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2012的戰略哪些在2013會有所調整?2013年會繼續改版嗎?
張華立:應該說經過相對比較艱難的調整,現在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基本上調整到位了。2013年我們還是堅持2012年的格局,在這個前提下拓展。2013年新節目有音樂類的《我是歌手》,舞蹈類的《奇舞飛揚》。《誰與爭鋒》現在只是暫停,將來想做成季播,希望在相對寬松的時空里做得更加精致。《女人如歌》第一季做得有些倉促,故事講得不夠,但這個節目想法非常好,如果今年推出第二季,不會是之前的面貌。我一直說,所有的電視內容都是戲劇,哪怕這個內容只有一分鐘,也一定要有沖突在里面。
現在頻道有相當多的樣片在制作,也有去年制作今年在調整的樣片。我們一年有兩次大規模的創新季,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會發動全臺,包括合作公司,人人都可以提想法和方案,然后內部打分評估。從2010年開始,湖南衛視大多數重點項目采HxEC8YR5yLbEDOMXkgp9X+b+a5E3z2pleqSeojFtoSQ=取招標方式,從2012年開始,所有項目都實行招標制,因為要公正,不能拍腦袋決定。過去有人會說,制片人有的擅長音樂類節目,有的擅長紀錄片類型,有的偏重棚內,有的偏重外景,會怎樣不適合這檔節目。現在全部招標后,沒有人有類似意見了。
《綜藝》:湖南衛視怎樣保持團隊的穩定性?
張華立:我的觀點四個字:來去自由。人往高處走,我非常鼓勵人才的流動,如果你這里不夠吸引他了,強留他,一定是對這個人才的傷害。同時,我們也在積極引進外部人才。我們給予制片人很大的自主權,在確立一個項目之后,所有的運作、走向都由制片人掌控,真正的獨立制片人在湖南衛視。
《綜藝》:金鷹獨播劇場買劇的策略是什么?
張華立:“青春和女人”,這個是堅定的,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整體通吃。
《綜藝》:目前,湖南衛視定制劇和采購劇的比例分別是多少?
張華立:自制劇比例2012年只有10%-20%,今年爭取到30%,但是也要看緣分,非常重要的劇才去定制。未來我們希望自制、定制比例越來越高,明年或者后年能做到50%甚至60%,最好將來全都定制。畢竟外購劇不是自己的品牌,而且受制于人,定制劇版權則永遠受益,這是核心所在。
《綜藝》:2013周播劇場還會繼續嗎?
張華立:今年一定會堅持。我現在每遇到電視劇公司老板就談周播劇,誰跟我合作我就給他優惠條件。周播劇最大的賣點是可以邊拍邊播,讓觀眾參與進來,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運做出影響。視頻的興起、電影的回歸,都可以在周播劇里得到呈現,在現在這樣一個講究溝通互動的年代,為什么不做呢?
但周播劇的路會比較艱難。制作公司都很商業,作為播出平臺,可以分擔一部分風險。現在我們的周播劇只是形式上的,不是內容上的,將來要做到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包括獲得的影響,希望2013年能有這樣一部劇出現。
《綜藝》:你對電影《快樂到家》票房的預期是多少?
張華立:2012年《快樂大本營》十五周年,把亞洲綜藝節目獎拿遍了,有它存在的內在規律,從維護品牌和建設品牌的角度講,要好好紀念一下,所以我們做了一本書,兩集晚會,一部電影。截至1月20日,《快樂到家》上映6天時間,票房8200萬元,成本已經回收。我之前預言票房收入會到2個億,現在看來應該不止,它的爆發還沒到來,學生放寒假后,票房還會攀升。《快樂到家》連續6天壓倒《一代宗師》自然有它的價值,目前我們的國產電影整體水平偏低,《泰囧》《快樂到家》這些喜劇的成功,會刺激我們今后的電影發展。
《綜藝》:湖南臺今后會不會繼續投拍電影?
張華立:會。包括周播劇,晚會,跨年,為什么不能采取電影的手法?湖南衛視跨年晚會做了8年,做成電影一定會有驚喜的,可以把電影、舞臺藝術、電視藝術融合在一起,節點的慶祝一定有其他的樣式——這些目前還只是一個想法。
(記者趙國紅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