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簽署了《國家檔案局第9號令》,公布了《各級各類國家檔案館收集檔案范圍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1 《規定》制定的目的與依據
1.1 《規定》制定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為了建設覆蓋人民群眾的、內容豐富、結構合理的國家檔案資源體系”;二是為了“劃定各級各類檔案館收集檔案的范圍”。這里的“各級各類檔案館”,包括各級綜合檔案館、各級部門檔案館、各級專門檔案館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設立的檔案館。
1.2 《規定》制定的依據。主要有三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三是《全國檔案館設置原則和布局方案》。
2 各級各類檔案館收集檔案的總體要求
2.1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兑幎ā分袕娬{指出的“貫徹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這種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
2.2 基本原則。按照“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的原則。這里的“統一規劃”,是指由“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統一規劃;這里的“分級管理”,是指由“各級各類檔案館”分級管理。
2.3 操作方式。依法開展檔案收集工作。這里的“法”,主要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全國檔案館設置原則和布局方案》。
2.4 收集范圍。屬于本館收集范圍的具有長久保存價值的檔案。這里的“長久”,是“長期”和“永久”的合稱。省級以上(含省級)檔案館接收本館收集范圍的保管期限為永久的檔案,省級以下(不含省級)檔案館接收本館收集范圍的保管期限為永久和長期(30年以上,含30年)的檔案。
3 各級綜合檔案館收集檔案的范圍
綜合檔案館是按行政區劃或歷史時期設置的,收集和管理本行政區域內多種門類檔案的檔案館。在中央設置3個綜合檔案館。一是中央檔案館:收集管理黨和國家中央機關的重要檔案。二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集管理明、清兩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機構形成的檔案。三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收集管理民國時期中央機構形成的檔案。在地方按行政區劃分級設立綜合檔案館,即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收集管理本級黨和國家機關的重要檔案。
具體來說,各級綜合檔案館收集檔案的范圍可劃分為“一般接收范圍”和“特殊接收范圍”兩種情況。
3.1 一般接收范圍
3.1.1 依法接收本級“中國共產黨委員會及所屬各部門”形成的檔案。中央檔案館依法接收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及其所屬機構形成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依法接收本級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及其所屬機構形成的檔案。
3.1.2 依法接收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形成的檔案。中央檔案館依法接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形成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依法接收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形成的檔案。
3.1.3 依法接收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各部門和單位”形成的檔案。中央檔案館依法接收國務院及其各部委(包括具有行政職能的公司)和各直屬機構形成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依法接收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各部門和單位形成的檔案。
3.1.4 依法接收本級“人民政協及其常設機構”形成的檔案。中央檔案館依法接收政協全國委員會及其常設機構形成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依法接收本級人民政協及其常設機構形成的檔案。
3.1.5 依法接收本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形成的檔案。中央檔案館依法接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形成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依法接收本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形成的檔案。
3.1.6 依法接收本級“各民主黨派機關”形成的檔案。中央檔案館依法接收民主黨派中央機構形成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依法接收本級各民主黨派機關形成的檔案。
3.1.7 依法接收本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形成的檔案。中央檔案館依法接收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等全國性人民團體及其所屬機構形成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依法接收本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形成的檔案。
3.1.8 依法接收本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形成的檔案。中央檔案館依法接收國家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形成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依法接收本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形成的檔案。
3.2 特殊接收范圍
3.2.1 全部或部分接收本級“中國共產黨委員會及所屬各部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各部門和單位,人民政協及其常設機構,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機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機構下屬單位和臨時機構的檔案。中央檔案館全部或部分接收國家級上述機構下屬單位和臨時機構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全部或部分接收本級上述機構下屬單位和臨時機構的檔案。
3.2.2 接收“新中國成立前本行政區內各個歷史時期政權機構、社會組織、著名人物”形成的檔案。中央檔案館接收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群眾團體中央機構、派出機構及邊區政府形成的檔案;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接收“新中國成立前本行政區內各個歷史時期政權機構、社會組織、著名人物”形成的檔案。
3.2.3 接收“本行政區內重大活動、重要事件形成的檔案、涉及民生的專業檔案”。中央檔案館接收“具有全國意義的重大活動、重要事件形成的檔案、涉及民生的專業檔案”; 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接收“本行政區內重大活動、重要事件形成的檔案、涉及民生的專業檔案”。
3.2.4 接收“本級破產轉制國有企業、撤銷事業單位的檔案館的檔案”。中央檔案館接收“國家級破產轉制國有企業、撤銷事業單位的檔案館的檔案”; 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接收“本級破產轉制國有企業、撤銷事業單位的檔案館的檔案”。
3.2.5 收集或代存“本行政區內社會組織、集體和民營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家庭和個人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利用價值的檔案”。此項工作主要是針對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而言,且需“經協商同意”,也可以通過接受捐贈、購買等形式獲取。
3.2.6 接收本行政區域內鄉(鎮、街道辦事處)機構形成的檔案。此項工作主要是針對“縣(旗、市、區)檔案館”(縣級綜合檔案館)而言。
4 各級部門檔案館收集檔案的范圍
各級部門檔案館是指中央和地方某些專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收集管理本部門檔案的事業機構。部門檔案館設置大致有以下四種情況:
4.1 根據國家外交、安全工作的特殊需要,分別設置外交部檔案館、安全部檔案館。收集并永久管理本部門及其直屬單位形成的檔案。
4.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可設置本部門檔案館。收集管理本部門及其直屬單位形成的檔案。其中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檔案,在本部門檔案館保存50年后向中央檔案館移交。
4.3 某些形成專門業務和科學技術檔案數量大的中央專業主管部門,經部門領導批準,國家檔案局同意,可成立本部門檔案館。收集管理本部門及其直屬單位形成的有關檔案和資料。但其在履行國家行政管理職能活動中形成的黨政領導和行政管理等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檔案,要按規定向中央檔案館移交。
4.4 ?。ㄗ灾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的有關專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確需設館的,由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按照重點加強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原則,統籌規劃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收集管理本部門及其直屬單位形成的有關檔案和資料。但其在履行國家行政管理職能活動中形成的黨政領導和行政管理等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檔案,要按規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綜合檔案館移交。
5 各級專門檔案館收集檔案的范圍
專門檔案館指收集和管理某一專門領域或某種特殊載體形態檔案的檔案館。專門檔案館設置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
5.1 在中央設置4個專門檔案館。一是中國照片檔案館(已建立):收集管理全國范圍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照片檔案原件或復制件;二是中國科學技術檔案館(待建立):收集管理國家級科學技術成果、全國重點工程項目、重點引進項目的檔案或檔案復制件;三是中國文學藝術檔案館(待建立):收集管理中央直屬藝術團體、全國著名文學家、藝術家及中央各部門所屬出版單位形成的有關文學藝術檔案或檔案復制件;四是中國聲像檔案館(待建立):收集管理中央、國家機關所屬音、像出版,影視制作單位形成的音像檔案及各電影制片廠匯交的影片、錄音、錄像檔案或檔案復制件。
5.2 ?。ㄗ灾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設置哪些專門檔案館,按照重點加強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原則,由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統籌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家檔案局備案。收集管理本行政區內某一專門領域或特定載體形態的專門檔案或檔案副本。
5.3 大、中城市設置城市建設檔案館(簡稱城建檔案館)。收集管理本城市有關城市規劃、建設的檔案及城市建設管理方面的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檔案或檔案復制件及有關資料。這里的“大、中城市”,是指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各省轄地級市。
6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檔案館收集檔案的范圍
6.1 國有企業檔案館收集檔案的范圍。按國家統一標準確定的大型企業和部分建立時間長的中型企業,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經企業領導批準,向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備案,可成立企業檔案館,收集管理本企業及其所屬單位形成的檔案。
6.2 事業單位檔案館收集檔案的范圍。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教委直屬的院校,經主管部門批準,向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備案,可成立檔案館,收集管理本單位及其所屬機構形成的檔案。
7 《規定》對各級各類檔案館收集檔案范圍的其他有關規定
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接收屬于本館收集范圍的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的數字化副本;二是接收本館館藏檔案內容和立檔單位歷史有關的資料;三是接收管理和利用本館館藏檔案所必需的專用設備;四是積極開展本館館藏電子文件備份工作;五是制定本館的收集檔案范圍細則和工作方案。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檔案局 來稿日期: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