磚裝飾。到了春夏季節,這條“瓷磚大道”會變得更加驚艷,當地人用盆花和彩燈創造出復雜又美麗的圖案。
【亞洲新飛人】
8月11日,在莫斯科田徑世錦賽上,中國選手張培萌跑出了黃種人歷史上最快的百米速度——10秒整,卻以千分之一秒差距未能進入決賽。26歲的他啜泣著說:“我希望成為站在世界大賽百米決賽場地上的第一個黃皮膚亞洲人,但非常遺憾。”
【中國好司機】
8月19日,長沙。一個小女孩下錯了站,公交司機姚師傅擔心她走丟,在征得全車乘客同意后調頭去接小女孩。接到之后,姚師傅誠懇地道歉:“小朋友,對不起,叔叔錯了,讓你早下了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