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見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下簡稱“貿大”),是在你送給我的錄取通知書上。誠信樓矗立在湛藍的晴空之下,樓前的噴泉在空中劃出許多道優美的弧線。你說你叫“惠園”,那名字讓我想起了果汁的酸甜。而這也正是我初次與你相見的心情,七分的新奇,又帶著幾絲傷感。
一·初見
記得第一個與你相處的夜晚,我告別了南方,告別了父母,一個人站在虹遠樓門口,看著周圍來來往往的陌生面孔,心中只覺得迷茫與無助。燕園的紅墻綠瓦,在我寒窗的夢里,已縈繞多年,而腳下的惠園,對我來說就像一張白紙。可我知道,是時候將過去封藏,告別故鄉,也告別少年時代的偏執與狹隘。也許,正是在一張白紙上,你才能畫出最美的圖案。
不必說巍峨的誠信樓,不必說四合院式的虹遠樓,單是那匯德樓西邊的桃花林,琵琶湖上凌波而過的白鴿,匯賓樓后婀娜的柳枝,就足以讓人知曉這所高校的品味。而我最愛的,還是坐在圖書館四層的空中花園里,讀上一本詩文集子。園中遍植四季花草,腳下流水蜿蜒而過,西邊求索樓上的爬山虎覆蓋了整面灰墻,一眼望去,仿佛是巨大的酒紅色瀑布傾瀉而下,在秋陽的照耀中熠熠生輝。求索樓下是書香廣場,上特色武術課的同學們正跟隨老師認真地練習太極拳,一招一式雖稍顯生疏,卻也有模有樣。惠園雖小,但也像蘇州園林一樣,處處皆有美景可賞。
入校那年,恰逢貿大六十周年校慶。開幕式中,主席臺上坐著的有功成名就的投行高管,有身為股肱的海關要員,也有各國駐華使節,有蒼顏白發的華僑長者,也有年富力強的商界新晉,而我們穿著紀念衫,戴著牛仔帽,坐在臺下,靜靜地,聽那世界的聲音與我們的呼吸彼此應和。校慶晚會在獨具特色的“虹遠點燈”儀式中達到高潮,當虹遠樓西面各個房間的燈光應著鼓點或明或暗,組合成不同的字句,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情不自禁地喊出那一句“I LOVE UIBE”。那一天,所有貿大學子好像一起過了一次生日。而這也正是貿大對待每一位新成員的方式,她用自己美麗的外表與內心飽滿的熱情去感動你、融化你,讓所有因陌生而產生的恐懼與迷惘,在她始終充沛的活力與信心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
二·融合
生活在一所有特色的大學里,就像與良友相交,如飲美酒,如坐春風,不覺令人陶醉。
Dyned就是貿大學子的摯友。貿大為提高同學們英聽說語的水平,斥巨資從美國引進了這一款全球領先的多媒體英語學習軟件。學校還專門為這門課安排了兩處學習中心,并組建了SEA團隊,由貿大優秀學子自行負責該項目的運營。每一位新同學都必須在開學第一周參加分級測試,以此確定以后四年內聽力課的學習起點。根據實際水平的不同,每個學生需要在四年之內學習120至250個小時。
提到Dyned,同學們對它可謂是愛恨交加。有的同學每周末花八九個小時泡在聽力教室里,也有的喜歡循序漸進,每天聽上一到兩個小時;有的可以一次性通過考試,也有的僅一個單元就重考了三遍。于是在貿大校園里就有了“大一不勤聽,大三徒傷悲”之說。因此,每當結業考試結束后,貿大同學的人人網上都會出現滿屏的狀態更新:“親愛的戴納德先生,今天我們離婚吧!”學校還有更人性化的規定,即便結業了,在往后的四年中,無論你是失戀了,還是實習不如意,都可以來到聽力教室,專心練習口語,讓Mr.Dyned幫你磨煉意志,暫時忘卻煩惱。
專業輔修及雙學位計劃的推廣是貿大在人才培養上的另一大特色。每年春天,教務處便會開始本科生輔修資格的審核工作。若前兩學期各門課程無不及格現象,已修課程平均分達78分以上(含),且無處分記錄,均可申請輔修或雙學位。此項計劃涵蓋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商務英語及各個小語種等貿大王牌專業,旨在“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在我個人看來,雙學位學習最大的益處就是“理解”。理解是寬容的基石,而寬容使人豐富、成熟。在入學之初,因為高考分數的限制,我sPJ2FonBJ08cJpMTZd4N30GeLkGB4AMAYCJo6j8+S8M=只能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但在大一下學期,我向學校申請進行會計學雙學位的學習,并獲得了批準。如今,我學漢語和會計兩個專業已經一年了,雖然學業比其他同學繁重得多,課余時間更加緊張,但生活也因此變得充實。有時,我剛剛欣賞完一出元雜劇,便馬上來到財務會計的課堂,與商學院會計學專業的同學探討公司債券的溢價發行問題。而在學習過微、宏觀經濟學之后,你便會明白政府面對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時的兩難處境,便能知道壟斷企業也并不像我們想象中那般呼風喚雨,便能理解GDP、CPI、PPI的背后所隱藏的國計民生。我的思路因此而開闊。生而為人,我們怎能拘泥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而拒絕去仰望更高更浩瀚的星空?
貿大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仰望星空”的平臺。即使不去輔修或雙學位,中文學院的學生也要選修經管法類的課程,經貿院的學生也必須學習文學與藝術。這也許正是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
三·淬煉
在占地面積上,貿大確實無法與恢宏闊大的清華北大相比。但在惠新西里的一隅之地上,她的目光所俯瞰的始終是整個世界。
“貿大名師大講堂”就是貿大學子與世界對話的窗口。在這里,你可以聽到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副總裁談論碳交易,可以聽到百老匯戲劇導演帶來的音樂劇《堂吉珂德》,可以聽到央視主持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2012年秋季,哈佛大學邁克爾·桑德爾教授帶來了一場題為“金錢不能買什么”的講座,這場講座的主角并不是風靡全球的哈佛教授,而是被他邀請起來參與辯論的貿大學子。我們從“人體器官買賣”開始,談到“黃牛黨”,又談到“高校擇校費”。嘴上說的是英文,但討論的全是中國國情,那劍拔弩張的辯論氣氛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人。中國當下需要的不正是善于為國家命運思考的青年才俊嗎?
當惠園精心栽培的幼苗終于長成參天大樹,他們又紛紛回到這里,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啟發年輕的心靈。在眾多從海外歸來的校友中,我有幸聆聽了IMF秘書長林建海的演講。他曾于1974年至1978年就讀于貿大外語學院,隨后赴美深造。當年的鮮衣少年,也曾如我等挑燈夜讀,而今跨越重洋,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世事變遷,不禁令人感慨。
貿大不僅鼓勵中國學生走出國門,放眼世界,也歡迎各國的青年學子來惠園體驗中國文化。在圖書館里,在求真咖啡屋,在寧遠大廳,你時常會看見中國學生幫助外國同學練習漢語的身影。在食堂就餐時,也許你對面坐下的正是不遠千里而來的俄羅斯學生。她對你微微一笑,用生疏的漢語說著“你好”,也許你們膚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在那一刻,你們的心是相通的。
當所有感念融進貿大每一個人的血液,即使在多年之后,我們如蒲公英的種子,飄散在世界的角落,也依然會想起,有那么一個地方,曾經給予我們最溫暖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