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誕生了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世界級快餐連鎖的國家中,一個中國人如何將一家中式快餐做到1500家分店,17億美元的營收?
川京菜闖美國
1973年,在密蘇里大學攻讀完碩士學位,程正昌舉家搬到了美國加州帕沙迪納市。對華裔移民來說,謀生總是第一要務,程正昌希望通過開中餐館來解決經(jīng)濟困境。
時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許多華人移居美國,他們聚居在華人社區(qū),為了在異國立足,首先把中餐館當作了賴以生存的謀生之路。不過,當時的華人通常是夫妻二人租下小店面,也許連招牌都沒有就開始營業(yè),做的也是廉價的快餐和外賣;然而,美國本土的餐飲行業(yè)也以中小企業(yè)為主,美國人的選擇足夠多,對中餐又缺乏了解,除了偶爾嘗鮮,并沒有吃中餐的習慣。在這樣的情況下,中餐館一方面成為華人社區(qū)的經(jīng)濟支柱,另一方面又扎堆在華人圈里,競爭異常激烈。
“每天都有中餐館開業(yè),也每天都有中餐館倒閉。”程正昌回憶說,他要開中餐館的第一道難關,就是如何在飽和的市場中立足。
當時華裔移民大多來自廣東和福建,因此美國的中餐館多以粵菜及客家菜系為主,走過華人社區(qū),滿街都是濃郁的燒臘味。程正昌決定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他是江蘇移民,其父程明才是手藝不凡的大廚,對中國各地的菜系都頗有研究。父子二人商量后,選擇了主營香辣酸甜的川菜和京幫菜。靠著向親戚和政府借來6萬美元,程正昌在1973年開起了第一家聚豐園。
開業(yè)當天,能幫上手的家人都呆在餐廳里,忐忑地等待客人上門。程正昌的母親走到餐廳外面,在門口的路上撒了一把鹽,“消除顧客不上門的霉運?!崩先苏f。
真正消除霉運的應當是川京菜獨特的口味,不但是廣東移民對此大感興趣,不少美國人也跑來嘗鮮。而為了留住客人,程正昌可謂殫精竭慮:他借來一萬美元買了一塊經(jīng)營烈酒的牌照,以此吸引好酒的顧客,確保了餐廳的基本收入;他細心地為顧客們思慮周全,如果人多,就免費贈一兩道菜,客人漸漸增多時,遇上沒有座位而離開的客人,他還會追到停車場向其致歉,并請客人們喝飲料。
聚豐園美味、實惠,服務又十分貼心的名聲漸漸越傳越響,九年后,程正昌開了第二家聚豐園中餐廳。這時候,聚豐園已經(jīng)有了不少忠實顧客,程正昌又常常與他們聊天,一來二去成了在街上碰面都會打個招呼的朋友。其中一位朋友恰好是洛杉磯第二大購物廣場幽谷拱廊的總經(jīng)理,他熱情地邀請程正昌把中餐館開到購物廣場,“逛街的客人總歸需要吃飯的”。
程正昌意識到這是一個初會。在他看來,聚豐園正需要一些改變,一來是要脫離華人圈的“內(nèi)斗”:“在美國的中國人數(shù)量畢竟少,做美國人的生意才能把事業(yè)做大”;二則是中餐館的經(jīng)營模式太過老舊,不易擴張,他希望能有更好的模式。
程正昌特意到幽谷拱廊,仔細觀察了購物廣場的客源環(huán)境?;貋砗?,他對家人說:“我們的服務必須快。”因為如果在購物廣場中開店,客人們也許只是逛累了歇歇腳,或是稍微補充一下能量,隨后便要緊接著購物。程正昌立即想到了做中式的連鎖快餐。
1983年,第一家中式“熊貓快餐”在幽谷拱廊的美食街開業(yè)。
“叛變”中國美食
把中餐做成快餐,先天就有難度。西方飲食的食譜講究精確,所以做快餐連鎖的標準化水到渠成;而中餐講究的是廚師的“感覺”,要讓一百家店和一家店的味道一樣好,得下大功夫。
第一個問題是如何讓美國人吃中式快餐。在程正昌看來,美國人不吃中餐,很大的原因是飲食文化的差異。人們對不了解的東西都會抱以懷疑的態(tài)度,因此程正昌讓中餐里頗具“意境”的東西都全部“現(xiàn)實化”。
先是菜名,熊貓快餐的菜單非常實在,每道菜都標明其原料、烹飪方法、調(diào)味品等,讓食客一目了然;
再是制作,熊貓快餐所有菜品的原料加工都由供應商預先完成,再由專業(yè)的配送公司送到全美及墨西哥、波多黎各的各家分店。而調(diào)料都按配方事先備好,裝在固定的桶內(nèi),送到店中讓廚師們隨用隨取。那么,即使是沒有經(jīng)驗的廚師,甚至不用是中國廚師,也可以炒出味道達標的“熊貓味道”了。值得注意的是,出于美國人對飲食健康的觀念,調(diào)料中沒有味精。
那這樣還叫中國菜嗎?起碼看上去像:熊貓快餐保留了中餐明火炒菜的方式,以保證菜品的味道和特色。廚師炒好菜后,裝入_尺見方的餐盤內(nèi)放在前臺保溫銷售,通常分量不大,賣完再炒,以保證新鮮的口感。后來,程正昌甚至開發(fā)了部分快餐店,就像美國的三明治快餐賽百味一樣,把菜品原料陳列在餐廳中,讓顧客挑選原料,再現(xiàn)場炒制;
再是菜式,程正昌放棄了聚豐園原本豐富多樣的菜色,每個店只有20道左右的菜式,每月創(chuàng)新兩個品種,特色品種全年保留,如主打品種陳皮雞占到了營業(yè)額的30%??腿丝梢宰杂纱钆渲魇?、小吃、例湯,5—7美元便可以享用一盤2—4種菜式并附帶飲料的中餐,價格也不會比麥當勞、漢堡王等純美式快餐貴。
熊貓快餐很快抓住了美國人的胃口。程正昌保持了他與客人交流的習慣,不斷地聽取顧客意見調(diào)整味型。創(chuàng)業(yè)初期,他時常來到餐廳親自詢問客人的感受。如果多數(shù)客人覺得太辣,那么就減少菜看當中的辣椒、辛香料等;如果反映太酸,那么就會適當加糖中和。
一方面,美國客人們對熊貓餐廳大加贊賞;但另—方面,華裔美食家則批評熊貓快餐不倫不類,他們認為程正昌破壞了中國美食講求“色香味意形”的傳統(tǒng),已經(jīng)不能算純正的中國菜。程正昌幽默地回應道:“我想做的是成功的連鎖快餐店。如果想要細細品味中國的美食,那就去我們的聚豐園吧。”
如今,熊貓快餐在美國42個州,以及墨西哥、波多黎各共設有1500間分店,年收入高達17億美元。同時,在全美排名前30的快餐連鎖企業(yè)中,熊貓快餐是唯一家上榜的中式快餐。
美國人在“熊貓”
盡管現(xiàn)在的熊貓快餐,已經(jīng)成為亞洲休閑連鎖快餐行業(yè)的領軍企業(yè),但是,熊貓快餐的中式“夫妻店”傳統(tǒng)卻保留了下來?,F(xiàn)在,程正昌和他的太太蔣佩琪都是熊貓餐飲集團的CEO,集團旗下經(jīng)營著熊貓快餐、聚豐園中餐廳和一個日式餐次品牌。
程正昌的風格是穩(wěn)健和實在。這位身家上十億美元的CEO,曾被媒體發(fā)現(xiàn)他在一家新開的熊貓快餐店附近的路上清理口香糖——程正昌要求員工們清理每家店附近區(qū)域的垃圾,而他的身體力行充分證明了其誠意,這讓熊貓快餐贏得了更多的贊譽。
程正昌常常視察分店,收集第一線的資料以供決策。他為熊貓快餐帶來了清晰的市場定位和穩(wěn)健的發(fā)展節(jié)奏。
在程正昌的主導下,熊貓快餐開店講究依靠周邊環(huán)境互相帶動,逐步入駐超市、大學校園、機場、公共圖書館和大型體育場,用寬敞明亮的店堂、循環(huán)播放的歐美流行音樂吸引當?shù)仡櫩汀?/p>
30年來,熊貓快餐穩(wěn)健的發(fā)展節(jié)奏令公司幾乎沒有負債。熊貓集團通常用30~50萬美元投資一個店,爭取能在三年內(nèi)收回投資,不造成負擔。對跨國經(jīng)營,熊貓快餐也采取穩(wěn)步漸進的態(tài)度。同時,在他們認為時機尚不成熟的情況下,也仍未采取特許連鎖經(jīng)營形式。
蔣佩琪的風格則是系統(tǒng)和融合。
作為密蘇里大學的電子工程學博士,蔣佩琪為熊貓帶來了現(xiàn)代的電子技術。早在上世紀80年代,熊貓快餐就是整個洛杉磯第一批使用電腦的餐廳。有了電腦的幫助,熊貓快餐能夠極大地提高服務的速度,準確地掌握每道菜的銷售情況,摸清食客們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如今,1500多家的熊貓快餐店都定期將這些數(shù)據(jù)傳回總部,以便集團全面知曉餐廳經(jīng)營狀況,并能及時地基于這些數(shù)據(jù)或堅持或改變。
而在將中餐標準化的過程中,蔣佩琪的系統(tǒng)要求甚至惹惱了大廚。傳說,蔣佩琪曾經(jīng)將大廚們關在廚房里,要求他們定出熊貓快餐所涉及的全部標準,比如制作一份最受歡迎的陳皮雞需要多少克雞肉、多少克醬料、多少克油、多少克湯汁。
同時,蔣佩琪還推動了熊貓快餐的“美國化”。隨便走進一家普通熊貓快餐廳,你不見得會遇見滿屋的華人,服務員、收銀員、大廚很有可能都是金發(fā)碧眼的美國人。蔣佩琪甚至說服丈夫聘請美國人來負責連鎖推廣。早在1992年,他們請來連鎖餐館管理專家唐·麥克康瑪斯出任熊貓管理公司總裁,將美國專業(yè)化餐館管理經(jīng)驗有效地納入熊貓管理集團的企業(yè)文化中。如今在熊貓餐飲集團的管理層中,只有程正昌與蔣佩琪兩位首席執(zhí)行官為華人,負責營運、財務、市場等方面的最高管理者都不是華人。
網(wǎng)絡上有人調(diào)侃,熊貓快餐根本就不是中國人在做,很可能吃到的是墨西哥人做的中國菜?!斑@就對了!”蔣佩琪說,“我們不把自己局限在‘中式快餐’這個概念中,我們想要達到的是成功的快餐集團。麥當勞里不也有華人服務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