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蘋果樹經過艱難的生長,終于開始掛果了。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主人拿走,自己得到了1個。它覺得這很正常。第二年,它結了20個蘋果,19個被主人拿走,自己得到了1個。于是,蘋果樹憤憤不平了,它覺得自己得到的與付出相比,相差太遠,于是開始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結果第三年,它只結了5個蘋果,4個被主人拿走,自己仍然得到1個。但它的“心情”很好——“哈哈,前年我得到了10%,去年我得到了5%,今年我得到20%!不費力氣竟然可以比去年翻兩番啊。”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蘋果樹沒有想過,它其實還可以擁有這樣的成長軌跡:譬如,第三年,它結了40個蘋果,被主人拿走3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系,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四年,它結了80個蘋果,被主人拿走79個,自己得到1個。第五年,它結了160個蘋果,被主人拿走159個,自己得到1個……雖然,它得到的蘋果數量始終沒有變化,但是他卻慢慢地長成了參天大樹。這或許才是成長中最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成長過程中的蘋果法則。把這個故事套用到職場當中,或許對我們不無啟發意義。
一些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也往往很容易被一些表象所蒙蔽。開始工作時滿懷激情,工作起來極其賣力,恨不得一下就把所有工作出色完成。雖然你的努力上司看得到,但老板未必看得到。就算做得再出色,作為職場新人,想立馬就獲得加薪或升職的機會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努力和結果往往不成正比,一兩個回合之后,熱情之火很快就會被現實澆滅。于是,與之前的積極相比,后勁兒則明顯不足,最后,落得個元氣大傷、怨氣滿腹——費力還不討好。
好容易結出的“蘋果”被人拿走,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由此產生的心理落差自不必說,更要命的是因為消極情緒引起的怠工情緒——你不會再加班加點努力工作了,也不會在上司分配新任務的時候積極爭取了,更不會再繼續花大量業余時間學習業務技能了,可能心里還認為“付出越少與自己的所得就越匹配”呢。但是過了幾年后,等你變成了“老”卻不資深的員工時,卻發現自己的激情已經消失了,因為你已經自愿停止了成長。
如果你遇到了這類讓人頭痛的問題,到底該選擇堅持前進,還是選擇停下來抱怨呢?
無論誰在職場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導致情緒波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環境、人際關系、工作情況、薪酬、獎懲等等,這些外部因素都足以使結果逐漸偏離內部期望,導致內心的憤懣和不滿。為了能減少這些情緒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們大多在不知不覺中自動降低了對工作的關注程度,而把精力都浪費在了工作以外的瑣事上。尤其在同一崗位上已工作多年的員工,更容易受到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停止了前進的腳步而不自知,不僅浪費了時間,到頭來為這些損失付出的還是自己。
因此,無論你是初入職場的“菜鳥”,還是在職場中打拼了多年的精英,只要你還身處職場,就一定要謹記一點:不要太過于在乎一時的得失,也不要受不合己意的職場變化的影響而忘記了成長的重要性。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需要一絲不茍、需要不斷學習。堅持做好一棵不斷成長的蘋果樹——這才是人生財富積累的重要過程。
(河南 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