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節目當然會死,這是肯定的;但只要東西好,就有人看,比如倫敦奧運會。”
《美國偶像》《X元素》的制作人和評委西蒙·考威爾(Simon Cowell)發聲力挺電視真人秀,認為這類節目遠未到窮途末路。
“從道具師到導演,薪資都比臺灣要高一個級別。”
近兩年臺灣電視人紛紛轉投大陸,臺灣電視劇導演陳銘章認為,除了臺灣本地市場萎縮外,工作人員“北上”后薪酬得以提高也是主要原因。
“我已經拿過各種各樣的獎項,現在的我就算不拿獎,也會作為演員繼續努力。但是對年輕人來說拿獎是一種鼓勵,我希望把獎讓給他們。”
高倉健婉拒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
“《云圖》包含有東方式的理念,中國觀眾能更容易看懂才對。”
有記者質疑電影《云圖》結構過于龐雜,中國觀眾恐難接受,導演沃卓斯基姐弟在中國首映禮上回應。
“這些劇對于亞裔來說有文化認同感,對于老外來說有新鮮感,但并沒有進入國外主流觀眾的視野。”
北美電視從業者認為,中國電視劇在歐美的確有一定市場,但影響力非常有限。
“我不支持他上春晚,希望他關注自己的健康,享點清福。”
跟趙本山合作多年的編劇何慶魁。
“投資人一般都是煤老板,或房地產商。用什么樣的演員都是他們說了算,還安插很多關系戶,導演根本沒有話語權,而這些人都是外行,片子還沒開始拍呢,已經被攪和得亂七八糟了!”
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年會上,導演對投資、制片方的“小動作”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