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楓樹,就是槭樹,屬于槭科。紅楓和青楓都是槭樹的變種。它們既是理想的園景樹,又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一盆紅楓,就像是一樹熊熊燃燒的火炬。
作為盆景的楓,有幾種葉形,其中掌狀深裂的“雞爪槭”最為人們所喜愛。每種紅楓都有與它葉形相同的青楓。園藝品種的盆楓葉還有很多創新,如皺紋楓、鴨掌楓、靜涯楓、猩猩紅等等,各有特色。
制作楓樹盆景,宜在3、4月份幼芽剛萌發時,挖出山野的樹樁,適當剪枝修根,栽于大瓦盆肥沃壤土中,壅土,將樹樁大部埋入。灌足水,置于無風陰處,每日噴水。約經20天后,移至室外通風蔭蔽處,繼續噴水,但盆中逐漸少灌水。兩個月后,待葉鮮嫩堅挺時,置于半陰地正常管理。第二年移入適合的紫砂盆中,并視生長情況逐步剔土露根。盆栽楓樹性喜濕潤、半陰,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忌強光,尤忌西曬太陽,這是應當注意的。楓樹盆景宜育成獨干式、雙干式、大懸崖式或臥干式。樹冠要求分片成層。如果育成雙干式,二主干長短粗細不宜相等,以免呆板。剪扎宜在冬季落葉后進行,可以少加剪扎,主要通過摘心以整修樹容。新梢長10~13厘米時,就應酌情摘尖。無用之芽,也應及時摘去。如嫌葉片粗大不雅,可在伏天至初秋將老葉全部摘光,半月以后,又能長出葉形變小的新葉,并可使枝葉細密。楓樹較喜肥,肥足新芽格外紅,綠葉也更鮮。但炎夏宜少施肥,以免葉焦枯。
楓不耐嚴寒,盆楓冬季須置于室內養護。每隔3年換一次盆最為妥當。換盆最適宜的時間亦是在剛發芽時。換盆時,保留部分宿土,枝葉力求少剪,施足基肥。置于室內,灌水并噴水,10~15天后即可正常管理。春、夏季節盆土保持濕潤,不可偏干。若偏干,再加強陽光灼射,會出現葉緣焦黃。秋冬盆土宜偏干。平時葉面莫噴水,以免引起新枝徒長或葉片變大。秋季楓葉初紅時,不使其經雨露霜雪,紅色可經1個月不變。
(遼寧 曾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