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開發APP的角度去思考影視劇,或許能給影視界帶來更多啟迪。
在我眼中,美國電視劇的制作人和互聯網產品經理一樣,都是一群沉迷于“升級”的家伙。美劇按季推出,一邊拍攝,一邊播出的制作機制和移動互聯網根據用戶反饋來更迭版本、修補BUG如出一轍。
所以,姑且把當前如日中天的美劇《行尸走肉》視為一款擁有海量用戶的APP,它的每代產品都讓粉絲們欣喜若狂。與其他美劇虎頭蛇尾,被觀眾紛紛從收視表里卸載不同,AMC是優秀的產品經理,這樣一款“APP”升級到4.0版本(第四季)后居然還能黏住越來越多的用戶。用互聯網產品經理的眼光來審視的話,竊以為這款APP成功因素如下:
首先,根據移動產品設計原則,有趣高于功能。一款APP,一部影視劇,必須有趣,必須COOL,才可能形成傳播和口碑。在社交網絡時代,人際傳播的能量甚至比大眾傳播更為關鍵。口口相傳讓《行尸走肉》迅速成為美劇愛好者的新寵,直至成為潮流。
其次,產品功能單一。一款優秀的APP,要求只作一件事,一個大而全的APP意味著全面平庸,《行尸走肉》的功能就是讓觀眾跟隨角色,一起體驗在“喪尸世界里求生”。這個功能,在以往的喪尸題材影視劇中并不多見,《生化危機》《驚變28天》之類的片子,戲劇化的劇情將觀眾的代入感抹滅,而《行尸走肉》的慢節奏和大量生活化的細節讓觀眾欲罷不能。
而且對于用戶體驗來說,APP需要給用戶一維化的體驗,避免過多繁復操作,《行尸走肉》同樣符合此標準。美劇編劇一向喜歡賣弄智商故意設置大量懸念,以把觀眾玩弄于股掌為樂,但《行尸走肉》的mApMq/gy1IdCUt9lkCLn8g==編劇卻偏偏劍走偏鋒,劇情和人物設置簡單直接,沒有過多的陰謀論,沒有讓人頭暈費解的懸念謎題,直入主題,即刻定生死。相比前一代美劇的玩弄懸念,千頭萬緒的分支情節和隱藏元素,《行尸走肉》更符合當下的快餐流行口味。
第三,根據用戶反饋來優化升級產品。我們早已習慣接受蘋果和安卓商店里的APP升級提示,并且迷戀于版本升級。雖然已經憑借前三季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AMC卻并未躺在功勞簿上對用戶的反饋置若罔聞,而是十分留意粉絲的留言,滿足她們的喜好。當第三季(可以視為3.0版本)令人遺憾的偏移了“打僵尸,求生存”的主題被粉絲們詬病時,AMC在新出的4.0版本中迅速糾正之前的過失,第三季中反面角色“總督”不見蹤影,人與人的幫派斗爭也回歸到前兩季打僵尸的節奏——粉絲們喜歡大波僵尸?那就加入喪尸大軍。粉絲們喜歡虐僵尸的快感?那就加入更多的斷肢爆頭殺戮。喪尸種類太單一?那就加入新品種。AMC時刻與用戶保持互動,不斷升級加碼,滿足粉絲胃口。
《行尸走肉》顯然是個經典“APP”,它已經將美劇的形態風格帶到另一個層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它是一款注定會火爆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