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有一位遠房表姑生得端莊美麗,且知書達理。人們一談起表姑,仿佛她是那個時代極品女人的代名詞。可是到了暮年,面對她的只有清幽蒼茫,身邊沒有一個愛著的人,連花草亦不敢多養,說是怕等不到明年的春天了。
林徽因可謂有品味和才情的女人,每每讀到她的詩,便想到金岳霖與林徽因的曠世情緣,金教授為了林徽因終生未娶,演繹了一部用理智戰勝感情的哲學專場。他的希望實現了,那就是去世后在另一世界里與心愛的人毗鄰而居,靈魂永遠對話。這些先輩前賢的高尚境界和博大胸懷,讓人唏噓不已。多年不見的同學發來短信說,她寧肯不結婚,也一定要等到生命中那個懂她疼她的人。我知道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女人,雖然貌美如天仙,總有一天也會結婚生子,也許會如潑婦一樣地叉著腰罵街。現實中我們懂得選擇沉默——燦爛的生活到底只是人生的一剎那。張愛玲在《談女人》一文中說:女人縱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里面卻有一點“地母”的根芽。——有美好的身體,以身體取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取悅人;其實也沒有多大分別。

最近一段時間,對衣服仿佛著迷,試過了不同風格,面對不同款式,不同質地的衣裙,生活仿佛變得多彩起來。常去那家老店試衣服,身著棉質帶花邊的紫色連衣裙,樣子很是正統。女店主年輕且膚色很好,她熱情地將衣服一一展示給我,一件繡花仿旗袍裙,柔軟的真絲里料,淡黃色,繡著花邊。看似簡單,穿在身上,因為質地的原因吧,很耐看,且顯得嫵媚而優雅。我喜歡這樣的衣服,品質高,一看,就與眾不同。不,絕不淹沒于人群中。
翻看標簽,看到它的名字:品味女人。
我喜歡衣服有自己的名字。然而,有品味的女人會是什么樣子?
迷戀一款配著小花的衣裙,有些花開的意味,成熟且知性。這樣的衣裙有風格,像那種表面溫婉,但內心波瀾起伏的女性。穿這樣的衣服,要有底氣。自己覺得無力承受這份繁華。
每天有那么一小段時光,是屬于自己的。外面陽光明媚,怕辜負了眼前這一寸一寸的光陰,將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恩賜。穿行在茫茫人海中,去尋找那份久違的喜悅。為自己尋覓到心儀的衣服而開心;為讀到一句體已的文字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為塵世間還有那么兩三位平淡如水的至交而感動;為陌生讀者還記得你小說或散文里的一句話而愉悅;為家人烹制出一道可口的菜肴而滿心歡喜……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千轉百回后,我越來越傾向于這樣活著的姿態,在一粥一飯的素常日子里,養幾朵可愛的小花兒,穿著家居服煲湯。這樣一想,忽然心里柔軟起來,或是在煙雨朦朧的日子里看納蘭容若的詩句,讓自己學會感動。偶爾給好友打個電話,談談天氣、美食或者生活中的喜與樂,卻從不談愛情。
世間女子無不在內心深處渴盼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從容、淡定、優雅,這是他不久前送給我的話。對我而言,與其是勸慰,倒不如說是每個女人都想要的生活。與金錢無關,與名利無關。
握在手心的幸福
小時候,幸福對我而言,就是盼望一家人能歡歡喜喜地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卻對所謂的幸福生活產生了疑惑,幸福是什么?是豐富物資帶來的滿足感,還是聲名顯赫帶來的優越感?流年似水,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再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比不過患難來臨時,能夠緊緊握住愛人的雙手。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比不過有家人相伴的一粥一飯;或許幸福就是能夠享受父母飽含親情的嘮叨;是撫摸孩子天真可愛的笑臉……
然而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與好友相識多年,深知她有過不幸的婚姻,也有過生活上的波折,可是她毅然用女性特有的柔情與善解人意換回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即使她不會寫作,不懂繪畫,不愛跳舞,有時往往這樣的女人更光彩照人。
我試探性地問她:“你覺得自己幸福嗎?”她毫不猶豫地說:“當然幸福啦,我的日子過得很充實,也懂得享受生活的樂趣,幸福就是這樣簡單和自然。”好友是個典型的家庭主婦,在生活與物質上她沒有過多的追求,更多的時候,她喜歡將自己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條,窗明幾凈,將一日三餐調理得有滋有味。每次邁進她的家,便有一種說不出的溫馨。
這讓我想起赫爾岑說的一句話:好女人是一所學校。我想好友應該屬于這種類型的女人吧。人生或許有太多的不完美,太多的遺憾,都輕輕放下吧!人生最重要的是與最親愛的人,分享每一個可以更幸福的機會,以愉悅的心情去迎接每個清晨與日暮,你會發現,握在手心的幸福最美。
所謂幸福也許只是一種經歷,是一種感悟,是一種心境,是一種感覺,是一段偶然,愉快的時光讓生活變得從容。就像第一次遇見自己心儀的衣服,動人的景致,美味的佳肴,孩子可愛的笑臉……
日子久了,總會聽到身邊的親友由衷地對我感嘆:你是一個幸福的女人咧!幸福的女人是什么樣的?我想該是從容的、淡定的、智慧的。作為女人,要學會認識自己、善待自己、成就自己。在順境時不驕橫,在逆境時不悲觀。淡定是女人特有的一種氣魄,即使今夜有暴風雨突襲,也能勇于站立其間;從容是女人在歷經滄桑,看透世間冷暖后的一種心態,對生活多了一份包容,多了一份感恩。
讀到海子的詩讓我感受到了愛,感受到了幸福。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中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打動我的是這首詩里像天空一樣廣闊無垠的平靜和樸素的愛。任何對于愛的意識,都是對自己生命力的一種能力,一種狀態,甚至就是生命本身。只有能夠體驗幸福的人,才能說得上是完整的人。不論會遇到怎樣的磨難與痛苦,我們必須有愛和幸福做底氣。做一個幸福的女人,就是做一個能夠體驗愛和幸福,體驗祝福和祈禱的人。
愛與幸福,也許就是生命最純粹的狀態。做一個善待自己的女人,做一個精致從容的女人,這樣的女人,似盛夏里散發淡淡清香的一朵蓮,綻放在歲月里。整個世界就會充滿陽光與喜悅。
放慢人生的腳步
黎巴嫩著名的詩人紀伯倫曾經感嘆: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停下匆忙的腳步,坐在窗前,想一些人,一些事,掩簾聽雨,看枯萎的蘭花,似乎把滄桑的往事帶走了。把那些笑與淚,苦與痛也一并帶走了。
讓自己好好地疼那些季節里滋生的情感也被暖日照亮,天空瓦藍瓦藍,小鳥不見蹤影,花兒全被一陣風帶走,只留下這一蒼白,似那些意猶未盡的懷想,似那些將近未近的跫音,似那抹不去的愁腸回蕩。
最近讀到林錦的散文《其實,你比不上》,深有感觸。他說:“其實,你連昆蟲都不如。朝九晚五之間你罩在一張網里。苦苦掙脫之后,回到家里,又無可奈何地鉆入另一張網中。你說,你比得上哪一種昆蟲?會走的螞蟻?會跳的蟋蟀?會游的蜉蚴?會飛的蝴蝶?會唱歌的知了?
哈哈,你終于醒悟。
你偉大的生存毅力,可以媲美那笨拙的蜘蛛。自己織了網,然后,把自己牢牢地罩在網里,然后,把自己,牢牢地,罩在,網里……”
其實,這樣的經歷多么像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總是在不停地奔波,行走,我們終日不辭辛苦地勞碌,但是我們忘記了生活的本身,忘記了因為什么而出發?一個季節的輪回,總讓我感懷不已,那些不同的感念,那些不同的心跡,讓我開始清醒,忘卻曾經的凄涼,留下溫暖的記憶。大腦中那些不能抹去的無助憂傷與辛酸,總會象蠶一樣糾集于心,拷問心靈是否安然地享受這表象下的所謂幸福?所謂快樂?所謂生活?
是否該停下來?沒有人能告訴我:明天的路該如何走?未來的時光將如何去實現那些勾畫過無數次的夢想?因為艱難,所以追尋!
就像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在不停地奔波勞碌,但我們卻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看不清生活的真正意義、前行的方向以及所處的環境。當我凝望林蔭道兩旁的古樹,竟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靜美。一切美景好像在你回望時,是一種不舍的情懷,一點點頷首,一點點迷戀,好像世間所有的美好,只在它流逝時,才發覺它的存在。多少次留連,多少次感悟,人生的經歷,一程一程地向前,且總能發現一些變化與頓悟。如同春天里生長在我視野里的每一片綠葉,每一朵山花,每一棵路遇過的樹,每一次小小的感懷。
很多時候,我們置身于這樣的茫然之中。因此,我們多么需要看清自己人生的目標,追求的方向,權衡眼前的得失,以及生活賦予我們最真的快樂,但愿我們能保持內心的寧靜。
放慢自己的腳步,你會發現,那些我們視而不見的花草,那些溫暖我們的陽光,以及明凈的波光,在此刻是多么的清新、明朗。窗外的小鳥在清晨為我們哼唱著動人的歌謠,清潔工人為我們打掃一地的塵埃,讓我們迎向一天美好的開始。
美在深秋
有人說,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當我穿過開滿桂花的園林,只見綠樹紅墻,清亮的河水潺潺而過,河水倒映著兩岸如畫的風景。深秋的午后,秋林映著落日,酡紅如醉,襯托著深藍的天空,遠山隱藏在一片黛青色中。
不遠處的橋頭上卻是另一番景色:喧囂的車輛和人群川流不息,生活在繁忙中已然春去秋來。迎面總能遇見三三兩兩相約散步的游人,特別是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總是十指相扣,步履緩慢且神態慈祥地從我身邊走過。環衛女工細心地將石板路上飄落的枯葉掃攏,裝入大袋中,她的臉上因為勞動而顯得紅潤,額頭上沁出一層細密的汗珠子,我對著她微微一笑,回應我的亦是會心的一笑。有一位女畫家,頭戴白色的草帽,穿著一襲白色的布裙,在河邊支起畫架,全神貫注地描畫著那一叢生長在怪石嶙峋之中的美人蕉。我在她身后凝望很久,欣賞著她的畫,美人蕉含苞待放,宛如欲語還休的浪漫情調。嫩黃的花瓣低垂著頭,恰似女子那一低頭的嬌羞,落在畫布上的亦是這般清新的嫩黃,新綠,有一種小家碧玉的溫婉柔情。散步談心,也別有一番自在、輕松和愜意。更多時候,趁著夕陽落山之前,偶爾會有白鷺飛過來,低空盤旋擊水,劃出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有時它們也會落在裸露的沙礫堆上,臨水而立……此情此景,腦海里不禁浮現出一幅詩意畫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記不清有多久沒有真正地邁出過家門?一個人要想活得自在多么不易。很長一段時間里,身心疲憊的我似乎早已忽略了大自然的美。與草木共呼吸,心靈會變得和秋水一樣清澈。此時此刻,就讓這秋日的暖陽輕輕拂去我心中的塵埃,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暫時的休憩,不去想人世的繁雜與悲涼,為自己疲憊的靈魂尋找一片精神的綠洲。
這才是一片安寧的土地,一個返璞歸真的境界,一種低碳的生活。當我沉醉于這迷人的景致中,從前那種溫暖和溫馨的情景漸漸地涌上心頭。美在深秋,秋天意味著成熟,多了一份對世間萬物認知的灑脫與透徹;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也是淡泊的季節。它飽經了春之蓬勃,夏之繁盛,寵辱不驚,波瀾不興,將世間的一切榮辱與傷痛都隔離在淡淡的秋光外。須知秋天的景色,更雄奇,更瑰麗。
紫 蘇
母親在鄉下的老屋門前種了一大片紫蘇。初見它的時候,是在秋天,它很不起眼地生長在水渠和地垅邊,青綠,齊整,油亮。片片紫蘇沾著晨露,像花兒在風中搖曳,惹人憐愛。
最近看電視專題片《舌尖上的中國》,里面播放的所謂美食都是大自然饋贈的食材,因其難得而顯珍貴。不過是采其鮮嫩,嘗其時令,烹制也極其簡單。而我一向對不常見的菜蔬懷有一份念想,比如紫蘇。
初次嘗紫蘇時,我極不喜歡它的味道:濃烈,青澀。直到許多年后,遍嘗百味后,才開始懷念它那份獨特的香氣,可又苦覓而不得。或者在人世間越是被你淡忘的東西,越是顯得彌足珍貴。今年,當我再次看見這大片的紫蘇,仿佛偶遇多年未見的知心朋友,那份激動,有點不管不顧。剛要去采摘紫蘇葉的時候,母親告訴我要照著尖兒掐,我聽后,小心地掐著嫩葉,一如不忍心驚醒它的美夢。母親在一旁笑瞇瞇地注視著,說:“盡管掐吧,蘇子命賤,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健旺。”
我問過母親和鄰居老人,她們都不知道紫蘇的學名叫什么,也弄不清紫蘇的食用功效。后來我偶然在一本書中讀到紫蘇,才知它俗稱蘇子葉,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葉對生。闊卵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齒狀葉裂,葉面呈深紫色,且有藥香。系上好的調味菜蔬——生拌,或佐以細丁咸菜,祛毒,開胃,為居民所喜。特別是吃過紫蘇水煮魚,如果以其做輔料,會吃得大快朵頤,唇齒生香,即使吃得太飽,也沒有撐的感覺。紫蘇還可以清炒,佐以河鮮小魚,便是一道家常美味。
紫蘇體貼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綠意。瘋長的紫蘇,很快冒出嫩嫩的芽瓣,葉綠如酥,正是入時的美味,遂從鄉下特意采摘了一袋捎給好友嘗鮮。朋友一見此物,便滿是驚喜地大叫著這是好東西。我笑著說,有好東西當然要與你分享哦。好友和我相處這么多年,我們越來越發現,彼此身上有許多相同的感受和喜好,有了惺惺相惜的情誼。
紫蘇也有自己的生命,有不懈怠的旺盛。那時年少的我們如何能夠讀得懂這些可愛的紅肥綠瘦?理解這些滋養我們生命的植物?它們是大自然無私的饋贈,就像父母對兒女的愛,可以傾其一生所有,從不求回報。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世間的事物便多了一份更透徹更執著的見解和感悟,越來越向往一種質樸、簡單、美好的生活方式。
親情如茶
天氣晴好,陽光明媚,溫暖盈身。我回了趟老家看望母親。
母親今年六十多了,住在大姐裝修一新的小洋樓里,陪她一起照看茶園。姐姐的家園毗鄰木蘭風景區,離生我養我的故鄉僅一山之隔。路兩旁是成片的茶園、果園,依山而建的一排排小樓錯落有致。
推開院門,只見院子里的葡萄架上掛著幾串成熟的葡萄。能干勤勞的母親沿著院墻角種上了各種瓜果,瓜蔓子上結滿了小小的果實,開滿粉嫩的黃花,不時還有蟲子或蜜蜂飛來飛去。緊挨著葡萄架的是一畦畦菜地,長滿了茄子、辣椒、空心菜……溝壑邊一排排豆角架上掛滿了長長的豆角兒。門前用于灌溉的水渠,溪水潺潺流過。在后院的大樹下,母親的笑容像菊花一樣綻開,正和老人們坐在香樟樹下聊天。這里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是村民的本性。
晚飯后,沿著鄉間小徑陪母親散步。那些成片的茶園,生長在充滿詩意的山間湖畔。山澗中的茶葉在煙霧中綿延,靠雨霧的滋養,才怯怯地冒出嫩芽;水岸邊的茶葉,顯得大膽活潑,長勢較盛。行到不遠處的水庫上,清風徐徐地吹著,看遠山如黛,碧水蕩漾,水鳥貼著水面低飛……那一刻,我心醉了,愜意地享受著這份寧靜與美好。
大姐長我九歲,每天去茶園里采茶,空閑時坐在院子里繡著一幅幅十字繡,可謂心靈手巧。桌上有一罐姐姐親手采摘后制成的綠茶,泡上一杯,仿佛水墨畫上的江南,漂浮著豆蔻娉婷的煙雨氣息。
新茶是大姐趁著清明節前后的半月光景采摘、精制而成。口感清香淡遠,視覺碧綠如玉,無論是喝著還是看著,都與它的原生狀態相去不遠,仿佛還是枝頭上那簇活生生的植物。與中國古人的審美追求達成一致:簡素,自然,清雅,純凈。正所謂,清茶一杯,清風一縷,這是人世繁華不可相比的一種雅致。啜飲著故園熟悉的氣息,低頭與抬頭之間,我的心情漸漸變得寬暢和淡定。
我每天還能品嘗著從園子里摘來的新鮮蔬菜,喝著自家井里的水,盡情享受安然寧靜的鄉村生活。閑時,陪母親到園子里摘菜,到嶺上采黃花,看晚霞,日子平淡如流水卻十分愜意。在這里,很少花錢,卻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的平靜,享受著自然的清風。
每次回老家,收獲的最好禮物便是姐姐贈我的茶葉。在經年的歲月里,每次看到水中芽葉的浮沉,細品那淡香清茗,便覺親情如茶,歷久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