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師自述
最初,我們打算創作一本類似“美女年歷”的東西:每個月份配一幅模特照片,所以有了“Pin Up”(可直譯為“釘起來”)這個項目。拍攝順利完成還要歸功于費雷西安娜·莫里蒂(Feliciana Moretti)的鼎力相助。她是一位年輕的化妝師,在拍攝期間負責模特造型及化妝工作。
我們研究發現,為畫報拍照片需注重模特的造型和姿勢。創作時,我采用了獨特的布光及絢麗多姿的色彩來增強圖片的質感。團隊合作得很愉快,大家對最終成品也非常滿意。
FIOF點評
誠如柯達膠卷在其廣告里所說:“串起生活每一刻”。這句話誘使人們購買更多的膠卷:記錄幸福時刻只需輕輕一按,理所當然成為一生的回憶。然而,在數字時代,情況并非如此,照片真的成為了“某一刻”,記錄的同時也在遺失。
據估計,有近五分之一的攝影師將照片看作“用來分享的情感”—轉瞬即逝,務必及時捕捉,并且樂此不疲。
很顯然,家庭相冊是20世紀的產物。當那些用自己的故事及實實在在的生活來賦予這些影集意義的人不復存在,他們留存下來的影集也會隨之逝去。
作為攝影師,作為攝影方面的專家,為了不讓影像記憶及圖片故事消失,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每時每刻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圖像被上傳到社交網絡中去,為了使我們的圖片故事能隨著時間而變得更有意義,不僅僅是在某一刻有價值,我們能做些什么?
如今,因為拍照手機的普及,大眾被高質量的照片大潮所淹沒,而其中多數是無用的,不值得保存的……今年5月,雅虎首席執行官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取消了旗下Flickr用戶升級到“專業賬戶”的服務(此前用戶每年繳費25美元完成升級,即可無限量上傳照片),理由是她認為隨著拍照設備的普及,如今已經不存在真正的專業攝影師。
而我們應該向人們展示那些由專業人士或優秀攝影師創造出來的高品質圖片,讓人們區分何為專業作品,何為庸常之作。普通讀者或許需要用專業品質的作品所傳遞的激情來打動。就像本期我所介紹的這位年輕的意大利藝術家弗朗西斯科·里奇(Francesco Ricci,以下簡稱里奇),他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攝影師,在時尚界與廣告界的工作,顯示出他的創造力、精湛的專業技巧,以及意大利新生代攝影師的強大活力。
里奇說:“我選擇拍照,是因為人們相信在照片中看到的東西是真實的—即使他們知道那只是個模特。”秘密就在破折號后面,如果(專業攝影師的)照片沒有說服力,拍攝就會被叫停,協議就會被修改,他們需要重做方案,重獲認可。
里奇創作的基礎是存在于內心的東西,進入內心取材,才能讓作品鮮活。他的夢源于他的情緒,他的記憶,他的情感,他的感受。沒有什么比人類情感更真實了。
而攝影可以呈現這一點,多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