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維爾霍文(Ton Venhoeven)是荷蘭政府顧問,建筑師、城市規劃師,以及VenhoevenCS Architects的創始人。湯·維爾霍文教授還是荷蘭政府國民政府關于基礎設施建設的顧問和荷蘭衛生資產咨中心詢委員會的會員,TNO(荷蘭應用科學知識組織)的成員。
《時尚北京》:請您給我們講一下您對于設計和城市的理解。
湯·維爾霍文: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非常有意思的時代,并不僅僅是在中國,而是在全世界我們都面臨著20世紀的時候所建立起來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了,這種情況到處都是,所以我們必須進行轉型。非常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國際傳播來發展一些我們所需要的新的理念。
剛才黃艷女士講到的,上周由中國和荷蘭的設計師共同在豐臺區做了一個合作的項目,我們研究的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也就是改善生活質量的問題。同時還要解決生態方面的挑戰。水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水管理的架構大家也都記得北京曾經經歷過城市內澇,另外還有交通堵塞的問題,這也非常嚴重。此外,還有人們通勤的距離,這也是北京人每天都體驗到的一些問題。此外還有一些挑戰,比如如何發展新的經濟。
我先從后面來說,就是對于新經濟的新理念。我們都要考慮如何去建立這樣一個經濟,它對資源的消耗更少,要實現這一點,實際上可以建立循環經濟,而且是在不同的范圍、不同的層面上。比如可以在本地的層面、在區的范圍內,在豐臺建立一個循環經濟。還有是在地區范圍,甚至是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循環經濟。在這些不同的范圍之內,比如說在豐臺火車站,這樣的設施就非常重要,我們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去開發豐臺火車站這個地區。另外還有房山區,我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時尚區。第三是永定河地區,在那里有一些鋼廠關閉了,我們希望能夠運用那里非常豐富的景觀來建立一些水管理的基礎設施。
《時尚北京》:另外您也知道一些挑戰吧,比如人口的規模、人流的大小等等。
湯·維爾霍文:是的,我們這一周就好象處在壓力鍋里一樣,我們也聽到了吳教授所講的,他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反饋,比如說在人口方面、在水管理方面等等具體的情況他都反饋給我們。我覺得這就是進行全球合作和專家合作令人興奮的地方。因為我們在技術方面所講到的語言實際上都是一樣的。
我想補充一點,電動車的潛力比我們所想的還要更大,我們今天仍然在討論350的智能特斯拉車,但其實還有很多的電池生產商他們預測在幾年時間之內,市場上就會有電池能夠去儲存風電場所發的電,它可以給電動車提供能源。而且還有河上的船,他們也可以運用這樣的風電電流來航行,所以充電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了,因為他可以一下開400公里,就使得充電不再是問題。
我再談一下循環經濟,其實并不僅僅是車,實際上這個車也是一個資源,你看一下它的設計方面的經濟機會,就可以看到在這個產品壽命到期、報廢的時候,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循環使用,也成為一個資源,這也是世界范圍之內我們可以做到的,比如電池的循環使用等等。
《時尚北京》:您認為北京和阿姆斯特丹之間存在怎樣的差異?
湯·維爾霍文:我覺得中國或者北京和阿姆斯特丹之間規模的差異,正是我們雙方需要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所在。我覺得北京可以把阿姆斯特丹作為一個試點,把有些東西先拿到阿姆斯特丹去試,然后再拿回來推廣?;蛘呤强梢苑催^來做,比如我們知道中國各地都在做智慧城市,我知道中國在進行一場非常充滿活力的演繹,很多東西都在現實當中得到了測試,我們在荷蘭是永遠不可能這么做的,所以我覺得我們在這些方面可以向中國學習。所以我在這里也是發出一個邀請,等于是代表市長發一個邀請。
我們這周考察了豐臺站,它確實是問題的另一方面。我們在環路上確實遇到了很多的交通堵塞,明天的北京很大程度上要靠公共交通來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而且我覺得北京和其他城市的連接,會讓北京成為一個新的中心,豐臺站就是如此。豐臺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成為北京和其他城市連接的交通樞紐站,有非常好的地鐵站、非常好的高速鐵路,我知道第16號線也馬上要開通了,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條件。有很多公司都是在這些地區的火車站附近,這些火車站附近有很多坐車的人,所以如果我們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就要把環路上擁堵的交通壓力緩解下來,轉到別的方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