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敗制度嚴密、剛性是基石,但再細密的制度之網,也需要有人嚴格監管。“徒法不足以自行”。沒有制度之時,建立制度是硬道理;有了制度之后,嚴格監管就是硬道理。當前,務必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強化制度反腐和法治推動,用不斷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取信于民。
1.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當前反腐敗的斗爭依然嚴峻,必須保持高壓態勢,不斷加大打擊力度,“蒼蠅”、“老虎”一起打。第一,堅決查處大案要案。不論涉及誰、涉及哪些部門,都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遷就。進一步把查辦案件放在突出位置,嚴肅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腐敗犯罪案件,嚴重損害群眾合法經濟權益、政治權益和人身權利的案件,發生在組織人事、行政執法、司法和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案件。深入研究新形勢下腐敗犯罪發生的特點和規律,完善反腐舉報機制,加強線索集中管理、不立案線索事后審查,健全案件分級管轄、指定異地管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等制度,完善國(境)外辦案合作和防逃追逃追贓機制。第二,突出查辦重點,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犯罪。包括“三農”、教育、就業、住房、水利、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生產、醫療醫藥、執法司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第三,切實加大懲治影響黨和國家大局,危害改革發展、經濟建設、社會穩定的腐敗犯罪工作力度。以保障和促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為主線,嚴肅查處濫用司法權、行政執法權、行政審批權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案件,嚴重損害群眾利益案件、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重大責任事故背后的腐敗犯罪案件。
2.堅持標本兼治、懲防并舉、綜合治理、注重預防的方針。第一,加強重大典型案件剖析和發案情況分析,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推進偵防一體化機制建設,結合辦案開展犯罪分析,查明發案原因、癥結,把握案件特點、規律,研究區域、行業、職務犯罪狀況,了解變化趨勢。進一步抓住公共投資的重點領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環節,積極預防產業轉型升級、公共資源出讓、國有資產管理、城鎮化建設、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鐵路建設等領域的腐敗犯罪。探索在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中介組織開展預防工作,探索在重點單位或項目、專題進行掛牌督辦,進一步提高預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第二,健全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管理體系,建立腐敗犯罪記錄和查詢制度。最高人民檢察院已成立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管理中心,完成了全國各級檢察機關查詢網絡對接,實現了全國范圍內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本地查詢。檢察機關還將改進查詢方式,推進與社會誠信管理系統的聯網對接,進一步建立腐敗犯罪記錄和查詢制度,為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廉潔準入制度的健全完善做出積極貢獻。第三,加強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腐敗犯罪的成因和條件相當復雜,必須采取綜合性的防控對策,把警示教育、文化熏陶、道德自律、制度約束和刑事懲罰等各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有效遏制腐敗犯罪。
3.注重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第一,更加注重源頭治理。針對腐敗犯罪的特點、規律和原因、條件,深入研究帶有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等深層次問題和體制機制問題,促進建立健全權力約束和監督機制,促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深化改革,促進反腐敗法律制度建設和防治腐敗的法治推行。完善和深化懲治和預防腐敗犯罪年度報告制度,加強和完善專題報告和預防建議制度,特別要針對辦案中反映出的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一個時期重點領域和行業職務犯罪易發多發的情況,深入開展預防調查,向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提出專題報告,或向有關機構提出預防建議,為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建言獻策。第二,積極推進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透明,更加注重各相關部門的聯系配合。加強相關行政機關、職能部門的聯系配合,協調、督促、幫助各機關、各單位、各部門完善預防腐敗犯罪的內控機制。把預防措施落實到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崗位,形成以健全制度、強化管理為核心內容的防控網絡。把預防腐敗犯罪措施融入相關單位的權力運行、經濟運營、工作制度、流程管理之中,落實到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的各個環節。加強腐敗犯罪風險源點監視、評估、防控機制和預測預警機制建設,探索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開展腐敗犯罪發案規律趨勢的分析、研判和預防。第三,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動員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加強對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監督,促進權力的規范運行,遏制和減少職務犯罪等腐敗犯罪。大力宣傳懲治和預防腐敗的法律政策,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加強監督、踴躍舉報。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監督。
4.加強社會主義廉政法制建設,用制度遏制腐敗,保障反腐的長期性。第一,通過立法構建制度。一是制定《反腐敗法》,將反腐敗工作轉向治本為主,突出預防功能,讓社會各界自覺抵制和消除“潛規則”使反腐敗工作體制化、機制化、法制化。二是清理規范現有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消除法律之間的沖突,補充法律上的空白,使《反腐敗法》確立的相關反腐基本制度具體化,形成反腐敗法律的有機整體。第二,依靠法治運行制度。明確反腐機構的執法流程,規定啟動、變更、終止程序的主體和條件,完善反腐執法的監督制度,明確法律責任,保障反腐敗工作的公正性、公開性和公平性。第三,通過保障落實制度。明確反腐機構的職權范圍、執法措施、手段,同時要保障反腐對象的人權,完善權利救濟制度。
5.嚴格執行現有制度,加大制度和社會管理方式創新,保證反腐的穩步推進。第一,執行好現有制度。我國已有很多成熟的制度,但由于執行力不夠,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比如,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財產公示制度、金融實名制度、離任審計制度、集中采購制度等。應全面落實現有的制度,加大制度的執行力,確實做到令行禁止,進一步擴大反腐成效。第二,謀劃好制度創新。簡單的拿來主義,并不能真正解決我國的腐敗問題。借鑒反腐經驗,必須要經過實驗。實驗成功的制度和措施,必須全面推動實施,讓其盡快轉化成反腐的實際效力。同時還要結合我國的實際,積極探索新的制度和措施。第三,創新社會管理的方式,充分保障人民監督政府的各項權力,進一步擴大社會力量監督公權力的渠道,鏟除腐敗生存的土壤。
6.積極推動反腐敗社會化建設,擴大反腐成效。我國的反腐體制是我們黨歷經多年探索,集多年反腐經驗和教訓探索出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反腐之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反腐任務的艱巨性,決定了我們只能采用專業機構反腐與社會化反腐相結合的多元化反腐體制,任何一個機構都不可能單打獨斗地取得反腐的成功。第一,進一步增強反腐機構間的協調配合。明確各機構間的職能定位,規范腐敗案件的啟動、移交和查證機制,依法明確各機構的職責,更好地發揮現有體制的威力。第二,引導和規范社會化反腐的正能量。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發揮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積極作用。同時,加強網絡監督的立法,規范網絡反腐。第三,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反腐的國際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是國際反腐敗合作的基本法律指南。我國在積極參與實施國際公約的同時,應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共同打擊涉外腐敗犯罪,并完善國內法律,為反腐的國際合作提供法律基礎。同時,必須加大反腐的對外宣傳力度,客觀宣傳我國反腐倡廉的工作及成績,消除國際上對中國的偏見、誤解及惡意抨擊,形成有利于我國反腐的國際輿論環境。
(作者: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廳副廳長)
責任編輯:王農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