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縣地處江西省西北部,是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的一個山區縣,全縣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占在校學生總數的65%,其中邊遠山區的農村“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高達80%以上。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一方面,這些留守兒童表現出比一般同學更強的獨立自主能力、自控能力、吃苦耐勞等;另一方面,也呈現出親情失缺、家教失位、學習失教、安全失保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為此,該縣多個部門共同協作,從細微處入手,通過開展各類獨具特色的關愛活動,全方位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家長聯系卡。2012 年,武寧縣婦聯聯合縣教育局在全縣各中小學開展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家長聯系卡工作,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等個人情況以及父母、老師、監護人的情況、聯系方式等進行登記造冊,建檔立案,使學校、家長、監護人能夠就留守兒童問題進行及時的聯系和交流,促進了學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受到了廣大留守兒童家長的歡迎。
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系列活動。一是“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結對,營造家庭環境。發動女黨員、女干部和社會熱心人士擔當“愛心媽媽”,對“留守兒童”實施一對一或多對一的結對幫扶,為他們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輔導、經濟扶助等方面的幫助。二是“巾幗文明崗”與“留守兒童”結對,營造關愛環境。三是優秀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營造學習上互助環境。讓每個學校的品學兼優生結對“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相互幫助,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老師與“留守兒童”結對,營造學習環境。依托現有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與師資力量,選取有愛心、有責任心的老師經常深入學生家庭,進行學習輔導和心理引導,用知識引導孩子,用愛心溫暖孩子。并且對“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定期的家教知識培訓和指導,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方式加強孩子的教育。
設立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室。父母不在身邊,使留守兒童缺乏情感宣泄、傾訴對象,逐漸不愿意與父母交流思想、講心事,性格逐漸變得內向、自卑,甚而悲觀、孤僻、偏激。針對這種情況,該縣在縣城各中小學、部分鄉鎮中小學開設了心理咨詢室,讓那些有經驗、有愛心、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的老師擔當“知心老師”,通過心理輔導、心理測試、趣味游戲、真誠交流,一點一點地消除孩子們對外界的心理隔膜。同時,每年組織優秀教師參加各種心理咨詢學習培訓,為留守兒童心理咨詢提供教師資源。
開通親情電話和親情視頻。該縣在縣城中小學開通了親情電話和親情視頻,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學時間,集中讓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和聯系。在農村各中小學開通免費親情電話,使孩子能夠及時跟父母取得聯系,及時向父母匯報生活、學習情況,讓父母第一時間掌握孩子的生活學習動態。在有條件的農村中小學也開通了親情視頻,讓孩子免費上網與父母視頻聊天,拉近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距離,減輕孩子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江西 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