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環,字叔循。其先廬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東,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與交皆四方名士。環尤好學,工書,謹飭,重然諾,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張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無所歸。有識允恭者,憐其老,告之曰:“今安慶守譚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見母,念允恭故,必不遺棄母。”母如其言,附舟詣譚。譚謝不納。母大困,念允恭嘗仕金陵,親戚交友或有存者,庶萬一可冀。復哀泣從人至金陵,問一二人,無存者。因訪一元家所在,問:“一元今無恙否?”道上人對以:“一元死已久,惟于環存。其家直鷺洲坊中㈤,門內有雙桔,可辨識。”
母服破衣,雨行至環家。環方對客坐見母,大驚,頗若嘗見其面者。因問日:“母非常夫人乎?何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環亦泣,扶就座,拜之,復呼妻子出拜。妻馬氏解衣更母濕衣,奉糜食母,抱衾寢母。母問其平生所親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環知故人無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日:“天方雨,雨止為母訪之。茍無人事母,環雖貧,獨不能奉母乎?且環父與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貧困,不歸他人,而歸環家,此二父導之也。愿母無他思。”時兵后歲饑,民骨肉不相保。母見環家貧,雨止,堅欲出問他故人。環令媵女從其行。至暮,果無所遇而返,坐乃定。環購布帛,令妻為制衣衾。自環以下,皆以母事之。
母性褊揣急,少不愜意,輒訴怒。環私戒涼人,順其所為,勿以困故,輕慢與較。母有痰疾,環親為烹藥,進匕箸;以母故,不敢大聲語。
越十年,環為太常贊禮郎,奉詔祀會稽。還,道嘉興,逢其子伯章,泣謂之曰:“太夫人在環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見。”伯章若無所聞,第日:“吾亦知之,但道遠不能至耳。”環歸半歲,伯章來。是日環初度。母見少子,相持大哭。環家人以為不祥,止之。環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既而伯章見母老,恐不能行,竟給以他事辭去,不復顧。環奉母彌謹。然母愈念伯章,疾頓加。后三年,遂卒。
將死,舉手向環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孫,咸如杜君。”言終而氣絕。環具棺槨殮殯之禮,買地城南鐘家山葬之,歲時常祭其基云。
環后為晉王府錄事,有名,與余交。
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翟公之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彼非過論也,實有見于人情而云也。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事變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況既死而能養其親乎?吾觀杜環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哉!
注釋:
1.在外當官,轉遷不定。江東,蕪湖以東的長江南岸。
2.謹慎而有節制。
3.盍,何不。
4.因,就。訪,尋。
5.直,當在。
6.奉,恭敬地捧著。糜,粥。食(sì),給吃。
7.付,托付。
8.歲,成年。饑,荒年。
9.媵,(yìng)女,陪嫁的婢女。
10.坐,居。
11.輕視傲慢,與她計較。
12.匕筋(zhù),是偏義復詞。僅有湯匙意。指喂湯藥。
13.祠,祭祀。古時天子祀名山大川,以祈祥瑞。
14.初度,生日。
15.紿(dài),欺騙。
16.向,伸近。
17.史官,宋濂自稱。
18.過論,錯話。翟公,漢文帝時廷尉,賓客盈門;及罷,門可羅雀;后復用,賓客欲往,翟公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見《史記-汲鄭列傳-贊》)
19.過,過分。
20.逮,及。誣,冤屈。