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據清代縣志記載,岔路黑豬已有300年以上的歷史,因產于浙江省寧海縣岔路鎮而得名。岔路黑豬是一個肉脂兼用型品種,其體質結實,早熟,耐粗飼,性情溫順,產仔率高,母性好,抗病力強,可在戶外搭簡易小棚飼養,深受廣大農民喜愛。岔路黑豬一般體型矮小,腿短,肚子和耳朵卻比較大,額頭頭皮起皺。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豬肉油而不膩。
特征特性:岔路黑豬鬃毛及膚色均為黑色,鬃毛粗而明顯豎起。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骨骼粗細適中,耳大而下垂,呈“八”字形,耳輪挺括,耳根圓筒狀,耳尖不超過嘴唇,嘴筒較短。
生產性能:成年公豬體高69.87厘米,體長138.6厘米,胸圍113.4厘米,體重126公斤。成年母豬體高65.76厘米,體長138.91厘米,胸圍115.98厘米,體重132.42公斤。商品代岔路黑豬被毛黑色,耳大中等。經產母豬平均每窩產仔12~16頭。育肥豬屠宰率為68.5%,膘厚2.4厘米。
選育方法:1992年,寧海縣建岔路黑豬良種繁育場,同時制定寧海縣岔路黑豬選育方案,選組了基礎群,建立零世代,通過導血 ,回交,二次橫交固定,采用綜合指數法,利用電腦育種軟件,經過十幾年的保種選育,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選育指標,保種選育成效顯著。
飼養管理要點:岔路黑豬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適應環境能力強、容易飼養等優點。該品種主要遺傳特點和優點可供研究、開發和利用,經過十幾年的保種選育,個體差異明顯減少,適合山區條件生產和推廣。
產地分布:其飼養地區遍及寧波市的寧海、象山、奉化、鄞縣、余姚、慈溪各縣市及鎮海、北侖兩區,還有臺州地區的天臺東鄉、三門、臨海各縣也普遍飼養,是寧波地區唯一的地方豬種。(彩圖參見81頁圖8)
(浙江 吳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