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語專業本科生是河北省重要且緊缺的人力資源,研究此群體的就業問題意義重大。以河北大學為例,對其2002屆至2012屆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建議,以期為河北省法語人才的有效配置及促進相關教學體制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就業狀況;法語專業;畢業生
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1999年以來,伴隨著河北省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高等教育的出口不暢問題逐漸凸顯。此外,隨著國際化、信息化的進一步推進和河北省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全國就業形勢的變化,河北省本科畢業生就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據教育部最新統計,在全國226個本科專業中,法語專業的初次就業率排名前10。為適應河北省經濟發展,滿足社會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1998年河北省委托河北大學作為首家高校,率先開設了全省第一個法語本科專業,以培養服務于省發展建設的專門法語人才。歷經15年的辦學,迄今河北大學法語系已為社會輸送了八屆畢業生,共159人。繼河北大學之后,河北省已有另外4所高校先后開設了法語專業,它們分別是:河北工業大學(2003年)、河北科技大學(2004年)、石家莊經濟學院(2004年)和燕山大學(2006年)。法語專業本科生是國家培養的專門人才,是河北省省重要且緊缺的人力資源,研究此群體的就業問題不僅有利于法語人才的有效配置而且能夠促進相關教學體制改革,為促進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一、調查概述
(一)調查目的
為深入了解學校法語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和就業形勢,掌握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對專業學習的要求,為本專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深化教學改革、調整課程設置提供依據。
(二)調查對象
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2002屆至2012屆,共八屆法語本科專業畢業生159人。共發放問卷159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102份,回收率70.34%。
(三)調查內容和方法
本次調查內容具體包括三個方面:就業基本情況、就業取向和畢業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存在的問題。調查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以郵件、訪談等方法進行。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1.就業人數及就業率比較分析
在全國法語專業本科點不斷增加和不少高校紛紛擴招的大環境下,河北大學法語系一直堅持一年只招一個班,平均每班20人左右的不擴招政策。表 1 反映了河北大學法語系自 2002—2012 年以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的情況。
通過表 1 分析,河北大學法語系首屆畢業生人數最多,就業情況不錯,自2003年后實現了連年招生,招生規模并未擴大。在保證良好師生比例,充分保障教學質量的情況下,呈現出十年來八屆畢業生就業率全部為100%的良好態勢。
(二)畢業生就業取向問題調查
對 159 名畢業生的就業目標、就業所在地要求、就業期望月薪值進行了調查。(結果如圖1至圖3所示)
1.就業目標。學生就業目標表明了他們的就業志向和理想,包括本人的興趣愛好,當然也有功利的一面。調查中,政府機關和國企是畢業生的優先選擇。這些單位待遇高、福利好、聲譽好,深受畢業生青睞。但這種性質的單位屬于競爭激烈的領域,隨著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減員增效,很少有富余的崗位空間。被排在第三位的職業是大學教師,這跟畢業生中大部分是女生有一定關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招聘人才的學歷層次要求一般是研究生以上,所以選擇這部分畢業生就業期望明顯不切合實際,于是多數同學以此為標選擇繼續深造,攻讀學位。民企沒有被本科畢業生所看好,在調查中排最后,問題還是在于大學生就業期望值過高,不能理智定位自我。
2.就業期望月薪值。在薪金問題上,近七成的畢業生體現出理想化傾向,對薪金的選擇折射出對工作的挑剔。在選擇單位和應聘時往往會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現象,等認清現實時,機會卻錯過了。因此,工資、待遇等方面的期望值要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實際的背景下來談,太主觀理想化的要求不利于就業。
3.就業目標所在地。 針對就業地點,有 57%的同學選擇了一線城市或省會城市,30%選擇了生源地,3%選擇了西部地區。反映出了畢業生追求物質利益的傾向程度,大多數畢業生更希望去生活條件較為優越、工資待遇較好的省會或大中城市從事工作。所以,一方面學校及就業指導部門應該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人生觀;當然,另外一方面,更需要各級政府要為畢業生創造工作條件,并出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
(三)畢業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存在的問題
圖4中所凸顯的問題值得深思和探討,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許多畢業生表示,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許多問題和矛盾的根源并非是自己專業語言能力不夠,而是實踐能力較弱,知識面狹隘。尤其是在外派、涉外談判或翻譯時,缺乏實踐力、溝通技巧及對他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不少被調查者表示,在校所學教材有些已跟不上形勢,希望加大學科專業特色,課程內容應與時俱進。
三、建議與對策
通過調研分析并結合被調查畢業生的反饋意見,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和探討。
(一)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
首先要明確法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立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的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次要建立注重知識、能力、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寬口徑課程體系。再者要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實現多學科、多專業的互補互依,強化能力型課程。
(二)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教材選用和課堂教學中,要針對畢業生就業崗位群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更新。側重鍛煉學生實際動手動口能力,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要加強對學生高年級時期實習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引導學生將實習單位與就業單位相結合,將實習期與試用期相結合,有力于畢業后盡快地適應工作崗位。
(三)加強就業指導并及早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除歐洲發達國家外的第三世界法語國家。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認清自我,理智定位。盡可能地積極開展創業指導服務,在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加大創業內容的比重,大力提倡并積極扶持畢業生自主創業。
河北大學作為河北省第一所開設法語專業本科的高校,順應我國高等教育戰略的變革,重視研究新形勢下國家和社會對法語專門人才的需求特點,使法語人才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實現法語人才資源的社會價值。但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持續擴大,畢業生的供求矛盾將會進一步加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法語專業僅靠培養專才已行不通,應著眼于通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課題:2012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河北省法語本科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與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RS-2012-1027。
參考文獻:
[1]謝維和,王洪才.從分配到擇業:大學生就業狀況的實證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鐘秉林.世紀之交的中國高等教育—大學本科教學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楊宜勇,朱小玉.大學生就業問題成因及其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2007.
(作者簡介:劉碧霞(1980-),女,江西景德鎮人,講師,碩士,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主任,研究方向為法語語言學及教學法研究;劉 飛(1978-),男,河北保定人,講師,碩士,河北保定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