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教師在傳統課堂授課方式下對能力強學生“吃不飽”、能力欠佳學生“吃不消”的問題普遍感到力不從心,而分層教學則成為優化單一班級授課制的有效途徑。文章針對青海藏區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指出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對分層模式的實施和分層教學應注意的問題作初步探討。
關鍵詞:青海藏區;信息技術課程;分層教學
0.引言
分層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個性差異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點,以班級為一個整體,根據每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隨機動態地把這一整體分成不同層次的學習組并依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起點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設計教學,制訂出不同深度和廣度的教學方案,激發不同層級的學生向目標努力,讓每名學生都在自己的學習能力范圍之內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與技能,獲得最大的進步。分層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它強調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多數學生邁大步,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要打破傳統教學“一刀切”“一窩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標教學中實行“分層推進,分類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青海藏區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青海藏區由于歷史、地理以及自然條件等因素導致學生難以接受良好的信息技術教育。學校方面,由于社會對學校辦學質量優劣的評價標準基于該校考試評價成績的好壞,這就導致學校將精力都放在藏語文、漢語文、數學等幾門主要學科方面,從而忽視了其他學科的教育質量,其中就包括信息技術教育。家長方面,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才,但他們眼中的成才標準就是以后能不能考上好一點的大學,加之出于對孩子沉迷電腦的擔心,他們不支持甚至反對自己的子女將時間用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上。
教師方面,藏區教師由于受傳統觀念的束縛,缺乏對新技術、新教育手段的正確認識,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認知也存在偏差。主管層面,信息技術培訓和教研不到位,有的學校雖然配置了幾臺電腦,但由于缺乏師資,設備也就成了一種擺設。學生方面,大部分藏區學生受家庭和學校條件的影響,很少接觸計算機,有的甚至從未接觸過計算機,一切要從零開始;而少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則有機會接受比較好的信息技術教育,對信息技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求知欲高,接受能力強;也有一些學生不喜歡信息技術課,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習慣比較差,興趣主要集中在游戲而非學習上。
2.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無論是藏區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都對信息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中小學教學條件的不同,使得每名學生在識字量、詞語理解、漢語交流、理解水平、學習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基礎差異很大,再加上學生的智力水平有一定差距,就使得每名學生對于某些知識點的學習效果不同,基礎好、反應快的學生求知欲更高,思維更活躍,接受能力更強。一些學生在課堂中往往不在意這些基礎知識,他們都早已經“自學成材”,學習沒有困難但缺乏主動性,常常在完成任務后就玩游戲或上網聊天;還有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習慣比較差,沉迷于游戲、網絡;有的學生上課紀律特別好,對于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掌握得也不錯,但計算機實際操作技能卻很差,在上機時束手無策,一直到下課常常都無法完成任務,時間長了也會產生厭學現象。
針對知識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相同內容、同一進度的教學,勢必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喪失對學習的興趣或把時間和精力用在電子游戲上,而基礎差的學生又會“吃不了”,加劇厭學的情緒;因此我們十分有必要在藏區信息技術教學中充分應用分層教學,以緩解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分層教學讓全班學生都能夠從課堂上學有所得。
3.分層教學的方法研究
根據藏區信息技術教學現狀,我們可以充分應用分層教學的獨特優勢,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分層教學。
1)教學目標分層。
針對藏區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們確立不同的培養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讓每個學生有一個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幫助,感受成功的喜悅并以此激勵自己,增強求知的欲望。要進行分層教學,就必須首先了解藏區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水平,對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程度進行一次“摸底”調查。只有掌握了學生個體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基礎情況,才能實施分層教學。
調查方法有很多,如問卷調查法、任務驅動法等。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學生接觸電腦和掌握信息技術的程度,心中有了底,就可以把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進行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教學。我們還可以運用任務驅動法,事先準備幾個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任務,試著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自主完成,然后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效果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為分層教學打好基礎。
2)教學內容分層。
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針對各層次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問題、練習和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授課策略;針對學生的習慣、藏漢語基礎、愛好分出層次,設置課堂練習和作業分層練習。
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能力、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學習需求的差異,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進行教學設計。例如,對于藏區初一新生,每個班級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連鍵盤、鼠標甚至開關機都不會,而有少數學生對這些基本的操作已經了如指掌,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在了解學生個體綜合能力層次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及方法。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玩小游戲,讓他們在痛快游戲之余鍛煉運用鍵盤和鼠標的技能;這在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讓低層次的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為以后的優質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3)教學評價分層。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評價。只有及時進行教學評價,我們才能夠在第一時間及時了解學生的發展動態,了解分層教學取得的效果并及時發現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取得較好學習成果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給予表揚,適當的表揚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對于部分沒有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學生,我們應該及時給予鼓勵,盡量找出其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閃光之處并給予好評,讓學生正視失敗,學會面對挫折,以積極的心態繼續以后的學習。
4)考核評估分層。
學生的能力有差異,藏區學生更是如此。教師在評價時應采用分層評價考核方式。測試是對教學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具有達標檢測、矯正強化、層次反饋等功能。檢驗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能用同樣的要求和標準。
在試題編制中,我們可以依據教學目標將測試題分為基礎題和分層題。學生既可完成本層次題又可完成高一層次題,,若完成高一層次題的測試,則該部分得分加倍。我們嚴格按ABc三個層次提早命題,要求A組題全做,BC組題選做并且經過折算后與A組題一共計為滿分,同時改革成績冊。這種分層命題多能化測試既不會使差生考得“灰溜溜”,又不會讓優生考得“輕飄飄”,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4.分層教學的優勢
1)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進步。
不同青海藏區學生的家庭背景、社會背景、經濟條件、興趣愛好、藏漢語水平、對新事物的領會能力不同,其中就有學習能力發展的優劣之分,因此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將“能走多遠,你就走多遠”的理念滲透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盡量多學,而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前提下盡量往前走。
2)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平時采用全班統一學習、“一鍋端”的教學方法,很難保證一堂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畢竟學生的層次不同,有的“吃不飽”,有的又“吃不了”。采用分層教學之后,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對癥下藥”,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和激發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只要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3)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分層教學使得教師必然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不同層次的課前教學設計,在加大工作量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對于班級里層次較高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基本掌握課本上的知識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突破課本內容的限制,主動獲取適合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更高層次、更多方面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以滿足高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5.分層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分層教學中,層次的劃分并非一成不變。教師必須定期重新對全體學生進行摸底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了解每個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情況,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新的層次調整,使學生隨時處于適合自己的學習層次上,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學習到新知識和新技能。
分層教學并不是歧視低層次的學生,恰恰相反,分層教學更加重視低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分層教學中要盡量以鼓勵、表揚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不能完成任務的學生必須精心指導,使他們每天都有新的收獲。
6.結語
分層教學法符合新課改中“關照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解決“零起點”和“非零起點”問題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科學有效的分層異步教學避免了教學整齊劃一的弊端,建立了一個表面寬松但又相互競爭的學習環境,既能激勵學有余力、學有專長的學生向前發展,同時又能創造條件,鼓勵學習基礎較差、學習困難的學生能學有收獲,得到相應的發展。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實際教學中結合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引導法、演示法、激情法等其他好的教學方法,提高藏區學生信息素養,為每個學生創造進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