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過去幾年的車市,起亞汽車無疑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高品質家轎福瑞迪到時尚小車首爾,從跨級而立的凱尊到顛覆傳統的K5,從全球小車K2到引領都市SUV新風尚的智跑,起亞的每一款車都像是給車市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人們驚奇的發現如今的起亞汽車不僅有了一張家族式的虎嘯前臉,在整車品質上更是向前跨了一大步。
2012年,現代-起亞汽車集團全球總銷量為712萬輛,據韓聯社報道,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在中國分別售出462.64萬輛和237.6萬輛,現代起亞汽車累計銷量總計已經突破了700萬輛大關。
如今現代-起亞集團已躋身全球五大汽車生產商。起亞品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
初期的發展
韓國最早的汽車制造商
韓國汽車品牌不少,但可能誰都想不到,其實起亞汽車公司才是韓國最早的汽車制造商。起亞的前身名為京城精密工業,成立于1944年,位于漢城(現在的首爾)的永登浦區。公司成立初期以手工制造自行車零部件為主業。1957年,京城精密工業制造出了韓國第一輛自行車,命名為“三千里”,公司也在同年改名為起亞工業公司。起亞名字的含義源于漢語,“起”代表“崛起”,“亞”代表“亞洲”,“起亞”的意思就是“崛起于亞洲,走向世界”。
1961年,起亞制造出了韓國第一輛摩托車——C-100,從此結束了韓國沒有自主品牌摩托車的歷史。三個月之后,起亞制造的小型廂式三輪卡車K360成功下線,從此,起亞走上了汽車制造之路。K360持續生產到1973年,總銷量達到了2萬5千臺,而C-100則持續生產至1981年。
1971年,起亞服務公司成立,開始對售出的三輪卡車提供售后服務,并且有意發展四輪汽車,畢竟這是公司發展壯大的必然道路。同年起亞推出了第一輛四輪廂式貨車Titan,當時的韓國經濟開始進入飛速發展時期,這種輕型的多用途卡車受到很多剛開始創業的小型公司和個體戶的親睞,銷量急速攀升,在當時的韓國街頭,Titan隨處可見,幾乎成了所有卡車的通用名。
1973年,起亞自主研發的韓國第一臺汽油發動機問世,并于1974年生產出了韓國第一部用汽油發動的乘用車brisa。此后,brisa不僅在韓國本土市場取得成功,并且成為韓國首部汽車出口車型,遠銷中東地區。1978年,起亞制造出韓國歷史上第一臺柴油發動機。
1979年,起亞獲得標志604與菲亞特132的生產權,開始批量生產這兩款車,這為起亞積累了大量的造車經驗。
1986年7月,起亞汽車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簽訂了產權合作協議,將起亞10%的股權轉讓給福特公司,除此之外,起亞汽車8%的股權屬于馬自達,2%的股權屬于C.ITOH,由于這些跨國企業共同占有起亞20%的股權,起亞有機會實現自己開發海外業務的宏大計劃。
1987年,起亞與福特、馬自達三方共同合作開發4年的小車Pride(普萊特)問世。普萊特代表著起亞的發展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推出第一年,普萊特便對外出口了6萬輛。1987年2月,最初的300輛普萊特運抵美國,到第二年7月,起亞對美出口量累計達到10萬輛,普萊特不斷地將起亞汽車推向世界各地。1989年,起亞憑借普萊特登陸臺灣,隨后便陸續打開了伊朗、菲律賓、中國內地等市場的大門。1999年,起亞普萊特停產,普萊特幫助起亞打開了世界各國市場的大門,為起亞的國際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由盛及衰的十年
與現代汽車合并
時間進入20世紀90年代,起亞經過了初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黃金發展期。1990年3月,起亞公司改名為起亞汽車株式會社。此時的起亞推出了一系列的經典車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Sportage(獅跑)。
1991年的東京車展上,起亞展示了一款名為獅跑的概念車,這款車大膽的將on-road與off-road兩大功能結合在一起,突破了傳統SUV在功能上的缺陷。這一創新在業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之后,獅跑在市場上刮起了一陣都市SUV的新風尚,各大汽車廠商紛紛推出自家的都市SUV。獅跑在市
場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全球銷量突破65萬輛,同時獅跑還斬獲大獎無數:2005年在J.D.Power汽車質量與設計滿意度調查中獲小型SUV類第一名;被英國權威汽車雜志評為最具價值SUV;此外獅跑還屢次在NHTSA碰撞測試中獲得最高五星評定。
1992年起亞設立了美國分公司,并于第二年隨著乘用小汽車Sephia的推出啟動了歐洲地區的經營。起亞汽車產品以價廉的優勢出口到世界各地,在1996年,起亞汽車銷售45.8萬輛,出口25.2萬輛,出口量占55%。
1994年,起亞公司度過了自己50歲盛典,但經營卻出現了問題,起亞在國內和北美這兩個最大的市場上銷售成績不斷下滑。1996年,起亞購買了英國蓮花公司小型開蓬跑車Elan的生產權,并且由起亞自行對該車作出修改,以適應相對的客戶群,可惜這款漂亮的小車卻胎死腹中,沒生產幾輛就擱淺了。由于重點開拓海外市場,僅在歐洲就設立了26家汽車進口公司,28家子公司,經營涉及冶金、建筑等領域,急劇的擴張,使企業債務高筑,一旦外圍經濟動蕩立即引發企業經營狀態急轉直下。
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引發了韓國的金融危機,使得起亞的投資失去可償還能力,起亞汽車公司進入了清算狀態。瀕臨破產后由韓國政府出面,指令現代汽車公司收購起亞。1998年,起亞汽車公司與韓國最大的汽車公司——現代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定,1999年與現代汽車公司一起成立現代-起亞汽車集團。集團包括現代汽車、起亞汽車和現代零件供應商以及19個與集團產業有關的核心公司,在市場上,起亞和現代以兩個公司的方式獨立運行操作。
蛻變后的加速發展
形成統一家族特征
在與現代組成了現代-起亞汽車集團后,起亞一改以往的成熟風格,公司朝著更加年輕的方向發展,先后推出了多款富有競爭力的車型:2002年推出索蘭托并取得巨大成功;2003年推出的旗艦車型歐菲萊斯大大提升了起亞的品牌形象;2004年5月,起亞推出了歐洲戰略車型Picanto,推出后在歐洲市場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一時期影響力最大的當屬起亞Rio,作為一款家用小車,Rio在設計上注重乘客的舒適性,尤其是便宜的價格,很快便打開了市場。
此時的起亞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過其整車素質較國際大廠仍有距離,特別是在外形設計方面,起亞還未形成自己統一的家族特征,但彼得·希瑞爾的加入改變了這一切。
彼得·希瑞爾是世界頂尖汽車設計大師,2003年榮獲德國聯系設計獎,2007獲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榮譽博士稱號,在汽車設計界僅有三人獲此殊榮。他曾經參與設計了奧迪TT、A6、A3、大眾甲殼蟲、高爾夫4、EOS等車型。2006年9月,彼得·希瑞爾離開了大眾集團,加入起亞,負責起亞在全球的設計研究工作。起亞福瑞迪是他在起亞的首款作品。
福瑞迪是起亞投資2億美元,歷時29個月研發而成的全球戰略車型。福瑞迪的外觀簡潔流暢,頗具動感,而機械素質方面,與同級別的競爭對手相比毫不示弱,一經上市,便獲得了各界好評如潮,不過這還只是一個開始,起亞隨后推出的一系列全新車型讓世人領略了全新起亞汽車的風采。
起亞汽車自2003年進軍中國市場以來,其銷量一直呈現急速增加的態勢,這得益于起亞在中國市場不斷推出新款車型,拉動了銷量的提升。
起亞緊接著推出了智跑、凱尊。智跑可以看做是獅跑的后續車型,定位于都市SUV;凱尊則是一款跨級而立的中高級轎車,外形動感流暢,充分體現了起亞如今的設計水準。
在推出凱尊之后,為了進一步鞏固中高級車市場,起亞推出了偏向運動風格的K5。這款車同樣是一輛高質量的運動型轎車,其行車素質已不輸于競爭對手,更難能可貴的是,從凱尊到K5,人們能體會到屬于起亞的獨特品牌韻律。這不僅僅體現在家族虎嘯式前臉上,還體現在整車的調校上,如此發展下去,起亞必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并且越走越寬。
回顧起亞近70年的歷史,從最初的手工作坊發展到如今的世界級企業,這其中經歷過坎坷、失敗甚至瀕臨倒閉,但是起亞堅持走到了現在,正因為有了70年的積累與沉淀才造就了今天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