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這個孤傲的女子,仿佛又著一身素錦旗袍,撐著一把油紙傘,獨自穿過悠長又寂寥的那民國的雨巷,緩緩地走來,灑落了一地薄荷般清澈又冰涼的記憶。
他,胡蘭成。她,張愛玲。
民國的男子,多如星火,為何是這一個點燃張愛玲心中的火焰,點燃了這個冰一樣純潔冷傲的女子?為何是這樣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他向她承諾會給她“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生活,她相信了。他讓她等他回來,她等待了。
等待是什么樣的滋味?盼望、焦急或是其他一些情愫?對愛玲而言,我不知道。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惆悵,像忘卻了的憂愁。”對于愛玲而言,初見胡蘭成,到相知、相戀,該是甜而穩妥的,那時的他也該是一心一意愛著她的。可是江山更替,人事無常,誰可以在浩蕩風煙中一如既往?她等著他回來,等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叛,甚至于讓張愛玲來償還他欠下的風流情債,她已經為他低到了塵埃里,在塵埃里開出花來,她,又一次妥協了。他胡蘭成到底是何德何能,竟可以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傷害愛玲?讓她為之等待,為之枯萎,為之凋落?
或許在愛玲心底,情感分為許多種,有些愛相處若即若離就好,而有些愛,則需將自己磨碎,和著歲月一起熬煮喝下去,才肯罷休。對胡蘭成的愛,應屬于后者,若不是愛的最真,也不會傷的最深。
那些算計自己結局的人,其實早被命運算計,莫如順其自然,坦蕩接受,從容不迫,不痛不恙。她接受了,她接受了這個男人的一切,她并不曉得結果,也不愿過多地去考慮,她等待著,等著他回來,和他一起過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生活。她給了他她所能給的一切,可世事并不如人所愿。一個人的心到底可以承受多大的傷痛?我不知道。可是心碎一旦到達極限,用多少的歲月,也無法愈合完全。
一顆破碎的心要怎樣去等待一顆不完整的心?恐怕無法做到,尤其是對愛玲這樣冷傲的女子,她一次又一次地退讓,他一次又一次地得寸進尺,失去了她的愛,她的等待,就徹底失去了,再怎么挽留,也于事無補。
或許,她一直愛著胡蘭成,但是沒有了信任;或許,拒絕是為了保存那份甜而穩妥又惆悵的回憶不再被吞噬;或許,在她的心中,一直等著那份愛,等著那份存在而不可得的愛。
(指導老師:徐琳)
(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高二<302>班)
【明師點評】
這是一篇頗具才情的文章。作者從胡蘭成的一句“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入手,寫了張愛玲和胡蘭成之間的情感糾葛。等待中的愛情,總是那么令人惆悵,我們常常思考:一個人可以活得沒心沒肺,渾身插滿刀、血流成河,但是,愛玲,一個響當當的當代女性,何懼沒有未來啊?然而,她就那么癡癡地等待著那個令她傷心欲絕的承諾,亦如秋風中飄起的點點蘆葦,一刻也不知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