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制出抗旱“植物生長調節劑”
我國科學家通過巧妙地模仿植物自身的“抗旱激素”工作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種能夠抗旱的脫落酸“植物生長調節劑”AM1,它可以幫助植物鎖住葉面水分、減少蒸發。據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電話:021-54920532)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研究員介紹,植物的生根、發芽、分枝、成熟、落葉等生長過程,受到多種植物激素的調控。“脫落酸”是最為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也被稱為“抗旱激素”。
(上海 張建松)
中國加快培育耐旱水稻新品種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聯合培育的“兩優2161”兩系稻,在云南省勐臘縣作雙季早稻示范種植,實測驗收1334平方米,平均667平方米(1畝)單產790.6公斤,比勐臘縣早稻高產創建目標650公斤超出140.6公斤,突破勐臘縣早稻歷史最高產量紀錄。
這是中國加快培育耐旱水稻新品種的又一成果。兩系法雜交水稻為中國獨創,1995年研究成功,相對于三系法雜交水稻而命名。
勐臘縣地處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南部,與老撾南塔省勐新縣交界,是中國通往老撾的重要陸路通道之一。勐滿鎮平均海拔1100米,是典型的熱帶雙季水稻種植區,高溫高濕易誘發病蟲害,早稻抽穗灌漿期遇高溫,不利于營養積累,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量不超過600公斤。但“兩優2161”兩系稻的高產紀錄改變了這種狀況。
(云南 李雯)
河北選育成功大豆新品種“廊豆六號”
河北省廊坊市農林科學院選育的大豆新品種“廊豆六號”,前不久通過了河北省品種審定。
該品種平均株高64.2厘米,葉橢圓形,花紫色,棕毛,有限結莢習性,單株粒數73.9粒,平均單株粒重17.5克,百粒重23.1克,籽粒圓形,種皮黃色,褐臍,籽粒有微光澤。2012年天津市夏大豆生產試驗,平均每667平方米(1畝)產209.6公斤。該大豆適宜天津市作 夏大豆種植。
(河北 高德來)
浙江慶元“黃靛”牛肝菌為我國特有品種
浙江慶元“黃靛”牛肝菌因香味濃郁、口感細膩脆嫩、食味鮮美、營養價值極高,而被譽為浙江省最名貴的野生食用菌。自上世紀以來,“黃靛”牛肝菌一直被認為與分布于云南的華美(小美)牛肝菌為同種,均起源北美。自2004年以來,“黃靛”牛肝菌又重新被鑒定為緣蓋牛肝菌,與起源歐洲的牛肝菌同種。
但是,上述認定最近又被推翻。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園區留和路399號 電話:0571-87798205/87798221 )李海波、魏海龍、王麗玲等科研人員歷經三年創新研究,從浙江、云南采集40余份標本,從美國、歐洲、中科院等地標本館借用46份古老標本,通過對各地牛肝菌標本的形態特征、微觀特征比較和核糖體基因的分子系統發育研究,證明浙江“黃靛”牛肝菌與歐洲牛肝菌亦非真正同種,而為我國特有品種。
(浙江 吳越)
新疆成功選育出高產蓖麻新品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818號 聯系電話:0991-7885307/7885507)了解到,經過5年多的精心實驗,科研人員成功選育出高產蓖麻新品系,其產量提升至每667平方米(1畝)500公斤。
新培育的蓖麻不僅高產,而且具有抗病、矮稈、優質等特點,適宜在新疆、寧夏、甘肅等地大面積推廣種植。專家表示,蓖麻籽含油率達40%~60%,用它加工而成的衍生產品達3000多種,在航空航天、軍事、精細化工、醫學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以石油、煤為原料制造的產品幾乎都可以從蓖麻油中制得,它是“可再生的石油資源”,是目前唯一能代替石油的生物質能源。
(新疆 程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