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日,馮小剛在中國大劇院留下了中國內地藝術家的“金手印”(因為是首次所以含金量高)。雖然馮小剛的電影在中國市場贏得25億票房,但其人在美國普通觀眾眼里,還是宛然天外來客,不知是何方神圣。他的《大腕》北美票房只有可憐的800美元,《非誠勿擾2》也只有42萬美元abqxl/BxLCrl32dHFX6+TxjxhZkyMB835VfLTTbiBqo=。由此可見,中國頂級導演的電影,在美國幾乎無人問津。馮小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他的《一九四二》最接近好萊塢電影;對于媒體稱他是“中國的斯皮爾伯格”,馮導“深感榮幸”并強調“還有很遠的距離”。在國內心氣極高的馮小剛,在美國顯得如此謙卑,說明一個事實,面對好萊塢,中國電影人和中國電影只有仰視的份兒。
可見,不是馮小剛在好萊塢留下了“金手印”,中國電影的含金量就和美國相當了。當然,也不是好萊塢電影里多了一些“討好”中國的元素,中國的軟實力就和美國不相上下了。娛樂媒體可以大肆宣揚馮小剛的“金手印”,觀眾卻不可以盲目樂觀,還是要像馮導那樣有自知之明。若馮小剛的電影在美國也像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在中國那樣叫好叫座,中國電影才真的揚眉吐氣,才算是有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