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的經濟形勢究竟如何?中國消費市場的出路在哪里?服裝企業應當怎樣抓住中國消費者,并且讓消費者以買“國貨”而驕傲?在2012《時尚北京》雜志理事會——“預判市場,困境突圍”主題年會中,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王耀博士做出了發人深省的演講,撥開低迷的茫然,讓人找到未來之路。
在《時尚北京》理事單位會議舉行的當天,恰好是2012年12月21日,也就是瑪雅人預測的世界末日。王耀笑談當天曾有人問他2012要來了你信不信,王耀則回答自己有一個好去處,十分不懼。
一、宏觀經濟分析
2012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534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2011年之后,國內外經濟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強,我國經濟下滑壓力加大,2012年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跌至金融危機后的最低點。
而是事實上,對經濟情況的分析單看實際數據是沒有意義的,經過比較才能看出數字的高低。從2006年開始中國的GDP均在9%以上,相對于此,2012年的GDP增速減緩。究竟什么原因使得GDP增速放緩,從以下幾個指標中我們可以找到原因。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
過去幾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一直在25%以上的增速,2009年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投資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投資增速立竿見影。當年消費品市場的實際增速是歷年來最高,投資增速歷年來一直保持高位,但2012年前11個月的投資增速只有20.7%。
出口增長目標難以完成
2012年10月份的出口增速勉強保持,但從11月份之后趨于下降,中國2012年完成出口增長目標的壓力很大。2012年全年進出口的目標增速為10%,如此看來這個目標2012年很難完成。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低
2012年消費品市場低迷,零售總額增速走低。
以上幾個指標的因素構成了2012年GDP的增速趨緩形勢,出口增速當中從2010年2月份開始一直在放緩。2012年的秋季廣交會“再度遇到為數不多的采購商到會人數和出口成交額雙下滑的局面”。王耀說:“2013年上半年出口壓力會非常大。出口數據給國內的企業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過去我們完全依賴于國際市場來發展中國經濟的模式需要轉型,現在我們需要依賴和開發國內市場。”
二、消費市場亮點
物價平穩但消費心理脆弱
物價與2011年相比較為平穩,但消費市場并沒有跟隨物價的平穩而增長。盡管CPI增幅回落,但消費者的心理更加脆弱。例如:豬肉從10塊錢漲到15塊錢,漲了50%;由15塊錢漲到20塊錢,對消費者來說是同樣漲了5塊錢,但實際漲幅降低。當前物價漲幅降低,但對消費者來說不管是食品、蔬菜還是服裝,消費壓力并沒有減少。
消費市場的具體形式是怎樣的,我們可以根據數據得出結論。2012年前九個月的消費品市場增速壓力仍然很大,而到十月份增速有回暖趨勢。因為進入十月份開始,很多商業企業紛紛采取降價促銷策略來保證完成2012年初指定的目標。實際上各大企業在2012年初指定的目標均比較保守,但完成預期的壓力仍然很大。十月份進入促銷期后,隨著促銷力度的加大,以服裝為例,銷售量明顯高于前九個月。雖是如此,總體來說消費品市場全年增速大概只在14.3%左右。
農村消費品市場潛力顯現
2012年消費品市場的亮點在農村。2012年農村消費品市場增速加快,從數字上來說,2012年前十個月農村的消費增速高于城市前十個月的累計增速。對于農村增速為什么會突然成為亮點,主要歸功于這幾年給農民工增加工資,農民工增加收入后錢會寄回家里。與此同時,城市的消費市場有供多于求的飽和態勢,而農村的市場卻仍有很大空間,消費市場還沒有得到滿足。不同于城市的CPI壓力很大其中食品蔬菜價格上漲占有很大因素,農村目前沒有這方面的壓力,所以農村的CPI壓力較小。
大中型企業扮演重要角色
在整體消費市場中,大中型企業扮演重要角色。而大中型企業如何定義?在統計當中,有一個名詞——限額以上,是指零售企業一年銷售額在500萬以上、批發型企業一年銷售額在2000萬以上的企業。在2000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商品銷售占全社會的比重在18%,到今天,限額以上已經占到44%。限額以上企業的增速一直在逐漸加快。隨著大企業的市場份額擴大,中小企業生存的難度越來越大。
通訊器材消費成為市場亮點熱點
在消費市場中的亮點,增長速度較快的是通訊器材,2012年前10個月通訊器材的增速在30%以上,通訊器材的主要產品是手機。市場需要新技術,有新技術就有市場,從這個角度看家電市場為何低迷,因為近幾年家庭的家用電器更新換代已經差不多了,每家都是平板電視。通訊器材成為熱點的主要原因就是新技術,而非價格的吸引。市場需要新技術,需要刺激消費者眼球的東西。
三、百貨零售企業發展情況
“當前所有做百貨的都感到很難。馬云前段時間說過未來幾年互聯網要占到45%的市場份額。很多人對此問我有沒有這個可能,我說可能性為零。百貨在與線上競爭中一定要“去網絡化”,百貨店賣的品牌一定不可以和線上一樣,賣新款必須同價,如果所有消費者在網絡上買的便宜而線下買到的貴,大家就會在網絡上購物。”王耀說,當線上便宜,線下貴,但是實際產品沒有本質區別的時候,消費者自然會從網絡上買。
冬天來了
在這時,零售商需要反思。在過去市場情況好、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誰也沒有反思過。2012年大型零售企業的增速與前幾年比是最低的。現在零售商開始反思,開始想突變,這對零售商來說是好事。2012年的百貨零售增速從食品、服裝、化妝品、日用品、金銀珠寶、家用電器和零售額這幾類均沒有一類高于過去五年的增長,零售商普遍感到“冬天來了”。
從服裝來說,男裝、女裝、童裝與過去兩年相比增速均比較低,所以現在所有的服裝企業都面臨很大的庫存難題。在2011年初時各家企業預計市場情況良好,所以生產的增速與之相應的保持,于是現在預留下來了很多庫存,而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消化庫存當中。
從銷售量的角度來講,2012年很多服裝的很多品類銷售量的增速都是負的。在前10個月之前很多企業都知道2012年銷售不好,消費者進場人少,進場人數減少就沒辦法促銷,因為進場人數減少再促銷銷售額更低,所以前10個月促銷力度不大,反而進行提價,后來發現此法行不通,于是在10月份、11月份進行促銷。
高端商業遇到寒冬
2012年在經濟情況不好的情況下,受影響最大的是高端商業。北京、天津、杭州的高端企業,2012年的增速下滑的加快。高端商業的下滑受到經濟、價差大、反腐、購物卡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12年很多的零售老板都說一句話:2012年還不如2009年。但實際上2009年受到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影響,實際增速比任何一年都高。2012年的高端商業的確遇到了寒冬。
有“促”才有“銷”,促銷講策略
從服裝的銷售量來講,有些商業企業因為有預判,所以年初就開始促銷,至少做到不漲價。零售企業在銷售情況不好時對價格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全國百家零售企業的服裝零售額的數據分析來看,從2011年10月份開始零售企業的服裝銷售突然往下走,包括名表,黃金首飾等,突然賣不動,銷售緩慢。2012年的十月份促銷力度的加大,使得2012年十月份的銷售額略高于2011年的十月份,但銷售量明顯減緩。從百家企業的服裝銷售件數看,明顯感覺到2012比2010和2011年明顯下滑。”王耀認為,這預示著服裝企業的庫存量一定要掌控好,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當中應當以額為中心,而不該以量為中心。
現在的消費者與過去相比更加重視“促銷策略與心理預期相吻合”,面對這種市場,百貨店該如何走下去?百貨店目前面臨兩個壓力——“促”和“銷”。對于促銷,王耀舉了一個例子,上海的一家百貨店推出“滿198送200”的活動,銷售立竿見影地增長;而上海另一家百貨店采用直降立減五折的方式,結果同比下降67%。這就是因為消費者不理解商家的策略,促銷策略選擇不好會影響百貨店的銷售。
百貨店未來之路
百貨店究竟應該怎樣走下去。第一、專業化。對此,在北京有一個最直觀的代表——菜市口百貨商場,這已經是消費者購買金銀首飾的第一選擇。而實際這種專業的百貨店不是我國首創。在英國有一家百貨店叫Fortnum&Mason,到現在已經整整有三百年歷史,非常有名。它最主要的特點是以茶葉為主,全球最好的茶葉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其中最貴的茶葉是中國的安吉白茶,賣5000磅一公斤。除了茶葉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茶具、非常有特點的服裝和所有女人不能抗拒的各種禮品香皂。這家店是英女皇每次出國訪問選購茶葉禮品都會光顧的地方。
除了百貨店的專業化,百貨店的購物中心化已經成為另一大不可避免的趨勢。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新光天地。百貨店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網絡,而是購物中心。購物環境和一站式的消費體驗已經改變了現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例如,在西單大悅城出現以后,其他商場立刻受到影響。
四、消費者對服裝品牌的認識
不買最好,只買最貴
在研究這消費者對服裝品牌認識這個課題之前要研究一個觀點——中國的消費者目前發展到了什么階段。1899年美國人凡勃倫寫的《有閑階級論》的核心就是金錢文化:個人擁有財富越多,就越會被社會所接受,越會被人尊重。十年前馮小剛的《大腕》中有一句名言:不買最好,只買最貴。到今天消費者為什么會追求最貴?為什么凡勃倫在一百年前的理論能夠適用于今天?因為凡勃倫所處的年代背景和現在一樣,美國在經過南北戰爭之后的五十年,經濟迅速崛起,當時的美國人在英國人眼里是暴發戶,追求名牌,這種背景和今天的中國類似。所以此時的品牌要明白如何應對這種消費市場。
炫耀消費
目前中國消費狀態最明顯的消費方式是炫耀式消費。追求最大牌的奢侈品,以求被人“看得起”。當中國上流的人追求一些品牌,低一層次的消費者會開始模仿,最終模仿的結果是滿足自尊心,產生一種榮譽感,在城市當中這種炫耀更加明顯。服裝是炫耀消費的重要載體,奢侈品服裝的高級感會讓消費者覺得穿3000塊錢的衣服就是比300塊錢的衣服心里舒服,從而心理上得到滿足。
所以在做服裝品牌的時候,能不能夠讓人識別出來這是三千的衣服很關鍵。如果服裝能夠被識別出來,消費者心理就會得到滿足。因此,服裝品牌在面料、飾品等等方面都要與眾不同,要有足夠標志性的DNA。從服裝炫耀消費的角度來說,一定要讓消費者知道自身的基因在哪里。
以愛慕為例,作為國內的高端內衣品牌,很多消費者買愛慕會感到自豪,甚至可以超過國外品牌的自豪。從這個角度來來說中國的品牌大有希望。
消費動力在國內
中國消費市場的出路:企業=自力:企業要自己有能力生產質量最好、價格最貴的商品;消費者=自信:要讓消費者相信國內品牌勝過進口品牌;國家=自強:強在內心,不是強在外表,強在商品的質量,不是強在價格優勢。強在本國人愿意支付高價為為國內商品。
五、中國制造的出路
·不要為降低奶粉進口稅來擴大消費,應該生產出比進口奶粉質量更高的奶粉
·不要為多出口商品而降低中國制造的名譽,應該多出口更安全,質量更高,價格更貴,更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出口應該是中高毛利的商品,而不是低毛利低附加值的“垃圾商品”。
·因為我們有強大的內需市場,未來外銷應該作為補充,而不是作為主戰場,服裝企業選擇國外市場要有中國文化,因為你是中國品牌,學習一下kenzo。
·因為有愛慕、白領、維克多、沙巴蒂尼等一批優秀已經被消費者認可的高端北京服裝品牌,相信未來在高端市場上會出現更多的北京服裝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