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恩畢業于鹿特丹高等藝術學院,2011年成立自己的MdB咨詢公司。博恩教授為史上十大獲獎次數最多的設計師之一,其中包括兩次獲得著名的D&AD黑鉛筆,六次D&AD黃鉛筆獎,兩次D&AD金獎,六次銀獎,包括一次紅點最高獎和兩次紅點至尊獎,十四次荷蘭藝術指導俱樂部(ADCN)獎等。同時,他還是英國設計師及藝術總監協會(D&AD)、世界平面設計協會(AGI)等專業機構的會員。憑借三十余年在品牌、公司和平面設計領域的豐富經驗,博恩教授曾為全球商業界和政府部門諸多客戶服務。
《時尚北京》:從東西方的頂級的設計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設計的理念上、人文理念上會有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會體現在設計的產品當中。請您闡述一下關于設計、跨界設計和人文理念的理解。
博恩:我到中國來已經20多年了,現在我跟中國的設計界有了更多的接觸。1998年我第一次到了上海,那一年上海也是第一次在中國展覽有關西方的設計展,但是當時我并不知道這一點,只感覺中國設計界的熱情非常高,同時在與中國設計界朋友接觸之后,我注意到我們確實是處在兩個不同的世界。當時我對中國人的設計價值認識一無所知。在后來的幾年當中,當我對中國加深理解后,對中國的愿景、中國的市場機會等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發現中國市場有著巨大的機會。同時我也理解到,與中國設計師開展合作有助于進一步發展我自己的設計職業生涯,同時我們也在亞洲的很多地方看到了不同的設計,比如韓國,這些設計的成功告訴我們必須跟當地的設計師進行結合。我自己是平面設計開發出身,但是需要和不同的學科進行互動,因為你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我們必須和工業設計師、時裝設計師等等進行互動,這樣在品牌建設的過程當中,就可以繼續推動自己的愿景,進一步的發展市場。客戶會給我們更多的反饋,在西方就是這樣。同時我們覺得有時候自己的介紹是非常無聊的,比如在城市品牌建設的時候會涉及到城市的建設,如果我們看一些這個城市的介紹,談到開放、透明、可持續發展、生態城市等等,這些都是介紹當中老生常談的陳詞濫調,但是再看這些LOGO是很重要的,LOGO的行為是關于社區、關于真正生活在城市當中的市民的情況,怎么樣幫助市民在集裝箱一樣的城市當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我們都是在這樣的城市中,比如我們現在在北京,阿姆斯特丹也是這樣。從我一個西方人的角度看,我知道在北京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生存在這里,比阿姆斯特丹多多了。我們需要有設計師為不同的城市打造不同的形象。
《時尚北京》:我們看到了您的幾個非常精彩的設計,我對一個設計非常感興趣,能不能請您講一講設計背后的故事。比如您給蘋果公司設計的一個圖形,我想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因為我也看到您在給中國一些品牌設計,中國這些品牌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的企業還很少,我也見證過一些變化,比如我也見證過聯想從LEGEND變成LENOVO。您愿意給這些中國企業提出哪些建議?
博恩:我做過蘋果apple的設計,還有珠江三角洲的步步高OPPO的設計,蘋果在80年代末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們為他們做了設計,有一天我們為他們設計了這樣的LOGO,對美國人來說,歐洲是非常復雜的地區,要到歐洲來要跟芬蘭人、葡萄牙人、愛爾蘭人等等講美國的東西很簡單,因為他們覺得歐洲的文化非常錯綜復雜,所以我們給蘋果打造了這么一個LOGO,就是統一的LOGO。
在設計的時候,如果要一種身份感的話,我一般會設計一種比較耐久的東西,會設計經久耐用的東西,這是1989年的設計,是非常老的設計了。它不是通過電腦設計的,蘋果要求我們用蘋果的電腦來設計,我說不行,我們的創意不是機器,我們不能用電腦來設計,我們用手來設計。他們說可以,后來我們拿出結果來,他們很滿意。我們跟他們在這個項目上連續合作了五年,非常成功。
《時尚北京》:請您再談談當您把步步高變成OPPO的設計是有什么理念在里面?
博恩:這是我第一次在廣州工作的時候,有一個設計師和我合作,他叫王收(音),他也是一名非常知名的設計師。他請我到步步高給他們開發一個品牌出來,并不僅僅是一個標志,可能對于美國來說,品牌就是標志,但是我們實際上是按照荷蘭的方式,先從公司的名字,還有它的視覺形象來進行設計,這也是我們的第一個客戶,來自于深圳,也是私人投資來做的品牌建設。我覺得從品牌的角度來講是非常好的,如果你不首先在美國引入品牌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功,現在他們非常成功,而且也在不斷的并購市場上的其他品牌,而且現在也在生產手機。我相信我們肯定會很快在歐洲見到這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