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檔案法的操作性問題,本文對知網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檔案法》頒布以來的“主題項=檔案法”,并且“全文項=操作性”的172篇文獻,從多方面進行粗略的統計分析。
1 學科類別
從學科類別看,172篇文獻涉及5個學科,由于文獻在學科劃分時存在交叉,總文獻篇數高于實際文獻數。其中,行政法及地方法制以116篇居首位,占67.44%;檔案及博物館以62篇居第二,占36.05%;新聞與傳媒、民商法、企業經濟居最后,各有1篇,共占1.74%。
2 研究層次
· 從研究層次看,社會科學類文獻數量最多170篇,占98.83%。其中,基礎研究105篇、行業指導63篇、職業指導和政策研究各1篇。自然科學只有工程技術2篇,僅占1.17%。研究以社會科學的基礎性研究為主。
3 期刊分布
· 從文獻的期刊分布看,172篇文獻分布在42種期刊上,刊均4篇。發表2篇以上文獻的有26種(檔案學期刊25種),共發表文獻156篇。發表1篇文獻的16種。在42種期刊中檔案學期刊26種,發表文獻155篇,占到全部172篇文獻的90.12%;其中,檔案學核心期刊13種,發表文獻114篇,占檔案學期刊的73.55%,占全部172篇文獻的66.28%。檔案學期刊,特別是檔案學核心期刊是對這問題關注度最高的期刊。
4 文獻作者
· 從文獻的作者情況看,172篇文獻署名的149篇,共涉及作者182人,其中,發表2篇以上文獻的17人,每人各2篇,共發表文獻34篇。發表1篇文獻的作者有138名。值得注意的是,在17名發表2篇文獻的作者中,高校的作者9人,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作者6人,其他單位的2人。從這些相對高產作者的分布,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高校作者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最高,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作者次之,其他機構的作者關注度相對比較弱。在其他發表1篇文獻的作者中,比較有影響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所占比例較高,有作者11人,高校與其他單位的作者數量相同,各為6人。在149篇署名文獻中,合作文獻27篇,合作率為14.1%。其中,2人合作的21篇,3人合作的5篇,4人合作的1篇。
5 作者單位
從作者單位分布看:172篇文獻中,署明單位的有126篇,共涉及單位95個,發表文獻131篇次。其中,發表2篇文獻以上的有19個單位。其中,高校11個,發表文獻35篇;檔案行政管理機關6個,發表文獻16篇;其他單位2個,發表文獻4篇。其他發表1篇文獻的單位有76個,其中,高校有26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29個;其他單位有21個。
合計高校37個,發表文獻61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35個,發表文獻45篇;其他單位23個,發表文獻25篇。無論是從單位數量上,發表文獻的數量上,還是單位平均發表文獻數量上看,高校均居首位,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居次席,其他單位居后。
6 發表年度
· 從文獻的年度發表趨勢看:整個研究過程是前期起伏不大,中期大起大落起伏,后期相對平穩的格局。第一個小高峰出現在《檔案法實施辦法》頒布的1991年,這與這部法規的性質有關。第二個高峰出現在《檔案法》第一次修改重新頒布實施的1996年,這一次修改的主要內容就是對罰則進行了細化,增加了可操作性。之后,整個研究一路走低,2005年時降到了零。第三階段始于2007年,從這一年開始,《檔案法》進入第二次修改過程,對此問題的關注度又一次提高起來,并一直相對平穩。
7 中文關鍵詞
· 從文獻涉及的中文關鍵詞來看,使用頻率超過2次的有19個。具體情況是:“檔案法”20篇、“《檔案法》”9篇、“修改”7篇、“檔案開放”5篇、“修訂”3篇、“檔案利用”3篇、“建議”3篇、“政府信息公開”3篇、“保護”3篇、“完善”3篇、“檔案”3篇、“檔案管理”2篇、“思考”2篇、“限制”2篇、“檔案所有權”2篇、“知情權”2篇、“隱私權”2篇、“公布權”2篇、“保障”2篇。使用頻率為1次的有“檔案信息”、“公平”、“立法建議”、“法治理念”等。與“操作性”與“可操作性”相關的沒有。
8 結語
· 整個研究以行政法及地方法制與檔案及博物館為主,偏重于社會科學的基礎性研究。檔案學期刊,特別是檔案學核心期刊是對此問題關注度最高的期刊。無論是從單位數量上,發表文獻的數量上,還是單位平均發表文獻數量上看,高校均居首位,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居次席,其他單位居后。整個研究過程是前期起伏不大,中期大起大落起伏,后期相對平穩的格局,與《檔案法》頒布實施、修改有很強的關聯度。與“操作性”與“可操作性”相關的專門研究文獻很少。
(作者單位:開封市節約用水辦公室 來稿日期:201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