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瓜,別名蛇豆、蛇絲瓜、大豆角等,為葫蘆科栝樓屬中的栽培種,因其果形細長彎曲似蛇而得名。蛇瓜原產于印度、馬來西亞,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各國和澳大利亞,我國只有零星栽培。蛇瓜一般夏秋季收獲,主要作觀賞用,是觀光農業的優選品種。
一、特征特性
蛇瓜為直根系,其根系發達,主根入土深,吸收力強。莖蔓細長,蔓葉茂盛。葉面綠色,葉背淺綠色,掌狀深裂,裂口較圓,葉面有細茸毛,葉脈呈放射狀;葉柄長5~10厘米,具茸毛;花冠白色,雌雄同株異花;花萼綠色,萼片5片,被茸毛;花瓣5片,雄蕊短;嫩瓜細長,一般長達1米以上,橫徑4~6厘米;瓜基部和末端漸細瘦,末端彎曲,形極似蛇,單瓜重300~500克。嫩瓜表皮灰白色,自瓜柄開始有數條綠色條紋,果皮光滑無毛,具蠟質。瓜肉白色,肉質松軟,有魚腥味。成熟的瓜呈淺紅褐色,肉質疏松,不能食用。種子近長方形,上有2條平行的小溝,淺褐色,種子千粒重200~250克。
二、栽培要點
1.播種育苗:武漢地區春季3月上旬開始播種。蛇瓜的種皮厚,發芽慢,播種前應浸種催芽。一般在播種前曬種4~6小時后,用55℃的溫水燙種3分種,燙種時要不斷攪拌,至水溫下降后換清水再浸種12小時,期間洗去種皮上的黏質物,并換清水浸種;浸種后用紗布包裹保濕,置32~33℃的溫度下催芽,當80%以上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一般用50孔育苗盤育苗,基質用泥炭和珍珠巖,其比例為2∶1。每孔播種1粒,播種后蓋上一層薄基質,然后在苗床上蓋一層地膜保溫保濕。出苗前溫度最好能保持在25~30℃,出苗后及時揭去地膜,防止子葉燙傷。苗期注意適時澆水和通風透氣,加強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培育壯苗,苗齡30天左右。幼苗長至有2~3片真葉時定植。
2.整地定植:選擇近3年未種過葫蘆科作物的肥沃田塊,定植前10天耕翻整地,每667平方米(1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鈣鎂磷肥30公斤、氯化鉀15公斤、三元復合肥30公斤,肥料溝施后深翻整地做畦,畦寬4~5米。4月上中旬選晴天下午定植,成片種植時株距為50~80厘米,每畦栽2行,每667平方米種植400~600株,栽苗深度以幼苗子葉平露地面為宜。栽苗時要挑選壯苗,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定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促使瓜秧盡快成活。
3.田間管理:
①幼苗管理。蛇瓜喜溫不耐陰,在早春陰雨低溫、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植株易出現葉片發黃、莖稈纖弱、幼苗徒長等癥狀,甚至發生死苗。故緩苗成活后,要適當控制澆水,以促進根系發育和植株健壯生長。移載后1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用尿素3~5公斤兌水澆苗,有利于及時提苗,增強植株抗性。
②中耕除草。及時中耕有利于蛇瓜根系生長發育和提高根系周圍土壤的溫度和通透性。搭架前在行間進行一次深中耕,清除雜草,疏通排灌溝。搭架后視土壤及雜草發生情況中耕除草,中耕后噴丁草胺可防除雜草1~2個月,同時進行培土防露根。
③搭建棚架。蛇瓜抽蔓后應及時搭架,一般搭“人”字架或2米高的平棚,以平棚產量高、果形好。零星種植以搭建平棚為好。蛇瓜生長中后期掛果量增加,要及時在棚架下用直桿撐住以防倒架。在陰雨天氣要及時扶棚穩桿,以免倒架造成損失。
④整枝牽蔓。定植成活后的蛇瓜抽蔓很快,要及時引蔓上架。上架前要進行整蔓,摘除側蔓,只留主蔓,或選留1~2根基部健壯的側蔓上架,使蔓分布均勻,上棚后再摘側蔓。主蔓不能摘心,側蔓可根據長勢留1~2瓜后再于瓜前留3~4片葉摘心。綁蔓時注意將蔓葉整理均勻,使瓜自然下垂。到中后期枝葉繁茂時,及時摘除過密和細弱的側枝以及黃葉、病葉、老葉,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延緩植株衰老。同時,要及時摘除畸形瓜、病瓜。整枝、理瓜都應小心謹慎,以免弄斷枝蔓和瓜條。整枝、摘心、打蔓要在晴天上午10時前后無露水時進行。
⑤肥水管理。定植緩苗后施一次促苗肥,可用3%復合肥水溶液淋根,促發新根。抽蔓至花開前,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酌情澆施3%尿素水溶液,使植株生長健壯,避免出現畸形,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第一瓜坐住后應追施復合肥,每667平方米用量25~30公斤,施肥后澆水,以后看長勢再適當追肥。同時配合葉面噴施0.4%~0.5%的磷酸二氫鉀液或綠芬威1000倍液。坐瓜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尤其在高溫干旱季節應及時澆水。蛇瓜在生長后期若遇較長連陰雨天氣或大暴雨而出現排水不良時,植株易感病爛瓜甚至發病死亡,因此要做到深溝高畦、能排能灌。
4.適時采收:蛇瓜質地鮮嫩,只適于鮮銷,以采嫩瓜為主。一般花后12~15天、瓜表皮顯奶白色、有光澤時應及時采收。作為觀賞用蛇瓜,一般不采收,使其老熟后變成紅色,更具觀賞價值。
(湖北 駱海波 龍啟炎 徐翠容 沈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