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曝光的一系列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公司腐敗大案、要案、窩案再一次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和思考。多年來,經過主管和監管部門的引導與強制規范,目前,我國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公司都依據《公司法》和有關規定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公司章程》載明股東、股東大會、董事會、董事長、董事、監事會、監事、公司高管等各自的權力和責任及議事和決策程序。近年,監管部門又大力推進《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內控制度是針對公司決策和經營的每個部門、每個環節細數工作流程、風險控制、監督保障,可謂無微不至。我們動員了大量的社會資源,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全面細致的公司內部管理制度。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的設計和確定是充分研究我國公司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及未來,并借鑒了國際的經驗。理論上推演功能是強大的、有效的。但是,實踐中卻時有功能失效的現象。
結構決定系統的功能,不同的結構具有不同的系統功能。所有的系統都是開放的,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運行,不斷地承受外部的干擾。系統只有適應環境,不斷地排除干擾,才能正常運營,發揮系統具有的功能。公司作為一個經濟實體是在現實的社會中運行的,為了保證運行效果,社會必須為他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為了規范公司和公司管理人員的行為,除了公司自我約束外,還需要加強外部約束作用。為了保障和約束公司運行行為,先后頒布了《公司法》《刑法》《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定期聘請獨立審計機構進行常規或專項審計。行政設有監察部門、黨內設有紀律監察機構,不時頒布明確的不準行為準則。如此林林種種的外部措施卻不能杜絕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公司腐敗案件的發生。
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公司內部公司治理結構合理、外部保障和約束措施完善,理當正常運行、行為規范、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承擔社會責任。現實中有些企業表現卻與人民的希望相差甚遠。不由得讓我們在深層次上思考這些問題并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
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型公司一直承載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經濟基礎和國民經濟運行穩定器的作用。長期以來,他們可以占有大量的社會資源、在資本市場上獲取大量的低成本資金、分割和壟斷大宗市場份額、得到國家政策保護和支持,無需精細經營、果斷正確決策就可以獲得不菲的經濟成果。國家還賦予一些企業行政和司法權力。油田所在地政府一般都是油田出資建設,同時油田也負有一定的行政權力,油田設公安、檢察、法院,各種權力集與一身。強大的行政和司法權力與豐富的資源支配權相結合會使一些掌控企業的領導人,無視法律的尊嚴、規章制度的約束、公司治理的規范。長期處于“法外治權”狀態,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功能失效、內外約束制度失靈。予那些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不能徹底為民眾服務的當權者發生腐敗大案、要案、窩案是大概率。
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型公司早期發展階段,國家給予資源、資金、市場份額優先配置,賦予一定的行政和司法權力是可以理解的。時至今日,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已三十多年,市場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發展,經濟規模迅速增長,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型公司延續原有管理制度和經營有失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會造成社會資源極大的浪費,滋生腐敗,丟失民眾信心。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著力于根本制度的改革。一要重新確定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型公司在社會中的作用,它不應該是利益集團的堡壘,而應該是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經濟基礎。二要加快市場經濟建設,真正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應解除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大型公司的特權與其他性質經濟體同國民待遇。三要改變現有領導人任用、管理制度,按經濟規律辦事,充分發揮市場發現、選擇、檢驗人才的強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