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2013首屆中國電視劇節目推介會(杭州)”(以下簡稱推介會)在杭州開幕。本次推介會成交金額(含意向)共計約58.3億元,超過了年初春推會的50億元。
相較今年春推會上大量已制作完成的劇集,本次推介會上籌備劇的占比更大,約占64%。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也反映出投資方和制片方對行業越發謹慎的態度。參加推介的電視劇集篇幅也有增長趨勢。官方數據顯示,今年春季推介會共有490余部、15000余集電視劇參展,平均每部劇長30.61集。而此次秋季推介會,雖參展的電視劇節目仍為490多部,但劇集量已達17700余集,平均每部劇長36.12集。
浙江企業表現亮眼
2007年至今,“中國電視劇節目推介會”已舉辦12屆,每年分春季、秋季兩屆,是國內惟一由電視節目制作產業主導的節目交易平臺及產業發展論壇。2013年,“春季推介會”升級為“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秋季推介會”定名為“中國電視劇節目推介會”。
今年8月21日,我國廣電行業的第一個產業協會——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制協)正式成立,導演尤小剛擔任首任會長。“2013推介會”是中制協成立后舉辦的首屆電視劇推介會,并首次將舉辦地移師到杭州。
本屆推介會吸引了海內外影視業1200余名專業人士,有中影集團、華策影視、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小馬奔騰、海潤影視、浙江影視集團、韓國中華TV等260多家海內外影視制作與發行公司參展。電視播出機構方面,中央及各省市電視臺(頻道)如央視、北京臺、浙江臺、湖南臺等100多家強勢播出平臺參展,主流視頻網絡媒體參展數量也創歷史紀錄。
或因主場之故,浙江的影視企業在此次推介會上表現亮眼。華策影視、長城影視、浙江影視集團等多家企業帶來《天龍八部》《大漢賢后衛子夫》《大當家》《鹿鼎記》等40部影視作品,共1560集參展。
同時,在本次推介會上,西湖區和華策影視還共同簽署了區、企共建“中國(浙江)影視國際合作實驗區杭州總部”的協議,并針對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實驗區杭州總部等重點影視項目成立招商組,對小馬奔騰、光線傳媒等100余家重點參展影視企業開展了敲門招商工作。20余家企業明確在西湖區投資創業的意向。
翻拍續拍仍流行
本次參展節目的題材仍以現代劇為主打,當代題材占34%、近代題材代占12%、古代題材代占11%、戰爭題材占11%,涵蓋了歷史、戰爭、諜戰、生活情感、勵志、輕喜、動作、傳奇等主要電視劇題材類型,翻拍和續拍的劇集仍占有一定比例。
推介會參展劇目表顯示,此次的翻拍劇有《天龍八部》《鹿鼎記》《小李飛刀》《新神雕俠侶》《新金粉世家》《新京華煙云》等,另有改編自電影的翻拍劇《十月圍城》《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等。續拍劇續集則有《今夜天使降臨2》《愛情公寓4》《岳母的幸福生活》第二部、《鄉村愛情圓舞曲》《隋唐英雄》第三、第四部,《野鴨子2》,以及曾經在二十幾年前熱播的《渴望》續集《新渴望》。
面對電視劇產量的“虛胖”、贗品成災,尤小剛表示了擔憂。他認為當前整個行業比較浮躁,很多編劇迷戀橋段、戲劇沖突,導致劇情大同小異,精品劇太少。因此,他停拍了一年時間來挑選劇本,并最終從8部作品中挑出4部進行籌備。本次推介會他帶來了被其稱為“秘史升級版”的電視劇《大清寶典》,他透露劇情既有“無間道”的緊張刺激,也有命運浮沉、情愛交織的凄美。尤小剛直言,“現在的收視率嚴重妨礙了電視產業的發展。”他認為,在網絡點擊考評還沒有成為廣告客戶認可的數據的情況下,有關部門應根據統計法對收視率調查進行重新調整。
避免過度“娛樂化”
從抗戰題材“娛樂化”受到輿論批評,到翻拍劇扎堆暴露創作乏力,創作者不得不思考國產電視劇路向何方。中國傳媒大學戲曲影視學院教授曾慶瑞直言,目前中國電視劇正在遭遇“市場對藝術的綁架”。他在11月4日下午的“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論壇”上點名批評了于正的作品,稱其20多部戲里,歷史劇都在戲說歷史。而一些雷人劇、狗血劇也成為不少電視臺關照的重點,他希望業界“越是身臨困境,越要堅守精神家園”。
推介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強調,電視劇創作仍然需要克服過度娛樂化傾向。“創作必須扎根現實土壤,那些表現中國人真實可信的夢想,如養老夢、求學夢、成功夢等的電視劇才能真正得到觀眾喜愛。而這樣的原創劇集往往需要創作者付出更多心血,克服創作中的浮躁心理”。
對此,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王鵬舉表示,“盡管協會不可能通過強制手段來對某些制作單位和機構進行管理或懲罰,但會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例如針對跟風問題,爭取在內容上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定期分階段,把相關題材影視劇的制作數量,向各個成員單位進行通報,盡可能避免題材撞車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