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臺國內首部蘋果矮砧栽培技術規程
北京市地方標準《蘋果矮砧栽培技術規程》(DB11/T 928-2012)于2013年4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目前出臺的首部蘋果矮砧栽培技術規程。該《規程》由北京市昌平區園林綠化局、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鮮綠安果業有限公司(聯系電話:010-69742677)、北京市昌平區林業工作站、北京市昌平區林果協會、北京市昌平區果樹研究所(聯系電話:010-60723094)共同起草。該標準對矮砧蘋果苗木生產、果園建設、樹體管理、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產后處理和包裝儲運等內容作出了全面細致的規定,為北京市乃至全國蘋果矮砧密植栽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
(黑龍江 鄭慶偉)
江西省農科院農業工程所兩個成果通過了江西省科技成果鑒定
前不久,江西省科技廳組織省內外專家,對江西省農科院農業工程所(聯系電話:0791-87090651郵編:330200)完成的“雙季稻區8寸插秧機及農藝配套技術研究”和“GF4LZ-1.0全喂入稻麥聯合收割機研制”兩個成果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
專家組一致認為,兩個成果的整機結構簡單,操作性強,作業性能穩定,均達到了國家標準要求,尤其“雙季稻區8寸插秧機及農藝配套技術研究”成果,在農機農藝融合及系統集成組裝方面具有良好的創新性和適用性,在雙季稻區高產、高效機械化栽培技術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經專家組評審,這兩個項目均通過了成果鑒定。
(江西 羅招弟)
上海育成甘藍雜交新品種
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聯系電話:021-62200972 )主持的科技興農項目《甘藍優良雄性不育系的創新和雜交種的配制》通過了專家驗收。該課題利用優良不育系與自交系配制的甘藍新品種“爭牛”通過了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定。
針對上海市郊區甘藍生產中存在的種子純度不高、親本長期自交易退化等問題,課題組開展了甘藍不育系與自交系配制雜交新組合的研究工作。選育出的“爭牛”甘藍是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藍新品種,具有種子純度高、品質優、親本自交不易退化等優勢。該品種株型直立,開展度63厘米左右,葉色深綠,口感糯嫩,品質好,球高20厘米,球橫徑14厘米,中心柱長8.5厘米,平均單球重1.04公斤,平均每667平方米(1畝)產量在2700公斤以上,較目前生產上主栽品種“春豐”增產15%以上。
(上海 尹文燕 )
江西首批長江鱖魚親本種苗培育成功
記者近日獲悉,江西首批長江鱖魚親本在江西省瑞昌市四大家魚原種場(聯系電話:0792-4212469)人工繁殖基地,順利受孕產下800萬粒受精卵,受精率達99%。這也是江西省首次采取人工催產方式使鱖魚親本產下的第一批“蛋”。經初步檢測,卵球發育良好,預計可培育鱖魚種苗700萬尾。
近年來,鱖魚市場行情好,為解決當地鱖魚種苗自給問題,江西瑞昌長江四大家魚原種場在原有親魚培育池的基礎上,修建了人工繁殖蓄水池、催產池、幼苗培育池等配套設施,并新購置了增溫鍋爐,架設了保溫大棚,解決了孵化中水溫不穩定的難題,填補了江西省鱖魚保溫增溫繁殖技術的空白。
(江西 費倫鋒 )
中科院棉花所3個品種入選2013年農業主導品種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棉花研究所(聯系電話:0372-2562206)育成的中棉所63、中棉所49和中棉所41三個品種入選農業部組織遴選的2013年農業主導品種。
據悉,中棉所63是長江流域的主栽雜交棉組合,表現出了較好的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在長江流域贛、湘、鄂、皖、蘇以及豫西南等地,籽棉每667平方米(1畝)產量均達到450公斤左右。中棉所49是西北內陸棉區主栽棉花品種之一。因原棉品質穩定而優異,被選為國家原棉實物標樣。中棉所41是黃河流域的主栽品種,該品種先后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農業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
(通訊員 馮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