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出人意料地火了,據報道今明兩年將會有24檔與親子有關的節目出現,其中不少直接“拿來主義”,對《爸爸去哪兒》進行了復制,這種“星爸星媽+明星兒童”的節目形式,在它剛展現出火爆景象之初,就面臨著觀眾審美疲勞的問題。剝離掉親子真人秀的新鮮形式、暫且忽略這類節目貌似樸素的包裝,會發現它的核心仍然是在消費明星。
但如同明星選秀節目也會面臨審美疲勞一樣,明星親子類節目的生命力更加脆弱。首先,多檔節目參與競爭,會分散觀眾的收視,談資也將不會集中于某檔節目身上,《爸爸去哪兒》的一枝獨秀狀況會不復再現。其次,節目形式、內容的雷同,會讓后來者在沒有更大牌明星加盟的前提下,失去對新觀眾群的吸引力,跟風節目很容易夭折。再者,如果這類節目不能時時創新,很快會讓觀眾產生“不過如此”的想法,不排除有此類節目重復草根選秀的做法,進行炒作引起一時關注卻換來觀眾的集體反感。
總而言之,讓明星親子真人秀生命周期縮短的,除了跟風之外就是明星依賴。這是電視娛樂的宿命。而想要某種電視節目成“常青樹”,最好的辦法是各家衛視各顯其能,大幅提升自身的原創能力,別總盯著別人家什么節目火就抄什么。電視主管部門也應為電視娛樂原創能力的提升,提供寬松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