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株保存
10月中旬,挑選健壯、開花整齊的植株移入向陽地,澆透水,促使其根系良好生長。10月下旬,追施1次肥。11月中下旬,將種株整個根部帶土挖起或脫盆,再用手將多余的土輕輕掰掉,只在根的中心位置留些護心土。囤放種株時,可用花鏟鏟出1條溝,然后將種株依次碼放整齊。種株之間盡量不留空隙,碼好后用土將根覆蓋嚴實,注意使整個種株根部與土表齊平。囤好后澆1次透水,以保證整個冬季植株對水分的需求。冬季種根保存的適宜溫度為0~5℃。
2.扦插繁育
(1)選取插條:次年3月氣溫回升時,及早松土、除草、施肥,促其萌生大量健壯芽。冬存的種株根芽長至3.3 厘米左右時,將插條取下。其莖橫切面要求為綠色肉質實心,白色絮狀空心莖段扦插后不易成活。為了增加插條數量,可截取頂部8~10厘米長的健壯嫩梢作為插穗,反復采插穗。一般情況下,每株可發30~50個芽。自節下2毫米處剪掉頂芽,長6~7厘米,只留上部1~2片展開葉,余者摘除。插穗采下后應立即浸入水中,做到隨采隨插。扦插前需將插穗進一步加工:去掉基部2~3個葉片,僅保留上部3~4個葉片,以減少水分蒸騰。
(2)扦插育苗:扦插可在插床或育苗盤中進行,基質可采用腐葉土或田園土摻少量河沙或煤渣。首先,需用25%多菌靈配制成400倍溶液,均勻噴灑床面,進行土壤消毒。扦插時,先用小木棍(比插穗略粗些)打孔,然后在莖節下0.3厘米處用刀削平,剪去下部葉片,將插穗插入土中,扦插的深度占插穗全長的1/3。插后將土按實,立即用噴壺澆水,直到完全澆透為止。同時向插床四周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國慶菊枝細葉小,節間短, 插穗小,每平方米苗床可插700株左右。扦插完畢,可用遮陽網在苗床上搭起50厘米高的小拱棚。早晚各檢查1次,適當噴水,前幾天要適當增加噴水次數,每隔2~3小時用清水噴灑葉片1次。若溫度適宜,14天左右生根。扦插后掐頭的日期可根據長勢情況,每個枝頭長出5~6片真葉時即可掐頭,每次摘心保留3~4片葉即可,以促其多發側枝。
3.上盆和換盆
插穗生根后要適當煉苗,當苗長有4~5條根,并長約2厘米時即可上盆。選擇陰天或早晚時間移栽上盆,忌烈日下移栽。準備營養土,用園土5份、腐葉土3份、堆肥或垃圾土2份,或用園土4份、草花土4份、粗糠灰2份拌合而成。將單株花苗裝入8厘米×8厘米或9厘米×9厘米的小營養缽,根系埋于土面下3厘米較適當,過淺時初栽苗易傾斜。上盆時要使根系舒展,盆土要墩實,土面距盆上沿2厘米左右,澆透水,上盆7天內適當遮陰。在此期間要不斷摘心,上盆定植后14天進行第1次摘心,要求苗高與盆口相平,使其第1分枝低出,以后基部不易光禿,且株型緊湊,不易倒伏。以后每長出4~5片葉摘心1次,每次保留3~4片葉。摘心的第2天噴300毫升/升的多效唑加0.1%的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為保證“十一”期間用花,最晚1次摘心的時間應該掌握在7月15~20日。最晚于9月份前,將菊苗植入直徑13~15厘米的小盆或營養缽中,每盆1株,此期間澆水同樣掌握干濕交替的原則。
4.施肥
上盆時,靠盆土的養分基本能滿足幼苗期的生長需要。因此,僅需每次打頭后施1次淡餅肥水。天氣炎熱時,國慶菊生長緩慢,應不施肥,以免根系腐爛。立秋后,國慶菊開始孕蕾,每7天施1次肥,濃度可逐漸加大。到花蕾形成時,每3~4天施1次餅肥水,肥水要避免灑在葉子上。花蕾透色后,每7天噴灑1次0.2%磷酸二氫鉀溶液,噴2次可促使開花整齊、花艷、花期長。花后應停止施肥。
5.病蟲害防治
國慶菊雨淋后容易感染細菌而腐爛,每次雨后都需要及時噴施殺菌藥。為防止抗藥性產生,殺菌藥要輪換使用。國慶菊容易發生葉斑病和病毒病,發現植株發病后要及時摘除病葉,剪掉病枝,清除病株并銷毀。發病初期可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即可。在發病前噴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國慶菊的主要蟲害有蚜蟲和蠐螬,可采用化學藥劑滅殺,如噴施50%辛硫磷或50%殺螟松1000倍液防治。
(遼寧省葫蘆島市園林管理處 張麗娜 郵編:1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