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成為經濟活動參與主體進行投資、生產、消費決策的重要參考因素,特別是隨著金融深化和虛擬經濟的發展,預期有時甚至是投資決策的決定性因素。為了經濟的穩定運行,我們需要更客觀、更可信的預期,我想,企業家的預期應該受到更多重視。企業家已成為社會中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一個中堅群體,應該主動在市場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引導市場預期,而不是成為沉默的大多數?!?/p>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
“我現在寄望政府最大的就是下決心政企分開,政府過多地管企業一定不會成就好品牌。所以我離任最擔心的就是又走回頭路了,管得又多了,下的文件又多了,企業無所適從。只要放松讓它在市場中競爭,中國人極聰明,他會吸取教訓的,他會成長的……但是我們干預太多,干預多的結果是干預的人不負責,所以我們的企業搞不好?!?/p>
——前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
“企業家本身應該懂政治,不懂政治不叫企業家。不管是現今中國現實的情況,還是將來國際化,這里頭都充滿著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方面面。如果說一個企業家沒有政治頭腦,你不但不能駕馭你自己的企業,你在國際大市場競爭當中,肯定沒有清醒的頭腦。但是企業家就是做企業家的事情,不可往政治圈里鉆,做你不該做的事情:我覺得那個太危險了,也太可怕了。”
——大連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桂蓮
“企業家要與權力嚴格切開,現在倒一個大貪官就倒一批企業家,這個時代一定要過去。企業家一定要保有企業家的獨立人格,過去創業沒有錢,肚子也餓,有時候做點下三爛的事情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現在衣冠楚楚,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考慮到尊嚴和人格,不能為錢財再去低頭哈腰了。”
——中坤投資董事長黃怒波
“目前中國的現實是,企業和政府的關系尚未達到良性的程度,一定要從根本意義上實現法治。在法治范圍內,企業和政府的關系才會解決?!?/p>
——賽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
“白酒是傳統文化一部分,沒有白酒就沒有儒家文化,要吃中國餐就要喝中國白酒。中國消費者對白酒的偏愛程度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是從傳統化到全球化,又回歸傳統化。而傳統化的回歸就是以儒家思想為代表,傳統文化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酒文化?!?/p>
——瀘州老窖董事長謝明
“很多人都非常意外說為什么你登了十幾年山,天天不打理公司,公司經營的狀態還是非常好?是因為萬科遵循了西方企業制度這一塊,你不在按照這一套做就可以了。可是我們知道,整個中國的大環境更多還是講權威、講權謀、講黑箱操作、講關系。”
——萬科董事長王石
“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老是把男性和女性區分開來?傳統的想法,女性就是相夫教子,對我這個年齡人完全沒有,領導力沒有男女之分,但是有個性之分。我跟我爸領導力不一樣,我爸喜歡親歷親為,我是指明方向,下面人愿意為自己開拓平臺,我給一個平臺,遇到困難我幫他看一下,或者一起解決這個問題。領導力方面,因為我自己也是年輕人,也需要學習,我喜歡和團隊共同學習,這才是真正成就感?!?/p>
—— 娃哈哈宏勝飲料集團總裁宗馥莉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獨立董事和監事會作用發揮并不充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些人員的產生及薪酬決定機制獨立性不強。要改進獨立董事和監事的提名機制,提高中小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發言權。增強對獨立董事和監事履職評價和薪酬考核的獨立性,提高其監督制衡的意愿和能力,促使內部監督問責更加客觀公正、獨立有效。”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
“任何事物都有泡沫,很簡單的,啤酒有沒有泡沫?中國房地產泡沫,我覺得是被外國的媒體或者中國的媒體,特別是外國的學者放大了,因為他們看中國都是站在美國、站在英國、站在巴黎那些地方來看中國,他們不是真正的身處在中國。”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轉型,怎么轉型?首先從觀念上,從人上轉型,從我帶頭轉型。我們創業30多年了,我都60多歲了,跟我一起創業的干部好多都50多、60歲了,一幫50、60歲的老頭子帶領企業怎么樣才能夠求得新生呢?我們必須讓更年輕、更專業的一幫人到領導崗位上去。過去這幾年,我們做了大的變革,一批為公司做出重大貢獻的老同志逐步從一線退居二線,他們不再擔任董事長、不再擔任總裁,而到監事會,成為顧問,組織專門的小組做專門的事情,把崗位讓出來讓給年輕人。目前我們集團的高層、各個事業部門負責人平均年齡不到36歲,應該說是成功的轉型——今天還不能說成功,是一個漂亮的轉型,是否能成功,還要看下一步?!?/p>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希望成功的企業家應該認真思考究竟哪一個是你的兒子,你的企業是你的兒子,還是與你有血緣關系的那個孩子是你的兒子?你是想讓你的企業活得更長、更幸福,還是你的親生兒子更幸福?如果硬要把企業、兒子扭在一塊,而他們沒有緣分的話,可能會出現很多矛盾。企業這個兒子是生財的工具,財富是幸福的工具,如果企業家把幸福拋掉了,全奔著企業、財富而去,那是不是也要讓兒子為了企業、為了錢放棄他們自己的幸福呢?也許以后能夠有其他人讓你的企業這個兒子活得更長,而與你有血緣關系的兒子未來選擇什么職業在于他自己的幸福指數。老一代的觀念未必對下一代適應,凡事不可強求?!?/p>
——在中歐凱風家族傳承研究中心2013第2期家族企業圓桌研討會上,現場一位嘉賓的這番言論獲得了在座一代和二代們的共鳴和認同
華泰保險董事長王梓木談國企改革
“小崗村‘大包干’解決了農民的土地產權關系,喚發出農民的積極性,但國有企業的制度產權問題我認為到現在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革。這么多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仍然面臨著許多障礙,我認為根本問題依然是以黨代政、以黨代企的問題,這涉及到體制方面的因素?!?/p>
“我們現在以黨代政、以政代企、黨企不分,是黨組織直接領導了企業的發展。一個企業能不能成為最優秀的企業,關鍵是不是有優秀的企業家來領導,這個優秀的企業家究竟可以在這個企業干多長時間才能決定企業發展的方向、主導企業的命運。因此我認為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改革:用股權多元化來引起或帶動職業經理人的發展,培養出一批能夠獨立承擔責任和風險的經營國有企業的企業家。只有民營企業才能叫企業家,因為他能獨立承擔責任和風險,國有企業領導人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要想成為企業家,國有企業走出一條非常好的發展道路來,必須改變它的管理體制,真正地解決黨政不分、政企不分,以黨代企的問題。所以國有企業的根本問題一定要得到有效的解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