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教育部等部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已達2200萬人。數量眾多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其所面臨的不僅是親情關懷缺失和生活照顧、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問題,近期頻繁發生的校園安全事故更是凸顯了安全保護等突出問題。2013年1月7日,河南省光山縣4名小學生在上學途中溺水身亡;2012年12月24日,江西省貴溪市一載有15名幼兒的面包車側翻墜入水塘,造成11名幼兒遇難;2012年11月16日,貴州省畢節市5名流浪兒童因誤吸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于垃圾箱中。這些孩子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這些悲劇警示全社會特別是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必須切實對留守兒童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加以解決,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和關愛工作。2013年1月4日,教育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共青團中央委員會、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簡稱關工委)5部門下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在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本期《百姓焦點》欄目就該《意見》推出教育部的解讀。
《意見》主要內容綱要
優先滿足留守兒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留守兒童的寄宿、用餐和交通需求。
加強留守兒童受教育全程管理,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將留守兒童標簽化。
做好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社會關愛活動,推廣“代理家長”模式。
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社會管理創新體系。
《意見》出臺背景
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教育部等多個部門就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2011年,教育部、全國婦聯等部門召開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全面總結交流近10年來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上,教育部等5部門經過反復論證、修訂,形成了本《意見》,將好的經驗和做法上升為政策,并根據新情況提出新要求。
《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
從提高教育條件保障水平、教育教學水平和社會關愛服務機制建設水平等三方面提出了工作任務。
針對切實改善留守兒童教育條件,要求做到“三優先”:優先滿足留守兒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改善留守兒童營養狀況,優先保障留守兒童交通需要。針對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水平,提出“四加強”:加強留守兒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加強家校聯動組織工作。針對逐步構建社會關愛服務機制,提出“三支持”:支持做好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兒童社區關愛服務,支持做好留守兒童社會關愛活動。
切實改善留守兒童教育條件
優先滿足留守兒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要通過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優先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努力實施好重大建設工程,使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廁所、浴室等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有安全衛生的飲用水,確保每名寄宿生有一個標準床位。提高經費標準。優先改善留守兒童營養狀況,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及其他留守兒童集中地區,要建立留守兒童用餐登記臺賬和營養狀況檔案,優先保障留守兒童用餐需求。優先保障留守兒童交通需求,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要合理設置學校或教學點,優先保障留守兒童能夠就近走讀入學,減少上下學交通風險。
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水平
加強留守兒童受教育全程管理,要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全面了解留守兒童學籍變動情況,將父母外出務工情況和監護人變化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并及時更新。要重點提高班主任照料留守兒童的能力。要將關愛留守兒童成長納入少先隊和共青團組織的各項活動。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將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要引導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體育、藝術、社會實踐等活動。班主任和心理教師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思想動向。要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將留守兒童標簽化。加強留守兒童法制安全教育,要組織安全演練,增強留守兒童自救自護、應急避險能力,推進保護留守兒童的法制建設。加強家校聯動組織工作,組建家長委員會時,要遴選熱心留守兒童工作的家長或監護人參加。家長委員會要引導外出務工家長以各種方式關心留守兒童。
逐步構建社會服務機制
支持做好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各級婦聯組織、關工委組織要充分發揮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中的獨特優勢。綜治組織、教育部門、共青團組織要協調配合婦聯組織和關工委組織開展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支持做好留守兒童社區關愛服務,充分發揮婦女兒童之家、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鄉村少年宮等的重要作用。通過設立留守兒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形式,聘請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公益人士參與。建立16周歲以下學齡留守兒童登記制度。支持做好留守兒童社會關愛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和網絡通訊手段開展活動,方便外出務工家長和留守兒童的聯系。推廣“代理家長”模式。有條件的地方,要利用寒暑假組織開展冬令營、夏令營等活動,創造機會讓留守兒童與父母團聚。加大婦聯組織做好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的力度。
落實《意見》的關鍵
要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社會管理創新體系之中,形成有效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模式。要堅持家校聯動、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學校和家庭在關愛留守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學校與家庭親情接力、密切配合、有機聯動、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要堅持社會參與、共同關愛,鼓勵、動員和組織社會各部門、各界人士參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
(轉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