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土傳花葉病俗稱“黃葉病”,是侵染冬小麥的一種嚴重病害,主要危害小麥葉片。除危害小麥外,還侵染大麥、燕麥、黑麥、早熟禾等禾本科植物。
一、癥狀
土傳花葉病侵染麥苗后,斑駁表現不明顯。在麥苗分蘗初期的受害病株,先從心葉出現不規則的與葉脈平行的退綠斑塊。第二年,新生小麥葉片癥狀逐漸明顯,表現為黃色花葉,有時出現褐色的壞死條斑,葉片僵直,略向上卷。病苗心葉出現伸展不開,有時出現扭曲現象,以至葉片枯死,似有缺肥或凍害現象,易倒伏。病輕的田塊穗小粒少,空秕現象嚴重。病重的田塊病葉發黃而后全部退綠枯死,不能抽穗。
二、綜合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往往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多年來通過對多種品種的鑒定,其中有四川的繁6、綿陽19、山東的6596-33、石家莊的小紅麥均屬抗病品種。
2.土壤消毒與拌種
在犁地之前,可按每667平方米(1畝)800克的16%病無災拌細土,均勻撒施地面翻入土中,或與化肥混合使用。在病發區應大力推廣小麥藥劑拌種,可用2.5%適樂時或2%立克銹、20%粉銹寧按每667平方米10克拌種,同時可殺禾谷類多粘菌,減少傳播病毒的媒介,對小麥也有促根、促苗、壯苗和促進分蘗的作用。零星發病區采用土壤菌法或40~60℃高溫處理15厘米深的土壤數分鐘。
3.輪作換茬
輪作換茬是防病的有效措施,同時還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并減輕病害的侵染,促進增產。與豆科、薯類、花生等作物進行兩年以上輪作,以壓低病原物,降低其受害程度。
4.藥劑防治
所有防治病毒和媒介作用的藥劑都可利用。我們常用菌克·毒克、病毒必克、雙效靈、百菌靈、多菌靈,采取挖洞或開溝澆根1~2次,能產生較好的防效。
5.加強管理
及時做好麥田病情監控,搞好溝渠配套,以保證麥苗正常生長,減輕發病。(1)追施肥料。小麥播種后要及時追肥,氮、磷、鉀要搭配好。凡發病小麥田塊立即追施速效肥料,每667平方米可用氮肥9~12公斤,并增施磷、鉀肥,澆施表根效果明顯。施用農家肥要充分腐熟,提倡酵素菌漚制的堆肥。(2)麥田排水。小麥抽穗后雨水較多,要及時清溝瀝水,降低濕度,減少漬害,有利于麥苗生長,增強其抗病能力。嚴禁大水漫灌,禁止用帶菌水灌麥,以免造成有利于多粘菌侵入傳病條件。
(河南省信陽市農業科學院 李剛 郵編: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