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家庭農場在我國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像美國、法國這些農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家庭農場已是非常普遍了,它已成為農業經營的基本形式。本期編者特地邀請國內休閑農莊做得比較成功的招寶生態農莊創始人藍招衍向大家傳經送寶,從家庭農莊多元化發展的角度給讀者提供一些參考信息。
與許多行業產品供大于求的形勢相比,家庭農莊、農家樂式的休閑旅游市場卻嚴重供給不足。每逢節假日,各地景點人潮如流,酒店爆滿,火車、飛機增加班次仍然無法滿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雙休日更是有不少人涌向城市周邊的近郊和鄉村,走近田園采摘水果、蔬菜。“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看農家景”,已成為當今都市人休閑的主要方式。但是,要想在眾多家庭農莊中獨樹一幟,還是需要有些不同的“親近大自然”的活動。
一、家庭農莊多元化發展方向
在市鎮郊區的農莊種植、養殖山珍野味,利用糞便種植新型水果、蔬菜,發展野味館。農莊獨特的野豬宴、野兔宴、野鵝宴以及不施農藥、化肥的新型水果、蔬菜,不僅能使游客吃到鮮美滋補的綠色野味,還可以讓游客參與狩獵、燒烤、加工珍禽標本,觀看斗野豬、斗野雞,野豬、野兔賽跑等節目。同時,修建木屋、竹樓、蒙古包等具有特色的農家屋,讓游客感受到最自然、最清靜的住宿環境。
二、效益分析
農莊僅需先投入養殖項目就可以帶動其他項目。
1.餐飲:專營山珍野味及綠色、無污染的蔬菜、水果,收費低廉,每天按最少接待6桌、每桌500元計算,一年收入約100萬元。
2.狩獵:這是農莊經營最富刺激和吸引人的項目,能把人們征服自然的本能激發出來,一般人需連續獵獲5~10只獵物才過癮,每人按3只計算,一天最少接待10人,每只獵物按65元計算(含服務費),年收入約71萬元。
3.零售農產品:每天零售農莊野味、標本、水果和蔬菜,按一天600元計,一年收入約21萬元。
以上收入累計約190萬元,由于產品大都自產,利潤在35%以上,約可獲利66萬元。這些還不包括黃金周、雙休日、元旦、春節等游客高峰期的收入。只要家庭農莊辦出特色,啟動資金僅需30萬~50萬元,年利潤約50萬元。
三、家庭農莊的優勢
1.投資穩、成本低:以養殖帶動種植,再發展餐飲業、休閑業、旅游業,而種植、餐飲又為養殖提供飼料,不但成本低、投資少,而且種植、養殖技術比較容易掌握。
2.投資可大可小,邊投入邊產出,半年至一年內即可見效。
3.市場大:經濟與社會越發展,市場就越大。近年一些城郊的采摘果蔬式的農家樂,僅搭建幾個草棚,毫無特色,生意卻都紅紅火火。家庭農莊吃、喝、玩、住一條龍服務,一定會引來無數的游客。
4.國家支持、稅收減免:國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并在土地、資金、稅收、水電等方面享有其他行業所沒有的眾多優惠政策。
四、專家建議
種養項目繁多,創辦家庭農莊一定要突出特色,多元化發展,避免常規品種。
1.養殖項目:應選擇抗病力強、草食為主的野生動物等,如野豬、野兔、野雞、綠殼蛋雞等。除作為商品出售和作為野味館的原材料外還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觀賞性,如孔雀、紅腹錦雞、野雞等羽毛艷麗,令人賞心悅目,對兒童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二是可制作標本工藝品銷售;三是動物表演,如野豬、野雞打斗,野豬賽跑等,在養殖過程中就可獲得門票收入,到銷售時由于其肉質鮮美,售價更高,大大突破了一般的經營思路。
2.種植項目:應選擇綠化苗木,如丹桂、羅漢松、紅豆杉,既能營造環境,又能吸引游客。
(福建 藍招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