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00年的秋天,在日本京都境內六條河原的刑場上,一位衣著華麗、氣度非凡的中年男人在囚車里等待生命的最后時刻。突然,原本凝重的氣氛有所緩和,觀刑的人甚至開始說笑。有人揶揄道:“要死的人還怕生痰嗎?”那人朗聲回答:“胸懷大志之人,即便瀕死,也會一如既往地珍惜自己的性命。”
這位名叫石田三成的囚犯原本是日本統治者豐臣秀吉手下的首席元老,秀吉死后,他在與德川家康的戰爭中敗下陣來,做了俘虜。行刑時辰未到,石田耐不住口渴便討水喝,人們發現刑場附近沒有水,只好給他柿子吃。不料,石田卻以“柿子生痰”為由拒絕了人們的好意。
石田三成的健康觀非常值得借鑒,那就是“盡可能地重視飲食對健康的影響”(暫且不論柿子生痰并無科學證據)。但在媒體頻頻曝出食品安全丑聞的今天,“吃什么才能放心”的問題頗讓人感到無奈和困惑。前不久,一場“速生雞風波”又一次倒了人們的胃口。
但是,關于“速生雞”,人們到底在擔憂什么?紛紛擾擾中,是不是有些真正需要重視的問題,反而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給掩蓋了呢?
“速生雞”,好怕怕?
1928年,胡佛在美國總統競選中預言 “將來每個美國人家的鍋里都有一只雞”。1960年時,美國人均每年消耗28磅雞肉,到2006年時,這個數字已達到了87磅(約合40公斤)。在超市中,整雞的價格甚至比許多蔬菜還便宜。怪不得總有人開玩笑說,美國的窮人都是天天吃炸雞、喝可樂的胖子,只有富人才是天天吃青菜的瘦子。
人們可以吃上便宜的雞肉,所謂的“速生雞”還真是功不可沒。千萬不要一聽一只雞40多天就可以出欄,就想當然地認為是“吃激素”的結果。它們之所以可以“速生”,完全是農業科技進步的成果:首先是科學育種,像某洋品牌快餐所用的白羽雞,不管喂什么都會長得較快;其次是科學喂養,使得肉雞可以更高效地將植物飼料轉化為動物蛋白。另外,現代化的大規模養殖也降低了養雞的成本。42到48天出欄,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非常正常的水平,德國、美國的一些養殖場甚至還有33天就能長成的肉雞呢。一句話:長得快,不是罪!
那么,新聞報道里說給這些雞“吃藥(抗生素)”又是咋回事呢?其實,給雞注射抗生素只是為了降低其生病的風險,跟“速生”沒有半點關系。只要在出欄前數日(藥品不同,規定的停藥期也有所不同)停止使用抗生素,它在肉雞體內的殘留量就會降到對人體基本無害的范圍內了——這就像蔬菜和糧食中存在農藥殘留,自來水和游泳池中也不可能沒有消毒劑殘留一樣,只要老老實實地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去做,就是安全的。
可惜,我們的媒體時常充斥著無知與偏見。如果糧食獲得大豐收,消息的標題可能是“水稻育種再獲突破,種植僅100天即豐收”,但換到肉雞頭上卻可能是“究竟用了多少激素?白羽雞40天竟增重100倍”。再看消息內容,其分裂程度讓人忍俊不禁:如果雞舍出現大量蒼蠅,就說“蚊蠅滋生,衛生狀況堪憂”;如果雞舍采取了衛生措施,就說“連蒼蠅都活不了,養雞場何其之毒”;如果肉雞生了病,就說“傳染病陰云籠罩雞舍”;如果防控得當沒有雞生病,就說“亞健康吃藥速生雞,真是傷人又傷雞”。正應了馬克·吐溫一百多年前的那段名言:
大量時事評論員已經向這個問題傾注了大量愚昧無知之辭。如果他們繼續這么搞,我們可能很快就會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了。
當然,科學養雞也并非沒有代價,“價格便宜量又足”的雞肉,其口感比起“笨雞”來總歸是差了那么一點,脂肪含量也相應增多。但,不夠好吃,并不代表“不安全”、“不能吃”,就像咱們做學生的都知道60分及格,你總不能因為我沒考100分就讓我“掛科”吧?
真問題,別忽視!
然而吊詭的是,人們的擔憂還真的并非全無根據。有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還的確有人給雞喂違禁激素地塞米松,也有人違反“停藥期”規定。我不得不說,這種違法行為其實是很“二”的:既坑了消費者,又不可能幫他們多賺錢——因為大量數據表明,激素沒有促進肉雞生長的效果,還會增加其死亡率,而給雞多吃幾天抗生素對于防疫來說也完全沒有必要,真是損人又不利己!
應該打擊愚蠢的不法分子,而不是把鞭子一味地抽向整個養雞業,那會傷及很多無辜的。同時也應該多問問相關部門:你們有沒有盡到檢測與監管的義務?
而對咱們普通消費者而言,也應該明白一件事:吃到安全的雞肉并不等于健康常相伴。同樣是雞肉,油炸還是清燉,配可樂吃還是配蔬菜和粗糧吃,吃完了看電視還是適當活動,那可大不一樣哦。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的批評一針見血:
每天待在屋里不出門的人,想吃在外溜達沒有籠養的雞;不愛運動的人,想吃天天運動奔跑的雞;經常打抗生素的人,想吃從來不用抗生素的雞;不愛吃青菜不愛吃雜糧只吃精白糧食加工食品的人,想吃從來不喂飼料只吃小蟲、青草和全谷粒的雞。哈哈,人的心理需求挺有趣的。
怎樣才能合理地安排飲食呢?本文很難給出全面的建議,就說說幾個重要的原則吧:首先,每一種食物都不可能提供全面的營養,所以,食物的種類應該盡可能多。蔬菜、水果、蛋奶、魚肉、米面、粗糧,等等,什么都吃,什么都不使勁吃。其次,盡量少吃油炸、燒烤、煙熏等經過高溫烹制的食品,少吃各種腌制食品,少喝高糖飲料,不能貪一時之口欲。最后,我們要養成看食品標簽的習慣,每天吃下的東西含有多少能量?攝入了多少脂肪和鈉?還缺多少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我們至少要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