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還是會夢見第一次坐的火車,那是一輛綠皮火車,車窗是能夠拉開的那種。十七歲的我帶著幾斤橘子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看窗外,累了休息一會兒,餓了剝橘子。列車晃晃悠悠了四十個小時。后來我再也沒有坐過這么漫長的火車。
那是高三上學期還沒結束的時候,我拿到萌芽雜志社寄過來的復賽通知書,和父母吵了一架,給老師留下一張紙條,準備奔赴上海。后來,我還是先坐火車到廣東,然后和我爸一起去上海。
出發之前,爸爸一直很反對我去參賽,說是高三學習緊張。出發之后,他就再也沒提過這話,安排好住宿和飲食,陪我去看外灘和城隍廟。
那時候還是第十二屆,轉眼第十六屆都已經開始了。每一年多少人懷揣著夢想到來,又裝滿友情離去,相約來年再見。
在更早些的2009年,去參加新概念的復賽這件事情對于我來說還很遙遠。那個時候我有一群在網絡上寫字的朋友,是在一份中學生雜志的官方網站上。
那年春天,因為一個比賽,我注冊了一個賬號開始將寫的東西發到那個網站上。說是東西,其實也就是課堂957611c84de2d1234729e9cfd23163c2216fd084e0f3112d348a747821f2a27a作文和一些隨手的涂鴉。
人生中每個“第一次”都會在腦海深處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將第一篇小東西上傳到網上之后,開始了漫長和興奮的等待:等待通過比賽初審,等待其他人閱讀,等待有人來評論……是一種讓人有點緊張又有些高興的復雜感覺,和大半年后將四篇參賽稿件裝進大信封后的感覺一樣。
很多朋友是在那個時候慢慢相識的。因為年少,所以才會毫無防備,也因為同樣剛起步,所以大家才容易惺惺相惜吧。互相閱讀作品,互相寫評論,交談甚歡,說說青春,說說理想,說說困擾在心的那些永遠也想不明白的人生終極問題。那大半年很忙,寫一些文字,然后把寫在本子上的小作品敲到電腦上然后傳到網上,給看過的每一篇文章寫評論,認真看別人留在我文章下面的每一條評論,管理網絡文學社……那些現在看來幼稚至極的文字,真的曾經充實過我的生活。
兩年后,我和這個雜志的編輯開玩笑。我說,我當年為了能在你們雜志發表一篇文章,買了三年的雜志,花了一年的網費,這些錢可都是從我的生活費里省出來的。編輯說,你現在可以給我們寫兩篇文章把這筆錢拿回去嘛。
前幾天搬家收拾東西的時候,從幾大箱樣刊里收拾出23期那份雜志。原來已經過去了那么漫長的時光。我想起一個人。
我剛開始在網上發一些小東西的時候,雜志上正在主推一個叫謝植宇的作者。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就是我的目標。后來,我幾乎失去了他的音訊,只知道他做了醫生,再也沒有寫過小說。現在想想,這多像一個輪回:我也在這個雜志寫了二十多期小說,只是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也像曾經的我一樣。
一路走過,閱讀和寫作已經成為了融進我生命里的東西,不可缺失。想想那些明明寫得不怎么樣卻要死磕的日子,就被自己所感動,我想我就沒有什么可以放棄的理由了。
高考完之后的暑假,我把積攢了半年的文字火山噴發似的寫了出來。那是在小鎮上一間非常簡陋的出租房,在等待高考分數的漫長日夜里。那陣子,很多故事在我腦子里胡亂盤旋,很多人在和我說話,很多情感通過文字宣泄出來,像一場無聲無息的戰爭。我把它們寫下來,到夏天過半的時候,我離開居住了十八年的老家,告別那些過去的時光,去往青春的下一站。
大學時光總是空閑時間多,閱讀和寫作可以自由安排。這是曾經夢寐以求的事情:熬過高考吧,熬過去就是天堂。
時至2011年初,我們一群人著手做自己的雜志,我們給它起名《理想國》。
那時候不清楚做雜志的過程,不懂排版,沒有人脈,沒有資金。一群人就這么糊里糊涂而又信心滿滿地上路了。
想方設法約到文章和插畫、找學長學姐學排版軟件、騎著自行車到處找能做印刷的地方、笨嘴笨舌地討價還價、羞羞答答地在學校主干道掛海報做宣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我多希望“第五次”后面是一個省略號。
人是容易被自己感動的。有時候想到曾經為了這份沒有公開發行的雜志跑了大半個上海、大半夜還在印刷廠看印刷效果,真會覺得很不容易。
爭取過企業的基金,爭取過學校的贊助,和出版公司爭取過合作,成功過也失敗過,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本來以為還很遠的畢業,忽然就被擺到了面前。要畢業了,才不得不承認當初信誓旦旦的目標沒能完成,也許它要無限期延后,等到有一天我們強大到能挺起腰把沉甸甸的理想舉過頭項。我相信我和我的理想,一直都在。但是現在,《理想國》已經無限期停止下來。
我們都開始工作了,為了先養活自己。
我現在工作于一家圖書出版公司,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我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到公司,一個人在會議室里寫東西,泛著白光的電腦屏幕就是我的小小世界。
一個朋友工作于一家雜志社,最近剛辭職,想要尋找一個更適合的出版單位。另一個朋友正準備出發去北京,從群眾演員做起。更多的朋友,幾乎都已經安定下來,做著各自的工作,養活各自的理想。
初入職場,很多已經在現實面前失敗的前輩會告訴你:放棄理想吧,不然你會粉身碎骨,這個世界,根本沒有理想的一席之地。
那又如何,如五月天所唱,“青春是人生的實驗課,錯也錯得很值得”。
青春和理想,是我們現在最大的資本,無論青春還剩下多少,無論理想是做什么,趕緊上路吧。再不出發,有些風景你就再也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