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開,1948年7月調至粟裕身邊工作,跟隨粟裕14年,幾乎形影不離,對粟裕感情極深。
2012年12月18日的北京街頭,氣溫零下10攝氏度。記者快步向前走著,找著,顧不得戴上手套和口罩,因為此時與我同鞠開老人約好的時間已經晚了半個小時。想起前一晚電話聯系時那一端慈祥親切的聲音,我心中充滿歉意。
終于找到鞠老的家,前來開門的正是鞠老本人,“不要著急,遲就遲一點,坐下先喝杯茶”!只此一句,我懸著的心便放下了。
到粟裕身邊工作
鞠開1927年出生在江蘇泰興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幼時上過四年私塾,后被父親轉到本莊的一所小學讀書。雖然他每學期的總平均分數都是第一名,但因家境困難,經常上一學期就不得不歇一學期。作為男孩子,鞠開從小在家吃過苦,深諳農民種地的辛苦。
1940年夏天,新四軍從江南來到了他的家鄉。他們身穿灰色軍裝,左臂戴了新四軍的臂章,腳穿草鞋,打了綁腿,很是威武。新四軍來了以后,國民黨的縣常備隊就逃得無影無蹤了。新四軍住到了莊上,鞠開家也住進了一位新四軍的大個子營長和一個勤務兵,他們經常提到新四軍領導人陳毅、粟裕,這是鞠開第一次聽到陳毅、粟裕的名字。
1941年鞠開離開家參加革命。1943年7月,他加入了青年解放團(共產黨外圍組織),1945年5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7月上旬,鞠開被黨組織調到新四軍第一師兼蘇中軍區黨校十隊學習。粟裕在蘇中軍區組織的一次歡迎大會上作報告,鞠開就坐在下面,這是他第一次有幸見到粟裕,心中不知道有多高興!粟裕聲音洪亮,給鞠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總想有一天,能夠近距離地見到粟裕。
鞠開從黨校畢業后,被分配到華中軍區司令部機要科工作。機要科歸粟裕直接管,粟裕抓得很緊,對機要人員的工作、學習、思想、生活都很關心。機要科同粟裕同志關系很密切,粟裕到哪里,機要科就跟到哪里。因為戰役、戰斗的頻繁,來往的電報很多,機要秘書徐玉田一個人忙不過來,粟裕便要求從機要科再選調一位同志到他身邊工作。
1e2ffe9a471e2ebea4dfe45e370f59a5569aed77adc1a859965be6a5d0e4514e7948年7月20日上午,機要科長左金祥找到鞠開:“小鞠開,經我們研究,決定調你到4725那里去工作。”“4725”是電報明碼的“粟”字。突然聽到這個決定,鞠開很驚訝!左科長繼續說:“不騙你,是真的,調你去當機要秘書。這是組織上對你的信任,可要珍惜啊!把背包打好就準備去吧!”于是,吃過午飯,鞠開頂著烈日報到去了。
鞠開在這天的日記里寫道:我到達粟司令那里時,他正在看地圖,見我來了,立馬對我說:“小胖子,你來了,歡迎你!你的情況左科長已經跟我介紹過了,你是泰興人,人家叫你們泰興人都叫泰興杲梓。泰興杲梓也是出了名的,泰興人當新四軍是很多的,打仗也是很勇敢的,歡迎你的到來。”我心里直打鼓:“我怕工作做不好,造成損失。”他笑著說:“不要緊,慢慢學習嘛!干干情況就會熟悉起來的。同時還有徐玉田對你的幫助呢,工作會做好的!”
就這樣,鞠開開始了在粟裕身邊的機要工作。
不知疲倦的首長
1948年9月,濟南戰役即將結束時,粟裕一個晚上徹夜未眠,經過深思熟慮,就將建議發動淮海戰役的電報起草好并發給了毛主席。次日早晨7點,粟裕進屋休息時叮囑鞠開,不要考慮他的休息,有電報隨時叫醒他。作為華野16個縱隊的統帥,粟裕是淮海戰役的建議者,是淮海戰役的重要組織者和指揮者之一。為了保證淮海戰役的徹底勝利,在60多個日日夜夜里,粟裕沒有好好休息過,尤其是戰役最緊張的第二階段,為了殲滅黃維兵團,他連續七個晝夜沒有睡覺,躺在床上,帶病堅持指揮戰斗,飯也顧不上吃。鞠開見他滿臉通紅,太陽穴上的筋鼓了起來,知道他血壓高了。寒冬臘月,粟裕用冰涼的毛巾往頭上頂——高度緊張,使他的美尼爾氏癥又復發了。后來有一次,鞠開問粟裕:“首長,你頭痛時是個什么感覺呀?”粟裕說:“不好受,頭暈目眩,惡心嘔吐,每根頭發好像鋼針往里扎,手都不敢碰一下。”
鞠開在粟裕身邊的工作,主要任務是管電報。在戰爭年代,電報的時間性、機密性都很強。因此粟裕有個規定,來了電報,馬上送給他看,不許有一時半刻的耽誤。鞠開開始是嚴格按照要求辦的,電報隨到隨送,時間久了,工作比較熟悉了,對有的后勤方面的且時間要求不那么急迫的電報,如果正碰上粟裕吃飯和休息,就不立即送了。有一次為了查一個事情,粟裕這才知道鞠開因怕影響他的休息而壓了電報,便嚴肅地對鞠開說:“打仗,時間就是生命,不論哪方面的電報,都不要壓。孫子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后勤工作的重要。尤其是現在打大規模的運動戰,后勤更是戰爭勝利的保障,你怎么可以小看呢!”粟裕給鞠開敲了警鐘。打那以后,鞠開對任何電報再也沒有耽誤過。
到北京后,鞠開的工作范圍逐漸擴大,除了仍管理電報外,還兼任文電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等工作。起初,鞠開對群眾來信來訪不重視,有些信沒有呈給粟裕,就轉給有關單位處理了,有的來訪也安排給有關單位接待了。粟裕知道后,當即指出:“群眾來訪來信,是黨了解情況、聯系群眾的一條重要渠道,可不要小看這方面的工作。毛主席很重視群眾來信來訪,他在許多群眾來信上都親自作過批示,你想想看對于這樣的工作能馬虎嗎?不能!”
為此,粟裕給鞠開規定了兩條:第一,凡是群眾來信不能隨便處理,一定要給他看。第二,凡是群眾來訪,不能隨便擋駕,一定要報告他,由他安排接見。有時,鞠開見粟裕工作壓了一大堆還在同來人談話,心中不免有些著急,就用似催非催的表情想“送客”。來人走后粟裕告誡他:“你要多為別人想想,人家來一次不容易,不讓人家把話說完怎么行?”
一次,鞠開在清理文件時,因為大意,將兩份文件夾在其他文件中找不到了,他還以為在粟裕那里,便向首長要。粟裕一向是一個非常仔細的人,他不僅對大的事情考慮非常周密,就是對具體問題也想得十分仔細。首長十分有把握地對鞠開說:“我這里沒文件了,已經全部清退了,不在我這里,你還是到其他文件中找一找吧!”鞠開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央求說:“首長,請你找一找吧。”粟裕看鞠開急得滿頭是汗,便說:“好吧!我可以再找一找,但我相信一定不在我這里。”于是,首長翻箱倒柜地又找了一遍,自然是沒有。粟裕對鞠開說:“還是在你已清退的文件中仔細找找吧!”最后,終于在已清退的文件中找出來了。通過這件事,鞠開更加佩服首長周密細致的工作作風。
鞠開在粟裕身邊工作,也受過兩次小小的委屈,粟裕知道了,總是以自身的體會教育鞠開:“革命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釘子,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誤會,這沒有關系,只會對自己有好處,你要學會碰釘子。”從此以后,無論是在首長身邊工作,還是離開首長后,一遇到這方面的問題,鞠開就想到了首長的教導,采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正確對待。
首長對我細致的關懷
平時趕上吃飯時,粟裕總要叫鞠開一起吃。那時野戰軍首長吃的是小灶,兩菜一湯。粟裕的飯量小,飯菜打得也很少。鞠開一方面不習慣和首長一起吃飯,另一方面不忍心吃首長那一點飯菜,所以總是推辭。粟裕就將他的軍:“怎么,我的飯里有毒,會藥死你?”鞠開無話可說,只好坐下同首長一起吃。粟裕吃飯歷來快,三扒兩扒,很快就吃完了,筷子一放又忙著去看電報和地圖了,卻叫鞠開把“殲滅戰”打到底。
1950年,毛主席批準生病的粟裕到青島療養,后來粟裕病情有加重的趨勢,毛主席便批準他到蘇聯進一步檢查治療和休息。這期間,鞠開認識了美麗的浙江蘭溪姑娘徐迪民。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互相有了了解,就確立了戀愛關系。鞠開寫信告訴遠在蘇聯的粟裕楚青夫婦,他們都為鞠開找到了女朋友高興。
1951年11月,鞠開跟隨粟裕從南京調到總參謀部工作,從此和徐迪民天南地北各一方。有一天,粟裕找到鞠開說:“你和小徐的戀愛關系既已確定,為了保險起見,我寄封信給華東軍區政治部,還是把她調到北京來,這樣好不好?”之后,粟裕給華東軍區政治部副秘書長譚肇之寫信,不久就把徐迪民調到北京了。
1952年,鞠開和徐迪民向組織打了結婚報告,批下來之后,鞠開向首長報告了這件事。粟裕很開心:“那好,我就等著吃你們的喜糖了。”本來兩人打算第二年開春辦儀式的,可粟裕12月22日就要到杭州去,首長便對鞠開說,你們得在我離開北京前把婚禮辦了,我要來參加的。
于是他們在1952年12月18日結婚。婚禮簡樸而熱鬧,粟裕夫婦,還有部隊領導和戰友都來祝賀。粟裕送了他們一對茶杯,并祝他們互愛互敬,白頭到老。
1951年至1954年,鞠開跟隨粟裕在中南海居仁堂辦公,就在毛主席住所的旁邊。“細心的首長看出了我想見毛主席的心思,便給我出了個主意,說毛主席每星期六晚上都要到春藕齋跳舞,讓我晚飯后去,一定能見到他。”于是在一個星期六的晚上,鞠開早早吃了晚飯,大約6時多就提前去了,7時30分剛過,一個高大的身影從春藕齋南面進來了,鞠開定睛一看,是毛主席,激動得差點跳起來。繼毛主席之后不久,朱德、劉少奇也來了。那天鞠開一直看到舞會結束,等毛主席走了才依依不舍地離開。第二天,粟裕問他:“看見毛主席沒有?”鞠開說看到了,粟裕也很高興。
1962年2月12日這一天,鞠開要離開首長前往政治學院學習,粟裕找鞠開談話說:“決定你到政治學院學習,我是考慮很久了,雖然這里工作需要你,但為了你的提高,還是讓你去學習一下好。”臨別前,粟裕除了照例請鞠開吃飯外,還送了他一個日記本,并親筆在扉頁上題了字:“學而后知不足。”鞠開知道,這是針對他的問題和毛病寫的,要他好好學習。
雖然鞠開與粟裕分開了,粟裕還是像原先一樣關心著鞠開的生活和學習。1968年10月,政治學院撤銷之際,鞠開被調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師一八一團工作。臨行前,粟裕為他們一家餞行,并送了絲綢被面作為禮物。在新疆,由于白天黑夜地干活,鞠開病倒了,住在醫院里。粟裕聽說這事后,就叫夫人寫信給鞠開,問他要不要回北京。鞠開說,當時接到信,躺在病床上的他,淚水就流下來了。粟裕派楚青和秘書去車站接鞠開,當楚青見到鞠開病成皮包骨頭的樣子時驚呆了。經過住院檢查治療,鞠開的病情有所好轉,粟裕又送他去廣東從化溫泉療養院療養。他恢復得差不多了,就回到北京,住在粟裕家中繼續休息。一天吃飯時,首長對鞠開說,把你調到軍政大學來,你就不要回新疆了。就這樣,在粟裕的關心下,鞠開又回到了北京。
如今,鞠開已經是耄耋老人,老伴徐迪民是鞠開不可缺少的助手。離休后,夫妻倆就一起研究粟裕的軍事理論、戰略思想和指揮藝術。他們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回憶和記述粟裕的軍事生涯。鞠開說:“粟裕對地位、名利、榮譽、權力,一向不感興趣,看得淡如水。他生活上關心我,工作上對我嚴格要求,同首長在一起的14年,使我進步,使我謙遜。”這輩子能在粟裕身邊工作,感受一代名將的風采,鞠開覺得這是他一生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