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響,今年4月以來,家禽養殖業陷入困境,活禽交易直線下降,禽苗基本停止交易,部分企業開始淘汰種禽,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虧損嚴重。5月初以來,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出現下降趨勢,但家禽養殖業遭受的沖擊仍在加重,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資金鏈吃緊跡象明顯。
專家認為,受禽流感事件沖擊,未來一段時間禽產品會出現“斷檔期”,加之生豬市場持續低迷,6月或7月開始,禽蛋及豬肉價格可能大幅走高。
重創:價格大跌,畜禽業全線虧損
4月初以來,全國禽肉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5月份第1周,全國白條雞平均價格15.24元/公斤,同比下降9.6%,雞蛋價格跌幅達到30%~40%。山東省肉雛雞價格從3元/只迅速下降至0.24元,降幅高達92%。養殖戶出欄每只2.5公斤體重的肉雞,要虧損4~5元,一體化企業按合同價收購,每只要虧損3元左右。每公斤雞蛋直接虧損在1.2元以上,萬只雞場月度虧損在3萬元左右。
除了家禽行業,持續低迷的生豬市場也仍未從谷底走出。截止到5月,生豬市場已經虧損了3個月,虧損程度高于2010年的深度虧損期,幾乎沒有企業出現盈利,而且虧損期還極有可能會延長。
影響:資金鏈吃緊,部分養殖戶退出
由于銷售不暢而庫存高企,不少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資金鏈吃緊跡象明顯。一般農戶家庭中養殖資金的民間借貸保守估計可以達到養殖農戶資金量的20%,這些資金的月度利率為1.5%~2%,如果是通過擔保公司的民間借貸,月度利率則可能超過2.5%。持續的養殖虧損有可能會導致民間資金鏈出現斷裂。
由于資金鏈緊繃,一些養殖戶不得不選擇退出市場。現在有些養殖戶的流動資金已經完全沒有了,據粗略統計,有一半的養殖戶已經將蛋雞當作淘汰雞出售,出售之后或轉做其他行業。
生豬養殖戶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南方地區的一些300頭以下中小規模養殖戶的資金鏈已經出現吃緊跡象,開始淘汰母豬,一些中小散戶也開始選擇退出市場。
不過,現在養殖戶大規模退出市場的跡象并不明顯,很多養殖戶都想扛一扛,等待價格好轉后,希望能將虧損的錢賺回來。
對策:扶持政策出臺,緩解后期漲價壓力
針對畜禽業面臨的困境,日前國務院、農業部、商務部及多省市相繼出臺了應對政策措施,一方面保護養殖戶的利益和積極性,另一方面緩解后期畜禽產品供給緊缺和價格大幅上漲的壓力。
“現在禽產品賣不出去,導致源頭的雞苗直接受到影響,未來一段時間禽肉、禽蛋可能會出現‘斷檔期’,從而引發價格大幅波動。”專家說。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崔治中表示:現在禽肉價格深度影響山東種禽業,而山東禽肉在全國市場占有份額很重。現在山東養殖市場的種雞被扔掉,沒有人搞養殖,幾個生產周期后,大概6、7月開始禽肉價格將會大幅走高。
伴隨禽流感影響的消散,特別是下半年消費旺季到來,鑒于肉禽蛋在居民消費中所占比重較高,將會對國內物價產生較大的沖擊,到中秋節時可能推動CPI上漲1.5~2.5個百分點。
為了穩定家禽業發展,國務院5月8日召開的常務會議專門提出,在全力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同時,實施穩定發展家禽業的措施,保護種禽生產能力。中央財政對家禽加工重點龍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給予短期貼息,發揮農信社等地方金融機構的作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農業部隨即召開會議,要求抓緊落實促進畜牧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密切監測生產和市場形勢,加強疫病風險防控,積極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努力做到穩生豬、保家禽、促牛羊,保障畜產品供應,促進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并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將對祖代種雞企業生產救助補貼資金和對重點禽加工企業貸款貼息落實到位,切實保護禽產業。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